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過鶴慶

發布時間:2016-10-14 07:45:05   來源:大理州紀委

1936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長征經過鶴慶6鄉1鎮,172個自然村,歷時6晝夜,行程110公里。鶴慶是白、漢、彝,苗等15個民族聚居的地方,是到金沙江石鼓渡口必經之戰略要地。23日,紅六軍團到姜寅老街時,召開了連以上政治干部會議,政治部主任張子意報告快要與四師會合。

紅二、六軍團前衛部隊4月23日中午直逼鶴慶縣城。這天正值前清參加過抗法戰爭、后為北洋軍閥陸軍上將的丁槐出殯,街上擠滿了送喪和圍觀的百姓,當靈柩抬至大街時紅軍已進入縣城,送葬隊伍如鳥獸散。偽縣長董廣材沒想到紅軍會如此神速,嚇得腳癱手軟,倉惶逃命,出北門時,幾次都爬不上馬背,身邊的幾個衛兵把他扶上馬,才狼狽逃跑。縣常備隊分守四門城樓,守城的士兵突然看見紅軍兵臨城下,驚恐萬狀,四處奔逃,槍彈和裝具忙不及收揀,盡被紅軍繳獲。紅軍不費一槍一彈,在各族人民的歡迎中,進駐了鶴慶縣城。紅軍到鶴慶后,四處張貼布告,書寫標語,演唱革命歌曲,召開群眾大會,向群眾講明紅軍的宗旨。

在縣城街頭,在黃坪區定光村后的山坡上,在老街,在寶頂區彭屯村,在城隍廟戲臺前的廣場上,都紛紛召開群眾大會。紅軍書寫的標語口號遍及沿途各地,24日,在鶴慶縣城,紅二、六軍團的負責同志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等召開了軍事會議,研究搶渡金沙江的問題。由于時間緊迫,紅二、六軍團在鶴慶沒有來得及大量擴充紅軍,但是仍有27名青年,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積極參加了紅軍的隊伍。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駐旅順的田麟勛將軍,就是當時在鶴慶參加紅軍的。紅二、六軍團離開鶴慶時,各族人民依依不舍送親人,全縣有32人給紅軍當過向導。秀邑村的雇農寸秀山,對部隊首長說:“你們北上抗日,要渡金沙江,我認得到石鼓最近的小路,我領你們去!”到了石鼓,在金沙江邊分別的時侯,紅軍送給他一盞“三方亮”燈作為紀念。這盞“紅軍燈”一直保存到解放后,現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紅軍尊重當地各民族的習慣,紅軍路過鶴慶的許多村寨,都有歡迎的群眾。老紅軍陳靖后來回憶說:“在長征路上,像鶴慶那樣(除蘇區外)對紅軍的熱烈而真誠的歡迎讓戰士們倍感親人般溫暖。”

為了緬懷紅軍的豐功偉績,悼念在鶴慶犧牲的紅軍烈士的英靈,表達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共鶴慶縣委和縣人民政府于1976年4月23日,在紅軍長征過鶴慶40周年紀念日之際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鶴慶紀念碑,1996年鶴慶大地震后發生傾斜,2001年拆除原碑,重新設計,由此遷建到云鶴鎮鶴陽西路小團山麓。2009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鶴慶紀念碑公園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