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鏡頭】滇西極邊古鎮——和順

發布時間:2016-10-04 08:06:59   來源:保山市紀委

在徐霞客稱之為“極邊第一城”的云南省騰沖市,有一個漢文化濃郁的古鎮,一個西南絲綢之路的僑鄉——和順。和順的祖先為求生存,謀發展,遠涉重洋,到異域他國,吸納異域文化,形成了“亦儒、亦商、亦耕、亦僑”的雅致人文精神氛圍。目前和順在國外僑居30000多人,分布在緬甸、泰國、美國、日本等13個國家和地區。

順遠景

和順古鎮,有一千多戶人家。其中清末民國初年的老宅子有100多棟。和順建筑文化的特點,可以用“和”與“順”來概括。和:和順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石本色,融合了中國徽派、江南民居以及南亞、西方建筑文化的特色,形成了多豪門大戶與小康之家的私宅一派和諧順暢的建筑景象。順:民居群落順山勢而建、順巷而建,符合“枕山、環水、面屏”的中國風水理念。以“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為基本建筑格局,門頭朝向變化豐富,以符合風水審美的要求。

和順民居大門

鏤空窗

順彎樓子

洗衣亭,是出外闖蕩的華僑,為家鄉的母親和妻子所建,是和順獨有的、最富人情味的公益建筑。亭子建筑風格各不相同,有全用石條砌筑、石板蓋頂的,有全用木結構、大瓦屋頂的,也有石砌支柱瓦屋面的,還有土墻大屋頂十字通道的。

總大門,每一族姓居住的地名和巷道就以姓氏或籍貫命名,在巷口分別建筑閭門。這些閭門建造時間不一,風格式樣各別,有牌樓式、影壁式、門墻式等類型。最特別的是尹家巷下巷建于民國25年的西式閭門。閭門多建于下巷口,門額有題詞,兩側有楹聯。題詞、楹聯大都是名家手筆,為“興仁講讓”“道義同敦”等內容,是六百年道德文章的精華,也是和順儒風的外在形式。

尹家巷腳閭門

家堂,和順人講求的是道德傳家,作為一家主房核心空間的家堂,是主人刻意布置和裝飾的重點。上面供奉的天、地、君(國)、親、師和灶君、土地神,三個牌位用優質楠木雕刻,紅底或黑底、金字、圖案花邊,再配以木刻對聯、橫額,顯得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彎樓子家堂

民居家堂牌

牌匾文化,和順的牌匾、對聯與和順的古建筑有機的聯為一體,成為他和順的一大景觀。在和順,幾乎家家有匾聯。

和順古民居家中的牌匾

和順古民居家中的牌匾

木雕文化,和順民居的文化氛圍,也反映在精美的木雕藝術上。木雕部位多在門罩、梁枋頭、月梁上、外檐下、吊柱、撐拱、牛腿、雀替、門窗、暖閣家堂,以及桌椅茶幾、床罩妝臺等等家具。其雕刻圖案有寓意吉祥、辟邪的各種花草植物、禽獸動物、日月水云、盤長方勝、萬字回紋、福祿壽喜字、人物故事等等,刀法精細,線條流暢,形象貼切,氣韻生動。根據不同的部位,施以平雕、深淺浮雕或透雕。

木雕藝

木雕藝術

宗祠,各姓宗祠不僅是“尊祖、敬宗、睦族”和祭祀祖先的場所,歷史上又是學校所在地,為和順歷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大批人才的培養立下了汗馬功勞。和順寸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是代表著傳統漢文化的宗祠建筑,大門是由歐式的三個石制圓孔門和具有南亞風格造型的門頭構成,這是是漢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

寸氏宗祠大門

寸氏宗祠內

氏宗祠內

士和牌坊

冰清玉潔牌

牌坊,牌坊在舊時代是為表彰節、孝和高壽老人的,也是古鎮風光的重要點綴。和順老牌坊原有9座,其中石牌坊4座,木牌坊5座,有的牌坊兼具閭門的作用。(騰沖市紀委  王爽  劉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