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鏡頭】布朗山精準脫貧記

發布時間:2016-03-28 10:21:54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善洲故里·清風施甸”地處云南省西南邊陲,是“楊善洲”精神的發祥地,在這里居住著21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布朗族、彝族最多,他們大多生活在偏遠的鄉鎮。

為響應中央扶貧攻堅的號召,云南省紀檢監察干部走進布朗山,精準脫貧,幫助少數民族同胞脫貧致富,不讓一個少數民族同胞掉隊。

施甸縣紀檢干部用親身經歷、生動事例和樸實的語言向群眾宣講中央、省、市、縣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同時表示紀檢監察干部會對扶貧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

不善言辭的施甸縣擺榔鄉一碗水小組長聽了縣紀檢干部對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宣講后,響應政府的號召,頭一個表態要搬出去。

云南省紀委組織部率隊到施甸考察脫貧工作,就少數民族易地扶貧搬遷“為什么搬,怎么搬,搬后怎么辦?”給出了建議。

縣紀委干部深入布朗山與布朗族群眾同吃同住,訪民意,向群眾了解脫貧致富各項工作的具體情況。

施甸縣發揮派的優勢和駐的權威,率先下派的易地扶貧搬遷“督查專員”與擺榔鄉紀檢干部正在督查布朗山易地扶貧搬遷進展情況。

“這些材料記錄全縣紀檢監察干部通過聯村入戶、訪民情,摸底布朗山少數民族同胞的貧困情況,是我縣精準脫貧決策的重要依據”正在認真整理布朗山貧困少數民族群眾資料的紀檢干部說到。

“這就是我家準備搬遷入住的地方”布朗山少數民族群眾正在觀看他們未來家園的規劃圖。

(云南省施甸縣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