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華坪縣各級黨組織認真落實“兩個責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不斷加大紀律審查力度,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群眾的腐敗問題,近年來,先后查處了違紀的組長、村長、校長、股長、隊長、站長、所長等“小七長”16人。其中,查處的新莊鄉八德村原黨總支書記、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王某某侵占惠農資金案,新莊鄉良馬村原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賀某某貪污抗旱資金案,興泉鎮青龍村委會原主任賀某貪污五保、低保金案等較為典型,影響較大。
在嚴厲懲治腐敗分子的同時,筆者從農村基層干部腐敗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議意見。其目的是認真查找薄弱環節,進一步扎緊制度籠子,防微杜漸,警鐘長鳴。
一、農村基層干部腐敗的原因分析
基層干部直接與群眾聯系,村級“兩委”干部更是與群眾生活在一起,村干部“官不大”,但是“管事”,每一項惠農政策的實施,每一筆民生資金的發放都要通過村干部經手才能落實到群眾手中。結合華坪縣近年來查處的農村基層干部腐敗案件看,其主要原因:
(一)黨務村務不民主。有的村級“兩委”議事決策沒有堅決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村“兩委”干部民主意識弱,民主議事能力不強。村級重大事項如爭取資金項目、經費支出、宅基地審批和工程建設等工作不經集體研究決定,書記或主任個人說了算,其他“兩委”成員也不聞不問,有時更是睜只眼閉只眼,給村干部腐敗有了可乘之機。有的村干部在書記或主任的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知道監管上薄弱環節,就設法規避制度約束和監督,千方百計為自己謀取私利。如新莊鄉良馬村原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賀某某就是通過偽造報賬憑證中飽私囊的,手段隱蔽。
(二)政績觀不端正。基層干部出現腐敗,首先是思想上出了問題,“三觀”發生了嚴重偏差。基層干部都是群眾選出來的,應當成為“領頭雁”,帶領鄉親鄰里致富奔小康。但有的基層干部在其位不謀其政,當了村干部后就忘了初心,不為群眾謀福祉,對群眾利益不關心,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有的村級組織軟弱渙散,村級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村務公開等工作抓得不嚴不實。有的基層干部把權力當作成個人發財、謀利的工具,只關心在村里工程建設,以協調工作為名吃拿卡要、雁過拔毛,或者自己承包工程建設,從中謀利。有的以到上級部門協調經費、項目為名搞吃喝玩樂,侵害群眾利益。
(三)法紀意識淡薄。有的村干部覺悟不高,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眾,律己不嚴。認為自己“官”小,經手的錢都是小錢,吃點、貪點算不了什么,沒有意識到經手的每一分錢都是惠民資金,是群眾的保命錢,是碰不得的“高壓線”,完全沒有把其行為與違紀違法聯系在一起,一碰就成階下囚。有的村干部自認為是當地的“能人”,在村里有一定群眾基礎,認識幾個上級領導,村里的事少了他不行,組織不可能對他怎樣,對黨紀國法置若罔聞,鋌而走險,最終“違紀”“破法”,走上了“不歸路”。華坪縣近兩年查處的3名村干部都是這樣的結局,令人痛心,發人深思。
(四)監督制約缺失。鄉鎮相關部門及村級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漏洞大,制度籠子織得不細不密。村務公開不規范、不徹底、不透明,“三公開”不及時、不全面現象突出。全縣雖然建立了村級財務委托代管制度,成立了代管中心,實行村財鄉(鎮)管,但由于鄉鎮財政所要求各村報賬要使用正規發票,而基層不可能都取得正規發票,就只能是先領取現金再開發票報賬,或先開發票報賬領取現金后再支出,資金使用監管出現脫節。財務收支由村書記或主任一人獨攬,隨意性大,特別是實行“一肩挑”的村,權力過于集中,財務監管出現“真空”,再加上監督不到位,更加縱容了基層干部貪污腐敗行為。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出現腐敗。近年查處的3名村干部中,有2名是“一肩擔”。
(五)基層反腐弱化。反腐敗壓力層層傳導不夠,存在“上面九級風,下面紋絲不動”的情況,壓力遞減現象突出。基層反腐沒有形成合力,從實際情況來看,基層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仍處于零散狀態。基層反腐敗力量較弱,鄉鎮紀檢監察干部兼職較多,且人員變動快,業務不熟悉,不會辦案現象突出。鄉鎮紀委兼職委員未享受紀檢津貼,工作積極性不高,履行職責不到位。如,華坪縣2016年上半年還有4個鄉鎮紀委沒有自辦案件,占50%,基層反腐任重道遠。
二、加強農村基層反腐敗工作的對策建議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對基層貪腐以及執法不公等問題,要認真糾正和嚴肅查處,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讓群眾更多地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實際成果。”為此,筆者認為,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治理農村基層干部腐敗,要從強化組織建設、教育引導、制度建設、監督制約和紀律審查等五個方面發力,著力構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反腐敗長效機制,促進農村和諧穩定、風清氣正。
