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縣運用“五個清單”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實踐與探索

發布時間:2016-11-01 08:20:33   來源:保山市紀委

為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提升 “五個清單”管理水平,強化監督執紀問責,2016年1月4日,昌寧縣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組建“五個清單”管理中心。通過10個月的運行,昌寧縣紀委監察局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探索,不斷提高和完善“五個清單”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以來,共收集監督檢查任務200項,組織開展監督檢查190項,完成186項,正在辦理4項,通報18個單位37人,問責干部62人,切實把紀律和規矩挺在了前面。

一、為什么組建“五個清單”管理中心

昌寧縣組建的“五個清單”管理中心主要履行綜合協調、管理清單、交辦督辦、分析研判、監督檢查、問責追責六大職責,是一個總協調、總調度、總督辦的機構。組建該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鞏固提升“五個清單”管理工作,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為全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紀律保障。具體來說,主要基于四個方面考慮:

(一)解決監督乏力問題。針對全縣各級各部門存在的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紀委重大決策部署不到位、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紀律規矩意識不強、工作重部署輕落實等問題,通過組建中心,及時把能納入清單管理的任務全部納入清單管理,并按照要求或完成時限,適時開展監督檢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轉變工作作風,推進工作落實,確保政令暢通。

(二)解決監督抓手問題。針對紀檢監察機關“三轉”后如何履行監督職能的難題,依托“五個清單”,組建管理中心后,使日常監督工作有實實在在的載體和抓手,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具體化,有效破解 “抓手不抓”的問題。

(三)解決監督力量問題。針對監督力量不足的問題,組建中心后,通過工作交辦的方式,有效調動和整合機關各室、紀工委、鄉鎮和部門的力量,真正落實全員監督、全員執紀,形成監督合力。

(四)解決監督實效問題。通過中心運用清單式的交辦督辦、分析研判和追責問責,進一步拓展監督的空間,豐富監督的內涵,做到有方向、有途徑、有痕跡、有結果,使監督更加有的放矢,提升監督的效果。

二、怎樣運行“五個清單”管理中心

“五個清單”管理中心組建運行以來,昌寧縣主要圍繞任務收集、任務交辦、研判處理、整改總結四大關鍵環節開展工作。

(一)任務收集環節。按照固態類和動態類對“五個清單”實施分類信息化管理。固態類方面,分為鄉鎮、縣直黨委和6個紀工委監察分局監督聯系單位8個類別進行分類管理。通過認真梳理,全縣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共形成責任清單5047條,權力清單4449條,負面清單3117條,問題清單7955條,項目清單468條?!皠討B類”方面,主要是把各級黨委、政府和紀委文件、會議作出的要求部署、縣委政府的“三重”工作、領導安排和交辦的事項及時納入責任清單管理;將各級黨委、政府和紀委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查找到的問題等事項及時納入問題清單管理;將紀律處分條例、“掛包幫”“轉走訪”“十不準”、換屆紀律“九嚴禁”、“十嚴禁”等納入負面清單管理;將縣委、政府的重點項目、“五網”建設等事項及時納入項目清單管理;將紀委、組織定期研判發現的問題和鄉鎮或部門主動上報的清單內容分類納入“五個清單”管理;并適時啟動監督檢查。今年以來,已梳理新增動態清單200項,其中啟動監督檢查190項。

(二)任務交辦環節。根據不同的監督檢查任務,通過制發書面《工作交辦通知書》的形式,將任務交辦到鄉鎮或部門、各室或各紀工委、相關工作組開展監督檢查;有的也由清單管理中心直接辦理。各承辦部門深入實地開展工作,中心加強協調督辦,并形成報告反饋管理中心呈報相關領導。今年以來,已發出《工作交辦通知書》190份,其中涉及3名領導干部、13個鄉鎮、26個部門、6個紀工委、6個部室。目前已經辦結186件,正在辦理4件,其余10項將按照“歸口管理、權責一致”的原則進行交辦督辦。

(三)研判處理環節。監督檢查結果反饋后,中心及時開展分析研判。對需進一步處理的,報經領導批準后,通過管理中心直接處理、鄉鎮或部門處理、各室或紀工委處理、相關工作組處理四個途徑對有關問題進行處理,并實時開展問責問效。今年以來,已對18個單位37名干部進行通報,其中正科3人,副科3人,科員3人,事業單位15人,村組干部5人,其他人員8人。問責黨員干部62名,其中正科11人,副科級12人,科員6人,事業單位15人,村組干部18人,保持了問責問效常態化。

(四)整改總結環節。上述環節完成后,中心及時督促相關單位和部門進行整改完善。同時,匯總整理相關情況,制作相關表冊,形成檔案資料,規范痕跡管理。目前,已建立“五個清單”相關臺賬資料100余盒。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昌寧縣清單管理工作通過10個月的運行,主要取得了四個方面的成效。

(一)強化紀律意識。結合全縣2016年“紀律規矩強化年”的實施,緊盯干部紀律作風開展監督檢查,切實增強了黨員領導干部的黨員意識、黨章意識、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建立了黨風廉政建設巡察辦法,開展了扶貧攻堅專項巡察,交辦會紀會風督查任務28次,辦公用房清理整改任務12次、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事項2件,交辦問責事項6次。

(二)助推跨越發展。先后對貫徹各級黨委全會、人代會、政協會和紀委全會精神開展監督檢查2次,對扶貧攻堅、“五網”建設、重點工作開展專項紀律檢查10次,開展重大項目督查10次,對政府采購、教育資金管理、林業項目監管、村(組)財鄉管等問題,交辦相關領導和部門進行整改完善6件,確保縣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點工作落實。

(三)實踐“四種形態”。通過對苗頭性、傾向性和風險性較高的事項及時開展監督檢查,真正建立健全了抓早抓小工作機制,對違反紀律的問題做到了早發現、早處置,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同時,進一步突出問題導向,找出問題易發多發的領域和環節,建立了風險防控機制,防止問題滋長蔓延,教育保護了更多領導干部。

(四)規范內部管理。中心成立后,投入資金4萬元,購置了電腦、投影儀、高拍儀、辦公桌、檔案柜等設備。及時研究確定了職能職責,制作了工作流程圖,制定內部管理、任務收集、工作交辦、分析研判、督查督辦、檔案管理6項制度,建立了新增清單臺賬、工作情況統計表、月報告工作3項工作機制。

四、對下步的幾點考慮

(一)在持續更新清單這個關鍵上下功夫。以動態清單管理為重點,加強與縣委政府兩辦、組織、審計、發改等部門的對接,建立定期收集清單制度,增加清單收集人員,及時更新完善清單,為開展監督檢查提供保障。

(二)在提升監督實效這個核心上下功夫。繼續圍繞推進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重點對落實各級黨委全會和紀委全會精神開展監督檢查,對縣委、政府確定的重點產業、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開展監督檢查,對脫貧攻堅、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開展巡察檢查,為全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三)在抓實交辦督辦這個重點上下功夫。將采取書面交辦、面對面交辦、會議交辦、電話交辦等多種交辦督辦形式,進一步整合監督力量,實施靈活多樣的監督檢查方式,實現監督檢查全覆蓋,使監督檢查更有實效,推動正風肅紀常態化。

(四)在規范管理運行這個基礎上下功夫。結合中心工作運行情況,不斷建立完善制度,規范工作程序,促進中心按制度辦事,逐步實現運行規范化、科學化、高效化。(穆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