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好紀檢監察機關的“前哨”作用

發布時間:2016-08-02 07:37:06   來源:麗江市紀委

根據市紀委監察局的統一安排,麗江市紀委監察局派出的8個紀工委監察分局于7月13日至25日,對市直部門開展了扶貧攻堅戰責任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市直各部門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高度重視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工作,把做好掛鉤聯系工作作為落實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工作的載體。本著務實發展,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的思路,扎實開展“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積極探索建立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長效機制,對于關乎群眾生產生活急需,有利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性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各部門加強協調,爭取社會各方資源,盡最大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得到了群眾的充分肯定,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和諧穩定。

一、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領導重視,精心組織。市直各部門領導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一是建立機構。成立了 “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領導小組,并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明確了分管領導、聯絡員、確保扶貧攻堅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二是制定方案。各部門根據省、市有關要求,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扶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方案》,對扶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的總體目標、人員安排、時間安排、組織實施、檢查考評、工作紀律等方面作出了具體安排部署。三是專題研究。在深入開展首輪遍訪、與縣鄉村干部和群眾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先后召開多次專題會議,研究和解決幫扶項目和資金問題,千方百計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出主意、想辦法,做到了開好局、起好步,動真情、扶真貧。四是落實幫扶責任。在認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推動幫扶責任落到實處。在面對面了解的基礎上,幫扶干部均認真填寫了《麗江市遍訪貧困村訪談問卷》《麗江市遍訪貧困戶訪談問卷(問卷一)》和《麗江市扶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結對幫扶聯系卡》詳細做好了走訪記錄,全面掌握結對幫扶戶的貧困狀況,準確掌握導致貧困的原因和實際需要,研究制定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和方案,并積極宣傳各級支農惠農和扶貧開發政策,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觀念,擺脫意識貧困和思路貧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二)深入調研、掌握實情。一是扎實開展調研。深入到結對幫扶的縣、鄉、村干部進行聯系對接,初步了解掌握基本的鄉情、村情、組情、戶情,共同商議確定結對幫扶的貧困對象,明確了幫扶任務。實地察看鄉村道路建設情況和農業產業發展情況,走訪聽取扶貧攻堅工作匯報,并與縣、鄉、村干部進行了座談交流,面對面與貧困戶拉家常、聽呼聲,進一步了解掌握基本情況。二是選派精兵強將。各部門選派能力強、作風硬、熟悉農村基層群眾工作的干部組成扶貧駐村工作隊。各部門領導定期聽取扶貧工作隊員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工作情況匯報,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向扶貧工作隊員了解詢問有關情況,及時為扶貧工作隊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通過扶貧工作隊認真細致、全面深入的工作以及所提出的意見建議,為各部門制定精準扶貧計劃和措施奠定了基礎。三是認真分析致貧原因。在深入調研,多次走訪基礎上,認真分析研究了交通不暢,信息閉塞;氣候多變,高寒冷涼,自然災害頻繁;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滯后;造血能力差,農民收入低等五個方面的主要致貧原因,為因地制宜、精準扶貧奠定了基礎。

(三)積極行動、狠抓落實。一是主要領導帶頭深入村組,了解村情民意,真心幫扶貧困戶。實地察看道路建設情況和農業產業發展情況,走訪聽取扶貧攻堅工作匯報,對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情況;二是分批完成首輪遍訪工作。研究制定到村到戶幫扶措施和方案,并積極宣傳各級支農惠農和扶貧開發政策,引導貧困群眾轉變觀念,擺脫意識貧困和思路貧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三是認真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回頭看。根據扶貧工作隊進村入戶走訪記錄和了解的實情,進一步細化完善建檔立卡資料,認真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進行甄別,全面核實扶貧對象的信息數據,完善精準扶貧信息管理,為精準扶貧提供第一手數據,并確保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每名干部職工都與貧困戶對上號、掛上鉤、結上對。四是認真做好“掛包幫”“轉走訪”回訪工作。采取“支部+工作隊員”的方式,在不影響基層和本單位工作的基礎上,有計劃、分批次、有重點地組織干部職工進村入戶與回訪對象面對面進行交流和座談,貧困群眾和干部共商幫扶措施、共謀脫貧思路,進一步核實掌握掛包村、干部職工幫扶對象的脫貧進程,切實幫助掛包村、掛包戶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四)健全機制、有序推進。一是建立掛聯新機制。結合此次扶貧攻堅的掛鉤點,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多點合一”掛聯新機制,及時對黨建聯系點、新農村建設駐村幫扶、干部直接聯系群眾(“三聯雙幫”)。二是建立幫扶干部管理機制。認真落實《麗江市干部扶貧工作實績考核辦法》,進一步細化分解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幫扶干部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建立了走訪貧困村、貧困戶常態化工作機制。三是健全保障機制。建立健全了定期專題研究扶貧攻堅會議、督促檢查、年度考核等制度,確保“掛包幫、轉走訪”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五)因地制宜、精準幫扶。緊緊圍繞省委、市委制定的推動產業扶持、安居建設、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能力素質提升、金融支持的“六個到村到戶”和扶持生產發展、素質提升就業、移民搬遷安置、低保政策兜底、醫療救助扶持“五個一批”的扶貧攻堅總體要求,在認真開展“轉走訪”和駐村工作隊實地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研究制定了“掛包幫”工作2015年、2016年幫扶計劃和五年規劃,為確保掛包到2020年實現脫貧、摘帽、增收的3個主要目標提供了保障。市紀委共籌措投入扶貧資金200.15萬元;市委政法委督促有關部門完成了1380萬元的柏油路建設,協調資金708萬元通村道路建設資金,爭取100萬元的直過民族示范村建設資金,投資150萬元進行道路硬化,投資130萬元實施美麗宜居小村建設。目前,已協調到位資金1000余萬元;市財政局投入265萬元,正在協調落實200萬元的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市農業局積極籌措資金以產業扶持為主,發揮農業技術指導優勢精準幫扶,投入55萬元發展脫毒馬鈴薯原種等種子及農機具扶持。