(一)強化組織建設。農村穩,郡縣安。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在基層,執政的基礎在基層。基層干部離老百姓最近,其形象和作為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要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建設,選好配強村級“兩委”班子,充分發揮村黨總支(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要強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增強民主法制意識,健全完善村“兩委”民主決策、議事制度,抓細抓實“四議兩公開”工作。
(二)強化教育引導。村“兩委”干部直接面對群眾,與群眾朝夕相處,群眾有事首先就會找村干部。因此,要加強村干部的思想教育,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教育引導村“兩委”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記宗旨,履職擔當,增強服務意識,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凡事為群眾著想,時時為群眾服務。要把村干部的學習列為鄉鎮黨委政府理論中心組的學習范圍,做到學習教育常態化。堅持好“三會一課”制度,形成自覺,注重實效。督促各級黨組織履行好從嚴管黨治黨責任,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使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用紀律管住全體黨員。要強化法紀教育,經常開展黨章黨規和法律法規學習教育,增強法紀意識,督促基層干部學法懂法、知法守法,學紀明紀、曉紀護紀,筑牢防火墻,拉起警戒線,讓基層干部不犯或少犯錯誤。
(三)強化監督制約。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健全完善并嚴格執行制度,促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加大“三公開”力度,把群眾關心的財務、宅基地審批、民生資金發放、“三資”管理情況等,嚴格按照要求全面、及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充分發揚民主,落實好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議事制度,推行村民代表質詢村干部制度,進一步保障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監督權和管理權。落實好村級財務委托代管制度,堅持村財鄉管,把各村(社區)的錢和帳由鄉鎮代管中心管好、管實,加強資金使用情況監督,使村干部欲“腐”不能。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級民主理財小組和村民評議村干部的作用,定期召開這三個小組成員會議,明確他們的權利和義務,讓群眾參與到村級事務的監督中來,促進村干部清正廉潔。
(四)強化制度建設。制度關鍵在執行。要嚴格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民主決策議事、黨務村務公開等制度,以公開促公平,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凡是村里的事,都要讓群眾清楚、明白。要強化民主理財制度,督促民主理財小組要切實履行職責,定期張榜公布理財情況,并作為村干部述廉述責的重要依據,增加群眾的公信度。建立完善村級財務定期檢查制度,由鄉鎮紀委組織協調,鄉鎮財政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每半年對村級財務收支情況進行一次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限期整改。堅持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村干部任期內要由鄉鎮組織開展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審計經濟工作目標完成情況、村財務收支情況、“三資”管理使用情況等,讓群眾參與到審計中來,結果向群眾公開,增加審計的公開和透明度。
(五)強化紀律審查。加強基層紀律審查力度,把市紀委要求各鄉鎮年度內必須有自辦案件的壓力傳導到基層,責任落到實處。堅持零容忍、無禁區、全覆蓋,對基層腐敗問題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叫打”的反腐敗氛圍。注重基層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讓打鐵的人成為鐵打的人,通過集中培訓、抽調參與辦案、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加強基層紀律審查業務培訓,使紀檢監察干部人人想辦案、能辦案、辦鐵案。以基層反腐敗實際成果取信于民,促進農村和諧穩定。(麗江市紀委 吳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