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群眾座談
他來自大山,是個山娃。他有著大山的偉岸胸襟,更有大山的樸素情懷,大愛獻山間,躬耕十余年,從一個普通的教書人,到一個邊陲重鎮的領路人,一路砥礪前行,他就是富寧縣木央鎮黨委書記周靖。
到村委會指導
木央鎮位于云南文山富寧縣西南部,地處中越邊境,與越南同文縣接壤,國境線長達17公里,75%以上是巖溶山區地貌,居住著漢、壯、苗、瑤、彝、仡佬六種民族。維護邊疆穩定,促進民族發展,一直是黨和政府關心的大事。自任木央鎮黨委書記以來,周靖始終按照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統領基層黨建工作,圍繞“邊境安寧、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目標,團結帶領干部群眾群策群力建設邊陲新鎮,由于工作作風雷厲風行、務實創新、敢于擔當,群眾們都稱他為邊疆黨建“急先鋒”。
查看蔬菜基地
2013年2月26日,周靖到中寨、木寒村調研,一向多言善談的他沉默了。因為他所看到的村黨組織管理混亂,村干部精神不振,匯報工作思路不清,令他十分失望。“基層組織渙散、活動陣地滯后、集體經濟薄弱、群眾辦事困難、村干部活力不足”是他擔任黨委書記時黨建工作的真實寫照。通過深思,周靖提出了“地要干凈、物要整潔、人要精神”的工作要求,全面開展整改落實,261個基層黨組織得到優化設置,將84名農村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162名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90名農村黨員中的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干部,徹底消除了黨員“空白村”。
2014年6月28日,天氣晴朗,周靖決定用周末時間,調研七一建黨節前夕農村黨員組織生活情況,經過近2小時的山路顛簸,車輛停在了木令村委會老寨村小組,遠遠就看到一群農村黨員正坐在一棵大樹下開會,他心里十分生氣,“怎么能到大樹下乘涼開會?怎能這么不嚴肅?”當走近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沒有黨員活動室,平時開會地點選擇都是看天氣,天晴大樹下,下雨支書家。此時如當頭棒喝,他連忙向各位黨員致歉!通過細致了解,全鎮還有107個村小組沒有黨員活動室,5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亟待翻新,他沒有猶豫,立即向縣委作了專題匯報,多渠道籌集資金,逐年加大投入,如今已新建了普陽、木杠、木央等5個村級辦公場所,107個村小組的黨員活動室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黨員無活動場所的問題。
木央鎮有40%群眾到鎮上辦事,一個來回路程超過120公里,并要轉四五次車,不但傷心費神,而且出行成本高。這些情況讓周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經過左思右想,他作出了一個決定—建設“三級”為民服務平臺。在鎮建立為民服務站,將17項涉農業務集中辦理,實行一站式辦結,在村建立為民服務點,通過網絡OA系統為民辦事,實現網絡流轉批辦,將距村委會2公里以外的159個村小組按片區設立26個民事代辦點,聘請代辦員和聯絡員收集群眾需要辦理的事項幫辦。該服務平臺的運行,變群眾跑為干部跑、干部跑為網絡跑,為群眾辦事1.2萬件,節約辦事成本300余萬元。
“組織辦事無錢,干部說話無力”。任職之初,基層黨員跟他反映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摸清“家底”后,他毅然組織部分黨員到保山、騰沖、施甸等地學習取經,當實地看到他們成功的經驗后,他眼前一亮,興奮得兩天兩夜沒有合眼。“我們的發展基礎很好,只是缺少好的模式”,他這樣總結此次考察活動。按照“園區+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依托睦倫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東南部生物園區和木杠邊境經濟合作區,引導村級黨組織通過土地入股、致富貸款、提供服務、參與經營等方式分紅獲利,通過不懈的努力,組建4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了3個村集體經濟,年收益達30萬元。
“脫不掉貧困的帽子我就脫掉自己的帽子”,這是周靖同志對組織和群眾作出的莊重承諾。要如期完成18個行政村2029戶1002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脫貧任務,他倍感壓力,重壓之下他砥礪前行,毅然扛起脫貧攻堅的大旗,確定了“找準貧根子、與民結對子、為民找路子、多方籌票子、精準搭臺子”的“五子”工作法,開發木央“互聯網+三農+精準扶貧+黨建”綜合信息平臺,采用“電腦平臺+手機APP”的模式推進精準扶貧,明確2017年率先完成脫貧摘帽目標任務。
作為邊境民族地區,興邊富民是頭等大事,維護邊境安寧更是重中之重。2015年12月25日,南利河火燒橋附近發生一起載重30噸油罐車側翻,20余噸流入南利河,該河段僅距越南5公里,如果處置不當,必然會引發國際糾紛,情況萬分緊急。接到報告后,周靖立即將情況上報,趕赴現場指揮處置,經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圓滿處置了該起突發事件,避免了國際糾紛。
周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繪就了邊疆黨建長廊的“木央樣本”,成為群眾滿意的基層黨建“急先鋒”。2016年7月被省委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