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十送紅軍》的音樂,一幅幅紅二、六軍團經過香格里拉時的情景壁畫在迪慶藏族自治州紅軍長征博物館的長廊里鋪開,八十年前迪慶各族群眾與紅軍在雪域迪慶高原譜寫的動人故事又再次呈現在了眼前——
位于香格里拉市古城的紅軍長征博物館
1936年4月,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的領導下,渡過金沙江,翻越雅哈雪山,進入中甸(今香格里拉市)藏族聚居區,并在中甸停留休整。期間,松贊林寺八大康參、廣大僧侶和各族群眾積極籌措糧草及物資,支持紅軍北上抗日,賀龍總指揮親書“興盛番族”錦幛贈予寺廟,留下了軍民團結、民族團結的佳話,成為了迪慶這片雪域高原最為動人的紅色記憶。
藏族僧侶、群眾與紅軍雕塑
80年前,這里曾是紅二、六軍團在迪慶的臨時指揮部——中心鎮公堂。當年,紅軍在這里成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滇分會中甸城軍分會,召開了重要的“中甸會議”。
當年紅軍在中甸(今香格里拉市)的指揮部中心鎮公堂
當地群眾從因害怕而逃離到熱情地相助,這種變化與紅二、六軍團鐵的紀律和在“中甸會議”中提出的藏區7條紀律密不可分。1936年5月3日,“中甸會議”確立了7項政治紀律,規定了嚴禁進入喇嘛寺、尊重藏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及風俗習慣等7項內容,贏得了藏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當地群眾積極為紅軍當向導,幫助紅軍找住房、買糧食。
紅軍與當地群眾互助互愛的場景
紅軍贈予藏族群眾的“興盛番族”錦幛
長征博物館內實景展示紅軍過高原草地
長征博物館內實景展示紅軍翻越雪山
位于香格里拉市尼西鄉上橋頭村的紅軍橋
古城月光廣場歡舞的藏族群眾
古城月光廣場歡舞的傈僳族群眾
弘揚長征精神黨員干部重走長征路
繼承光榮傳統發揚長征精神開創迪慶發展新篇章
(迪慶州紀委 楊潔 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