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記憶——紅軍長征兩次過富源

發布時間:2016-10-23 07:48:16   來源:曲靖市紀委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舉行了史無前例、舉世聞名的戰略大轉移——長征。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長征兩次經過富源,傳播了革命進步思想,喚醒了全縣各族群眾的革命意識,播下了革命火種,為后來的地下黨組織、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發展壯大奠定了思想基礎、準備了革命力量,對滇黔邊界少數民族地區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

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從貴州西部挺進云南,第一站便是富源縣境。4月23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紅一軍團從貴州興義豬場進入黃泥河,經牛場、業外、沙寨、白石巖、白龍山、車心口,西入沾益縣境。同時,中央軍委直屬縱隊在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率領下,由貴州興義寡婦橋、威舍進入富源縣境黃泥河鎮的鐵鎖箐、小羊腸、背陰箐一帶,途經古木、大凹子、老巖腳、海丹、白龍山、營上、起堡,西入沾益縣境。紅三軍團在彭德懷,楊尚昆等人帶領下,沿滇黔邊界前進,從貴州盤縣威箐進入富源縣境的團山,途徑祖德大埡口、松子山灑居、大河恩樂、中安海坪和寨子口等地,西入沾益縣境。

富源縣富村鎮的老巖腳地形十分險要,山高谷深。其中有一段路,在懸崖絕壁之間,長十多丈,寬不足5尺,是出入滇黔的必經路段之一。1935年4月24日中午,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直屬縱隊剛剛踏上老巖腳的一段險要路段時,前方的高山隘口上突然響起一片槍聲,有幾顆子彈打到幾位首長面前,情況十分危急。毛澤東主席和身邊的人沉著冷靜地根據槍聲判斷后說,這些敵人不會是正規軍,像是地方民團的烏合之眾,大家不必驚慌。于是部署紅軍戰士從左右兩側的山頭向隘口包圍過去,迅速擊退了敵人。事后才得知,在老巖腳堵截紅軍的敵人就是以傅重華為首的富村地方民團。

4月24日下午,紅軍一軍團經富村至營上海丹,跨過海丹鐵索橋,與國民黨滇軍獨立二團遭遇,在白龍山激戰數小時。滇軍以逸待勞,首先占據有利地形,企圖以猛力阻擊紅軍。英勇頑強的紅軍不怕犧牲,痛擊敵人。白龍山阻擊戰前后歷經6個多小時,期間激戰兩個多小時。打退滇軍的阻擊后,紅軍又乘勝連夜追擊敵人至車心口,并于4月25日凌晨開始與敵人激戰了一個上午,全殲滇軍李嵩獨立團,從而順利西向沾益、曲靖出發。紅軍進入云南后,在白龍山留下的這次規模較大戰斗,被譽為“入滇第一仗”。紅軍在白龍山戰斗中,傷亡60多人。

4月26日,中央軍委直屬縱隊及紅一軍團二師順利離開富源進入沾益、曲靖境內,向昆明方向前進。27日,紅軍后衛五軍團也順利離開富源,揮師曲靖。紅一方面軍長征過富源后,轉戰于沾益、曲靖、馬龍、尋甸、嵩明等縣,于5月巧渡金沙江,紅軍最終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會師。

在紅一方面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于1935年10月19日勝利到達陜北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后,實際上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計劃的徹底破產,國民黨大部隊已無法越過雪山草地與陜北紅軍作戰。為此,蔣介石除了部署重兵在草地東北邊防堵外,便利用此時機,調集130多個團,對原留在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牽制敵人的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面軍——編者注)進行大規模“圍剿”。此時,紅二、六軍團已光榮完成策應中央紅軍長征的任務,為保存革命實力,找新的活動區域,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也于1935年11月19日分別從湖南桑植縣的劉家坪和瑞塔鋪等地出發,退出原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紅二、六軍團共1.7萬余人,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等率領下,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突破敵人的層層封鎖線,經3個多月湘、黔、滇邊境的艱苦轉戰,戰勝重重險阻,不斷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終于達到了調動敵人,疲憊敵人,誘敵北進的目的,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于1936年3月20日、21日分兩路先后從貴州威寧進入云南宣威龍潭、倘塘等地。

1936年3月28日,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從宣威與富源交界處的陰角溝出發,進入富源縣境的后所鎮一帶,途經白龍洞、楊家墳、后所、外后所、迤山口、勝境關,在勝境關一帶宿營后。于3月29日到達貴州盤縣的亦資孔一帶與二軍團會合。3月30—31日,紅軍二、六軍團在盤縣休整。4月l日,紅軍分兩路再次經過富源縣境,然后西入沾益縣境。同一天,肖克等人率領紅六軍團從盤縣的樂民所進入富源縣境的灑居,經清水塘、箐口、劃船邊,越過塊澤河后沿紅一方面軍前行的路線,行程70里到達營上、民家一帶宿營。4月2日,賀龍等人率領紅九軍團從貴州盤縣紙廠一帶出發進入富源后所鎮的梨樹坪、慶云、小沖、楊家墳一帶,然后到法界村一帶宿營。第二天,紅軍西入沾益縣境。同一時期,紅二、六軍團分兩路從富源縣境出發,沿著紅一方面軍行走的路線揮師北上,渡過金沙江后與紅四方面軍會合。

據有關資料統計,紅一方面軍和中央軍委直屬縱隊經過富源歷時四天三夜,經過了富源縣境內的7個區40個鄉139個自然村,行程300多里。紅二、六軍團經過富源歷時五天三夜,經過5個區1個鎮23個鄉,行程280多里。紅軍長征兩次過富源,先后犧牲了178名紅軍官兵。其中紅一方面軍169人,紅二方面軍9人。紅一方面軍具體在黃泥河鎮境內犧牲了40人、營上鎮境內犧牲了107人、中安鎮境內犧牲了10人、墨紅鎮境內犧牲了12人。紅二方面軍在后所鎮境內犧牲了2人、在中安鎮境內犧牲了7人。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長征前后兩次過富源,留下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賀龍、蕭克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光輝足跡,也在富源歷史上譜寫了最為震撼人心的一頁,成為富源歷史上永恒的紅色經典記憶,為富源人民留下了一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