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永葆廉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體會

發布時間:2016-08-09 07:30:29   來源:普洱市紀委

通過7月1日上午認真聆聽和近日通過媒體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深感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滿責任和擔當,閃耀著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主線,講到了八個方面問題。其中,用了較長時間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問題,強調“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腐敗”,并分別從責任使命、作風建設、黨內政治生活和權力運行機制四個層面強調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全局性、重要性、迫切性。

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份初心,就是讓人一直警醒,即使在復雜的環境中、誘人的利益面前也不失分寸。然而,一些黨員干部漸漸忘了“初心”,理想信念缺失,走向了腐敗的深淵,變為“階下囚”。這告誡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只有不忘初心,把廉潔從政作為一種習慣、一種品德、一種自覺、一種責任,才能永葆黨的純潔本色。

不忘初心,就是要心懷敬畏常思量。為官從政者只有牢記黨的宗旨,始終不忘敬畏權力、敬畏群眾、敬畏法紀,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才能“善始善終”,贏得群眾的口碑。世無后悔藥,人無回頭路。如果忘了初心,心神不定,動了貪心,起了邪念,走上萬劫不復的不歸路,等到的是父母因為你的行為蒙羞,妻子因為你的舉動受累,孩子因為你的錯誤添堵,自釀的苦酒只能自己和家人飲下。一念之差,人生就會走向另一個岔路口。千萬不要幻想著“就這一次,下不為例”,小洞不補,形成大洞,則悔之晚矣。所以,我們黨員干部要時刻懷著一顆為民之心警示自己,始終遵守自己在黨旗下的誓言,時刻保持清醒,用信念維系內心防線,用意念保持內心的清凈,干干凈凈做人,正正當當做事,用行動證明自己初心不變。

不忘初心,就是要牢記宗旨強信念。一名黨員不忘初心,就是要不忘黨的宗旨,不忘自己當初為什么入黨的信念。絕大多數剛走上從政道路的黨員干部,都會真誠地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目標。但是隨著職務的升遷,有的人就忘記了自己奮斗的初衷,忘記了服務人民的宗旨,或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把組織賦予為民服務的權利轉化為當官做老爺的資本;或貪圖享受,揮霍公款,追求低級趣味,沉迷于聲色犬馬的奢侈生活之中;或以權謀私,魚肉鄉里,搜刮民脂民膏,從人民公仆墮落成腐敗分子等等。因此,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不斷增強黨性信念,心若止水、不忘初心,憂民之所憂,急民之所急,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官之德,提高警惕,抵住誘惑,才能保持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不忘初心,就是要學會感恩不忘本。大多貪官落馬后懺悔,都會說“忘記了我是農民的兒子”“忘記了是組織把自己從一個幼稚的青年培養成一個領導干部”“忘記了父老鄉親對自己的期望”等等。說白了,就是喪失了對黨、對組織、對父老鄉親的感恩之心,忘了本,忘了自己從哪里來,該往哪里去,才使他們脫離了群眾,脫離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而被權力、金錢的誘惑占據了思想,廉潔奉公、艱苦奮斗早被拋在了腦后,結果在權力、金錢和美色的誘惑下變得飄飄然、昏昏然,花了眼、黑了心,沒有站穩黨和人民立場,拋棄了其應有的艱苦奮斗精神,在私心私欲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在背棄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后成了階下囚。因此,我們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都要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一定要常問自己“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明白自己手中的權力是誰賦予的、手中的權力是用來做什么的,始終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工作生活各個環節。

不忘初心,就是要接受監督講規矩。盡管接受監督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現實中,一些領導干部視“監督”為麻煩。不受監督的權利必將產生腐敗。可以說,不愿意接受監督,本身就是忘了初心的突出表現。哲人說“能夠聽到別人給自己講實話,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彎路,少犯錯誤或不犯大的錯誤,這實在是福氣和造化。”黨內不允許有不接受監督的特殊黨員,領導干部要習慣于在組織和群眾監督下工作和生活,主動接受各方面的監督,不斷清除思想上的灰塵,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牢固樹立規矩意識、紀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在監督上,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必須要正確對待,用好我們黨“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一法寶,培養自省意識,每日都要反省自己是否規規矩矩做事,謹防各種腐敗思想的苗頭。要始終牢記“逆耳忠言”,自覺接受監督,在權力與私欲的迷霧中看清自己,找準方向。

不忘初心,就是要守住底線繃緊弦。少數黨員背離黨的性質和宗旨,成為階下囚,根本原因在于突破了黨紀國法的底線。因此,明底線、守底線是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只有上好這堂必修課,黨員干部才能牢固樹立底線意識,時刻牢記越過底線的嚴重后果,始終警醒自己堅守底線。很多時候,危險就是源于疏忽大意。什么時候容易破底線?我們知道,高速公路如果太直,沒有曲率,會讓司機精神松懈,反而容易出車禍。為人為官又何嘗不是如此?對于廉潔的最大考驗,正存在于順風順水之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什么時候容易犯錯誤?就是以為自己萬物皆備、一切順利的時候,得心應手了就容易隨心所欲,隨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就要出問題了。逆境考驗意志,順境更檢驗精神,關鍵就在時時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才能防微杜漸,守住廉、保住潔。底線是不出事,高線是多出彩。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紀處分條例》為黨員明確了道德高線和行為底線。我們每一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一定要扎實開展好“兩學一做”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強兩項法規的學習和實踐,秉承入黨初心,向《廉潔自律準則》看齊,以《黨紀處分條例》為戒尺,嚴守黨規黨紀。

不忘初心,就是要調整心態守好廉。有關媒體調查分析那些原本各方面素質較高的落馬官員,最終卻走上貪污腐化之路的原因。其中提到,“心態失衡”是促使這類官員“變質”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一些落馬的官員原本認真勤懇,但當遇到某些外界環境刺激或誘惑時,就變得迷茫、困惑,甚至產生嫉妒、怨憤等心理,進而自身的行為、作風也都跟著改變。比如有的人原先是本分清正廉潔的領導干部,但看到一些學歷、資歷、能力不如己的人收入卻比自己高,就覺得很不公平;有的人先前仕途順風順水,因而工作起來也干勁十足,但隨著職位升遷速度放緩或升遷無望,就產生失落感,轉而用貪污受賄的方式“補償”自己;還有的人生于貧寒家庭,起初理想信念堅定、作風簡樸,但隨著做官久了,職務升了,奉承和“圍獵”多了,就開始自我陶醉,把原來的好作風、理念都丟掉了。保持平常心,是黨員干部,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應當追求的一種可貴品質,是一種修養境界,更是人生平安幸福的秘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句,向黨員干部傳達了一種為官者的平常心境界:不管物質上的得與失,職務上的高與低,都當平常看待,知足常樂,不斷進取。

不忘初心,慎終如始,方得始終。我們要始終牢記并自覺踐行入黨誓言,不斷警醒自己,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書寫人生廉潔自律篇章。 (中共普洱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徐浡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