1.積極幫扶安居工程建設。為了更好的實施精準扶貧,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激發扶貧掛鉤戶脫貧的決心,市紀委2016年3月將貧困戶安居工程建設補助由原來的每戶0.5萬元提高至每戶1萬元,并將追加的3.5萬元資金下發到了貧困戶手中,累計補助金額10萬元。

2.加大投入改善當地交通條件:為有效解決當地群眾出行難、增收難等問題,市紀委投入22萬元實施了維新村1組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市委政法委督促、協調、爭取了近2000萬元資金解決出行難問題,市財政局,移民局積極籌措資金建設通村通組道路,極大方便了當地群眾的日常出行和農產品運輸,帶動了道路沿線運輸、烤煙、魔芋、馬鈴薯、冬早豌豆等特色產業發展。

3.多措并舉支持公益性項目建設:市紀委投入6.2萬元在維新小學校門前至維新村委會道路沿線安裝10盞太陽能路燈,方便孩子上下學和群眾通行。針對通達鄉農資交易市場建設項目資金不足的問題,在投資50萬元的基礎上,并分別向省商務廳和華坪縣公安局協調爭取建設資金各30萬元,幫助通達鄉加快推進農資交易市場項目建設,為增強當地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搭建了平臺。通過向市衛計委協調資金10萬元,幫助通達鄉衛生院解決電腦、病床、藥品柜、消毒柜等日常辦公設配和醫療設備不足的問題。目前,正在同市水務局擬定維新村1組、2組人畜飲水工程實施方案。

4.注重能力素質提升:針對特色產業發展,積極爭取有關單位的支持,幫助推進 “農家書屋”建設,為當地群眾提供養蜂、花椒和核桃種植等方面的書籍,并邀請市、縣農業專家、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當地群眾開展技術培訓。

(六)加強督查、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前哨“作用,確保實效。為確保扶貧攻堅相關政策落實到位、資金使用高效安全、項目實施順利、黨員干部務實清廉,推動市委、市政府扶貧攻堅工作安排部署全面落實,市紀委監察局先后牽頭制定了《關于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設責任落實紀律檢查的工作方案》《關于開展扶貧開發攻堅戰責任落實紀律檢查的工作方案》《麗江市脫貧攻堅七條紀律要求》,要求全市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日常監督、明察暗訪、集中檢查、專項督辦等多種方式開展監督檢查,切實督促整改存在問題,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為推進我市扶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紀律保障。同時,會同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扶貧辦研究制定了《關于扶貧攻堅“掛包幫”“轉走訪”資金或物品籌集管理使用辦法》。

二、存在困難和問題及意見建議

(一)幫扶村組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滯后。一方面由于幫扶對象地處高寒山區,氣候多變,霜凍、雪災、冰雹、大風等災害頻發,每年均有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嚴重影響農民收入。另一方面幫扶對象大多數村組遠離縣城、鄉政府所在地,多居住于高山谷地,群眾居住分散,交通不暢,信息閉塞,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滯后,扶貧攻堅難度大。

(二)群眾思想觀念陳舊,致富意識不強。當地群眾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且經濟結構較為單一,生產經營能力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抵御風險和自我發展能力脆弱,持續增收能力不強。同時,貧困戶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即使有相關政策扶持,也不愿做長遠規劃和打算,習慣滿足于現狀,群眾工作難度較大。在幫扶對象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教育、殘疾、疾病、年老體弱無勞動能力而致貧的,尤其是對于因病致貧和無勞動力等問題,難以采取有效措施幫扶,脫貧難度大。

(三)扶貧資金注入懸殊,致使脫貧效果差距較大。掛鉤聯系部門的爭取和協調資源有差別,致使扶貧注入資金懸殊,有資源的部門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有保障,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而有些部門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短時間內脫貧效果差距較大。

(四)意見及建議

1.各部門幫扶資金的籌措要符合財經紀律,避免因幫扶而違反財經紀律;

2.干部個人幫扶資金建議集中使用到產業發展或基礎設施建設上,由“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的轉變;

3.各部門的幫扶立足于本部門的業務特點,發揮部門特長進行幫扶,如農業部門以種子、技術指導、農機具的投入方式幫扶;

4.在幫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義,發揮真幫、真扶的作用。(郭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