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7月上旬,完成掩護中央紅軍渡江任務的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和黔北游擊隊在朱家山會師后,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隊伍壯大到800余人。縱隊在川滇黔邊區廣泛開展抗日救國宣傳,發展革命武裝,打擊國民黨地方反動政權。蔣介石視游擊縱隊為心腹大患,急忙調集川滇黔三省負責追擊中央紅軍的部分軍隊和地方民團,對紅軍游擊隊發動“三省會剿”。
12日,縱隊進入威信重鎮長官司宿營,準備開往石碑口方向攻打興文建武城。威信縣第5區民團大隊長趙禮隆得知情報后,一邊派兵騷擾,一邊派人到敘永大壩向川軍周化成部報信。周化成得到消息,連夜帶領川軍聯團趕到長官司附近,并糾集威信縣第5區民團,在縱隊必經之地觀音塘山梁上構筑工事,伏擊縱隊。
次日清晨,縱隊向石碑口方向進發,到達觀音塘的松林地帶時,突然遭遇敵人伏擊。一開始,縱隊還誤認為是地方民團,便在山間小路旁還擊敵軍。由于上面是松樹林,下面是稻田,地形對縱隊不利,縱隊兩個支隊6個大隊擠在一起,難以展開形成戰斗力。敵人憑借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攻擊縱隊,他們利用戰壕、松樹林作掩護,集中火力向縱隊猛烈掃射,形成一道封鎖線。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縱隊多次沖鋒都被壓制回來,傷亡嚴重。縱隊領導派戰士深入偵察后,方知除地方民團外,敵人主力屬周化成部。特委書記徐策分析敵情后認為:打,對縱隊不利,不打,已進入敵人伏擊圈,很難撤出去,只有把敵人擊潰再撤退。代理參謀長陳宏靠前指揮,令第1支隊進攻左側山頭,第2支隊進攻右側山頭,兩個支隊同時發起進攻,大隊一級的干部輪換帶領戰士一次又一次地沖鋒。經過短兵相接的激烈戰斗,縱隊終于奪取了前面的兩個山頭,把敵人逼退到后面的兩個山頭上。縱隊所處地勢較低,又缺乏彈藥,很難壓制住敵人火力,只好沿著松樹林往上猛攻,敵軍躲在戰壕里,不停地向下投擲手榴彈。戰士們把敵人甩下來的手榴彈揀起來迅速扔回去,沖上去用刺刀與敵人拼殺。敵人瘋狂反撲,縱隊幾次沖鋒未能取勝,此時部隊傷亡已達七八十人。陳宏身負重傷,來不及搶救,被周化成部抓去(后被押解宜賓監獄,同年11月1日英勇就義)。副政委張鳳光率第2支隊與敵拼殺時,也不幸中彈犧牲。徐策見狀,激起滿腔怒火,隨即號召部隊為死難烈士報仇,不戰勝敵人決不下戰場。他親率部隊發起沖鋒時,也不幸中彈,身負重傷。警衛員把他背下時,他還多次叮囑,一定要在此消滅周化成部。他深知自己傷勢嚴重,就當即指定由余澤鴻接替他的一切職務,領導縱隊繼續戰斗。余澤鴻奉命指揮部隊發起猛攻,拿下了敵人固守的最后一個高地,敵人受到重創,不得不撤到山嶺背后。余澤鴻指揮縱隊撤至螞蝗坳,隨后經廟坪向羅布坳方向轉移,敵人被縱隊的頑強攻擊嚇倒,不敢冒然追擊。
縱隊轉移至羅布坳街口時,又遭到滇軍安旅3團11連和鎮雄獨立營及民團的突然襲擊。縱隊指戰員經過一天的戰斗,人困馬乏,但戰士們同仇敵愾,繼續和敵人拼殺,大隊長鄧登山犧牲,徐振山等10余名戰士受傷被俘。徐策同志被戰士用擔架抬著隨部隊轉移至羅布坳碾子灣時,他感覺自己快不行了,便命令警衛員把他放下,迅速去追趕隊伍,警衛員不愿離開。眼看著敵人就要追上來了,徐策同志急了,用斷斷續續的話教育警衛員說:“你們要以革命利益為重,不要做無謂的犧牲。”警衛員抹去眼淚,依依不舍的離開。徐策同志被追趕上來的敵人殘忍殺害,遺體被當地貧苦群眾收斂后安葬于牛角丘。
這次遭遇戰打得異常慘烈。縱隊由于輕敵,指揮有誤,硬打硬拼,部隊損失慘重,特別是徐策、陳宏、張鳳光等主要領導的受傷和犧牲,更是縱隊難以彌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