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責任與堅守 ——共產黨員農加貴老師先進事跡

發布時間:2016-07-14 07:32:32   來源:文山州紀委

他,30年的堅守,一個人支撐起了一所學校,一個人幫助被歧視的孩子贏回尊嚴,一個人打開了“麻風村”認知外界的窗口;他,30年的堅守,用自己的知識、善良和堅持,讓飽受歧視的一個村的孩子們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與大愛;他,30年的堅守,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黨的根本宗旨。

他就是廣南縣蓮城鎮北寧中心學校落松地小學教師農加貴。50年代,麻風病曾一度盛行,為避免疫情擴散,政府在壩汪村一個人跡罕至的深山里,建立了一個集中醫治麻風病的“點”,到1986年,這個深山里的村莊人口已發展到56戶180多人,其中病人80余人。但一直沒有學校,除了縣皮防站的專業醫生到村口的專用點發藥外,仍然沒有人敢走近“那個村”,更不要說去“那個村”當老師給這群特殊人群的孩子上課。

一個偶然的機會,因家庭貧困讀到高二就輟學在家務農的農加貴,經當民辦老師的叔叔介紹,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走進這個特殊的村落當起了代課教師,一干就是30年。30年來,他是這個村唯一的老師。

30年里,他排除世俗偏見,經受住冷言冷語,獨自一人堅守一個學校,他從當初的猶豫、恐懼,甚至想逃離“那個村”,到今天的熱愛、感動,再到舍不得、離不開,他付出了太多,也收獲了許多。

回想當初怕被麻風病傳染而無知地喝醫用酒精“預防”的情景,但每當看到深受病魔殘害的村民孩子讀書成才的愿望是那么的強烈、孩子們求知的欲望是那么迫切的時候,同樣是農家孩子因貧困而失去繼續讀書機會的農加貴,一次次不忍心離開這個深山中的村子。

還記得當初家長們怕老師跑掉,東拼西湊為農加貴每月增加35元錢,并用高壓鍋高溫消毒后由醫生轉交給他;劃撥田地并幫他栽種收割莊稼以補貼家用……村民們質樸的情感深深地感動了農加貴,他要求自己:盡全力教好學生回報村民。

正是這個信念,農加貴傾心在教學中,他面對的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多級復試教學,每天,他先安排高年級的孩子預習或寫作業,再開始教低年級的孩子;低年級的孩子在開始復習時,他再去為高年級的孩子上課。在這循環的多年級復試教學中,農加貴也摸索出一套適合這個村的教學方式,不斷注入啟發式等教學方法。

當初,第一屆學生讀到三年級結業時,周邊的完小害怕麻風疫情“傳染”,沒有學校愿意接收,農加貴就一個人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學生六年級畢業參加小考時,成績全部超過廣南縣第五中的最低錄取分數線,雖幾經周折,最終全部被錄取。也是從那時起,農加貴所任教的“那個村”,經他和村民商量,將校名定為落松地小學,這個讓人談及色變的村子也成了一個富有田園風光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村寨---落松地。從此,他們在人前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是落松地人!”

30載風雨同舟,農加貴與村民結下了唇齒相依的感情,為了這份情,他在課余時間還為村民代念、代寫書信,當村民們的會計、義務采購員、電器修理工,為他們修路安裝炸藥雷管、放炮,教村民們識字、讀書,傳授種植養殖技術……    

由于心中有堅定的信念、有深沉的愛,從1986年至今,農加貴30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堅守在落松地這個特殊的小學,他既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孩子們的心靈輔導員、保姆、炊事員。現在,他的學生中,有教師、有醫生、有公務員、有企業老總……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回報,1998年,農加貴由一個代課教師轉正成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師;1991年9月、1996年9月、2007年9月三次被評為蓮城鎮先進教師;1992年和2002年兩次被評為廣南縣先進教育工作者;2002年,被評為廣南縣“道德模范”;2007年,被評為小學高級教師; 2013年4月中央電視臺《鄉約》欄目組到學校拍攝;2013年8月,《中國教育報》云南站記者到落松地采訪農加貴;2013年9月,農加貴被評為“云南省教書育人楷模”;在《光明日報》與中央電視臺聯合組辦的2014年“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中,被推選為“特別關注鄉村教師”;2014年9月,被教育部表彰為“全國模范教師”;2015年5月,被評為“文山州先進工作者”;2015年8月,獲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總工會和教育部辦公廳頒發的“全國師德楷模”稱號;2015年9月,被中國教育報刊社表彰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2015年獲“首屆馬云鄉村教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