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門邊上“董嫂子”

發布時間:2016-04-12 15:23:35   來源:怒江州紀委

已是春天,但瀘水縣片馬口岸的邊境線上還有幾分涼意。天剛亮,80后的董紹琴就已早早起床,像往常一樣,穿上黑色作訓外套,背上干糧、水壺、法律宣傳手冊、望遠鏡,和其他聯防隊員一起出發,開始了每周一次漫長枯燥的巡邏生活。

臉頰通紅、皮膚黝黑、滿臉笑容,這是董紹琴給人的第一印象。而“董嫂子”起初只是部隊官兵對她的稱呼,久而久之,叫的人多了、順口了,大家便不約而同地都稱呼她為“董嫂子”。

董紹琴在當地非常有名,這位土生土長的景頗族婦女,是州、縣人大代表,還參加過中緬國際馬拉松大賽,獲得過“最美戍邊人物愛民固邊先進個人”稱號。

“片馬邊境線一帶叢林茂盛,便道小路很多。”董紹琴說,片馬鎮有64.4公里的邊境線,每次巡邏她都會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按遠近把巡邏區域劃分為不同的方塊,今天巡邏這一塊,明天巡邏那一塊,以此提高巡邏效率。幾年來,邊境線上的每一條路、每一座山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董紹琴家里,擺著各種法律方面的書籍,剛剛出版發行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也在其中。董紹琴雖然文化不高,但是她很熱愛學習,喜歡學法律,喜歡看新聞。由于地處偏遠,村民與外界交流不是很多,學法、用法意識的主動性有待提升,往往遇到矛盾都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去解決,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在巡邏時,我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發揮懂漢語、傈僳語、景頗語的優勢,給轄區群眾開展法律宣傳。”董紹琴說,巡邏途中每到一個村寨,她都會給村民講解法律法規知識。長此以往,附近的村民和她越來越熟悉,關系越來越近,邊境轄區一有特殊情況,村民就會及時通知董紹琴,守邊、愛邊的意識也越來越濃厚。

從2005年義務兼起了愛民戍邊護邊員到2013年成為片馬邊境檢查站聯防隊員,細數董紹琴的工作經歷,實在難有驚心動魄的事,但件件小事卻又很重要。

2013年11月,董紹琴和巡邏隊按照慣例開展每周一次的邊境線巡邏時發現,緬方一側山林冒起濃濃的黑煙,火勢借著大風往中方境內蔓延,董紹琴掏出手機撥通片馬邊境檢查站電話,片馬邊境檢查站及時將情況上報片馬鎮防火指揮部,并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撲救,經過36個小時奮戰,大火撲滅了。

由于邊境線植被比較好,草叢多,附近村民經常將羊群趕到鐵絲網邊放牧,極易發生牲畜越界事件。2014年春天的一個早晨,像往常一樣到邊境線巡邏的董紹琴發現,80余只羊在界樁鐵絲網開口處徘徊,攔畜的鐵絲網已被人扯開一個口子,不見主人,眼看羊群馬上就要越過界樁進入緬甸,董紹琴趕緊上前驅趕羊群,最終將80余只羊阻隔在鐵絲網內。

從開展護邊工作以來,董紹琴跋山涉水、日復一日在邊境線上巡邏了數百次,開展邊境法律法規宣傳上百次,驅趕抵邊牲畜1000余只。

“盡管這些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但我很熱愛這份工作,因為我體會到了我存在的價值,更體會到了一種責任。”樸實的話語,透露出的是她對護邊工作的真摯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