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鏡頭】朱提銀都 魅力魯甸

發布時間:2016-10-20 08:41:41   來源:昭通市紀委

魯甸,系彝語地名。魯(諾),為彝族稱號,甸(迪),意為平地、水草壩子,即彝族居住的平壩之意。境內文化底蘊厚重、物產豐富,具有昭通南大門之稱,是古朱提銀的主產地、南絲綢之路的古驛站。

發展中的魯

魯甸冬無嚴寒,夏無酷署,立體氣候特點突出,櫻桃、核桃、青椒等土特產品享譽四方,拖姑清真寺、野石新石器時代遺址和樂馬場銀礦遺址遠近文明。

提銀


銀飾

詩人韓愈有“我有雙飲盞,其銀得朱提”的詩句。漢代在魯甸朱提山開采銀礦,故稱“朱提銀”,成為漢代一種白銀的名稱,享有盛名。

文閣

魯甸崇文閣始建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崇文閣是魯甸尊師重教、崇尚文化的一個縮影,閣內建有儒園、先師殿、墨客居、硯池齋等。

太陽

“朝看日出紅,暮映霞光透;月瀉半池銀,燈映一潭秋。”一派景中有意、意中有景、楊柳青青、水氣盈人、荷香四溢的江南景象。

青花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魯甸青花椒顆粒碩大,麻味純正、濃郁。8·03地震村民因在山上采摘花椒逃過一難,花椒被人們親切的稱為“救命椒”,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勤勞好客的魯甸人民,成就了櫻桃的美味。

制作蕎面湯

人工搓蕎面,和面講經驗,手法有技巧。人工搓的蕎面味道酸美,清香四溢,口感獨特。

“傳油香”是回族同胞的傳統習俗,將“油香”同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分享,有善待親友,和睦鄰里之意。

民族團結和睦

魯甸有著燦爛的歷史,孕育著勤勞、善良、淳樸、熱情的漢、回、彝、苗等13個民族,各民族互相尊重,團結和睦。(昭通市紀委  鄭修滔 馬夢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