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紅軍,有群眾紀律"

發布時間:2016-09-05 07:41:4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營盤山,位于四川敘永縣城東一公里處,海拔約800米,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1月29日,中央紅軍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場一帶一渡赤水,進入川南的古藺、敘永地區。2月1日,紅一軍團二師先頭部隊到達敘永三岔河,與敘永縣民團交火。將對方擊潰后,紅軍乘勝追擊,直逼敘永縣城。經過激戰,紅軍攻占了營盤山一帶的敵堡,為大部隊過境開辟了前進道路。

老鄉的橘子,一個也不能吃

紅軍大部隊來到營盤山時,只見漫山遍野掛滿了一樹樹熟透的橘子,果香誘人。由于渡過赤水后要和敵人搶時間、爭速度,戰士們又饑又渴,見到遍山紅橘,自然口舌生津。不少熟透的橘子掉在地上,有的戰士順手拾起,旁邊立刻有人提醒:“同志,注意群眾紀律。”一個戰士把橘子放在鼻子下聞了聞,說:“給我兩個吃吃,我保證一口氣沖鋒30里。”說完,他將橘子放在地上,隨部隊繼續前進。紅軍戰士路過此地,無一人摘食。

一位看守果園的老大爺看到部隊紀律嚴明,非常感動,便摘下橘子請戰士們吃,卻被婉言謝絕:“我們是紅軍,有群眾紀律,不能隨便吃你們的東西。”

后來,紅軍總部先遣工作團的干部羅通了解到這片果園是地主財產后,宣布予以沒收。他在看守果園老大爺的幫助下,把果林劃成若干片,單獨劃出一片,留給當地的貧苦群眾,并分出一小批讓路過的部隊采食。羅通在橘林邊插上木板,在上面寫道:“這片果林是土豪的,現沒收。各部隊路過這里時,應有組織地在指定地區采摘”,落款為“中國工農紅軍總部先遣工作團”。

糧缸里的兩張字條

因為先遣工作團的任務,除了在紅軍經過的地方安置傷病員、組織群眾武裝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便是要保證部隊的糧食供應。于是他們分散到沿途兩側的村鎮去籌糧。紅軍干部羅通決定到一家扣著門的老鄉家里看看,心想,如果有糧食,找不到老鄉,就按市價給老鄉留下錢,寫封信,再把糧食帶走。可是當他走進老鄉的屋子,便看到盛糧食的壇子里,放著一些錢,錢上面還有一張紙條。拿起紙條一看,上面寫著:“老伯,實在對不起。我們是工農紅軍,因為兩天沒有吃上飯,路過這里,你不在家,所以把你家的糧食吃了一些。現在按市價給你留下了錢,望你能原諒。”下面署名的是紅軍某軍團某部隊的番號。羅通走進老鄉的另一間屋,在一個小缸里,發現一些糧食,他心里一陣高興。可是立刻又看到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同志們,這家老鄉的糧食,已被我們吃了一些,剩下這些不要再動了,以防老鄉回來后買不到糧食,沒飯吃。”下面署名的也是留錢部隊的番號。看了這兩張紙條,羅通顆粒未動,默默離開了老鄉家。

紅軍部隊長途跋涉、連續作戰,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所到之處仍自覺地將紀律視為“鐵規”,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充分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至今,紅軍遵紀愛民的故事仍在川南一帶廣為傳誦。(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