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盡頭的堅守——記保山市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干警石清佩

發布時間:2016-11-02 08:27:17   來源:保山市紀委

他,一名副團職軍轉干部17年來始終堅守在反貪第一線;他,心系群眾,秉公執法,用行動詮釋了人民檢察為人民的深刻內涵;他,挽回經濟損失上千萬,自己卻兩袖清風,住在58.03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去世6個小時前仍在忘我工作,在連續加班一個月后交出了生命的最后時刻表;他曾先后被云南省人民檢察院評為“全省先進檢察人員”,被市直機關工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保山市人民檢察院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好黨員、先進個人,并榮立三等功3次。他清貧一生、硬氣一生,他就是保山市人民檢察院一名普通的反貪干警—石清佩,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石哥”。

“我要去最苦最難的部門”

熟悉石清佩的人都知道,他有著23年的軍旅生活,曾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作為偵察排長他親歷過炮火的淬煉,正是這些經歷,打磨了他堅忍不拔、忠誠無畏的個性。

1996年,41歲的他轉業到保山市人民檢察院,領導問他希望到哪個部門工作,他說:“我要去你們最苦最難的部門。”這是石清佩的第一次選擇。當時的反貪局,僅有6個人,辦公設備簡陋,辦案條件艱苦,有時去山區辦案,他常常需要背上行囊,翻山越嶺,借宿農家,一去就是十天半月,直到查清案情。石清佩雖然有大學文憑,但在部隊上對法律接觸不多,有些艱澀的法律術語他常常要琢磨好一陣子。

作為一個處級干部,又是反貪副局長,“老石哥”很能放得下架子,不恥下問,向辦案經驗豐富的同志學習,甚至向才從大學畢業的新人請教。他把進入檢察院當作第二次“入伍”,白天辦案,晚上他就開始挑燈夜戰—剪報、記筆記、寫心得,在同院的同事記憶中,那一年“老石哥”家里的燈似乎永遠都亮著。17年的檢察生涯里,他記下了10余萬字的辦案技巧、辦案心得筆記,收集的近千個經典案例貼滿了7個厚厚的剪貼本,也完成了從一個反貪新兵到業務專家的完美蛻變。回憶往事,有人問他曾后悔最初的選擇嗎?他毫不猶豫的說: “沒有吃苦的決心,我就不會干反貪。”

石清佩的第二次選擇是1999年,從反貪局領導職位上退下來,組織上想給他安排一個清閑崗位,但石清佩卻堅決要求留在反貪局做一名普通檢察員,繼續從事他所熱愛的反貪工作。從反貪副局長到普通檢察人員,角色變了,可是干起工作他還是那么投入,那么用心,外調、審訊依然如上戰場似地透著一股虎勁。

2003年,院里進行崗位調整雙向選擇,當時自愿去反貪局的人并不多,大家都覺得,反貪局加班加點工作辛苦不說,最主要的是案件難辦,容易得罪人,工作壓力大。可是,石清佩的意向表上,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選擇的都是反貪局,因為他覺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干工作不能挑肥揀瘦,越是難干的工作越要有人干。

2013年,這是石清佩人生中最后一次選擇,作為一個年近六旬快要退休的老同志,院領導考慮到他的年紀和身體,幾次征求他的意見,想為他調換一個相對清閑的部門。石清佩每次都以“換崗位難以適應”為由婉言謝絕領導的好意。就這樣,在人生的每一次選擇中,石清佩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反貪事業。17年過去了,院領導、局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跟他一起辦案的同事走了一批又一批,甚至比他年齡小、比他晚來檢察院的都成為部門領導甚至基層院領導,但是,他卻一直兢兢業業地以一名普通檢察人員的身份堅守著,這種堅守平凡卻偉大,平淡而執著,正是他對黨、對人民、對檢察事業忠誠的最好詮釋。

“每個案件都是一場博弈”

“每個案件都是一場博弈,就像下棋,在每次較量中如果我贏了,我揭露了犯罪,我會很有成就感”,石清佩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是當之無愧的“消防員”,基層院一遇到疑難案件都爭著請他下來協助指導。2012年3月,隆陽區人民檢察院在辦理騰沖縣林業局局長張某某受賄案中,張某某對先后兩次受賄60萬元的犯罪事實突然翻供,案子一籌莫展之時,他們請來了“老石哥”。通過對張某某住宅及辦公地點仔細搜查,石清佩發現了張某某在昆明購買高檔衣物、箱包的購物小票,憑直覺他認為購物小票有問題,于是石清佩主動請戰帶隊到昆明張某某購買物品的4家公司查詢相關票證。要從時間跨度5年,摞起來可以堆滿幾間屋子的票據的海量信息中查找犯罪證據無疑是火中取栗。三天兩夜不眠不休,一起查賬的兩名同事都堅持不住打算放棄了,可“老石哥”卻一邊打氣一邊出主意:“我們根據年限一張一張的翻,不信翻不出來。”庫房內又熱又悶,濃重的霉味、灰塵讓人難以呼吸,他硬是堅持了下來。20多天,他們把幾十萬張票證翻了一遍,找出張某某購買物品的票據120余份,并通過票據核對了四家公司出具的發票20余份。

在票據面前,張某某仍然百般抵賴,胡攪蠻纏,擺出一付“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式,案件碰到前所未有的難度,但骨子里天生的傲氣和不服輸的稟性,使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拿下這塊難啃的骨頭,為了找到有關證人,調取書證、物證,他多次往返昆明、騰沖等地。辦案是智者之間的較量,也是勇者之間的對話,在大量的證據面前,張某某無話可說,最終在犯罪嫌疑人只字不供的情況下,靠確鑿的證據將之送上審判席,處以 13年徒刑。在他的帶動下還一鼓作氣查辦了保山市林業系統貪污、行賄、受賄等職務犯罪案件18人。

“他對不同職業、不同性格和不同經歷的對象都有不同的審訊方法,就像一個懷揣著打開各種門鎖鑰匙的工匠,總能水到渠成”,這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2013年4月,騰沖縣人民檢察院接到很多初級中學家長反映食堂的飯菜質次價高的問題后,通過摸排調查,獲取莫某某在承包學校食堂、超市過程中有行賄嫌疑。莫某某長期經商又曾在部隊服役,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和較強的反偵查能力,到案后,要么不說話,要么避重就輕,審訊工作陷入僵局,“老石哥”“臨危受命”,在了解案情,分析材料后,他主動提出自己擔任從凌晨4點到8點的主審人,這個時段是人一天中最疲勞、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時候。

審訊開始了,莫某某仍然態度冷漠,但“老石哥”不急不躁,與他聊起了自己的從軍經歷,聊到自己上過戰場,立過戰功,莫某某態度開始有所轉變,“老石哥”又提到莫某某的家鄉,從當地風土人情到特色小吃,娓娓道來,莫某某很驚奇,話也開始多起來,“老石哥”突然話鋒一轉:“你老家那么好,怎么會想到來騰沖做生意呢?”莫某某遲疑了一下,慢慢講起了自己創業的過程,“老石哥”專心地聽著,不時插上幾句。“那現在你一定賺了不少錢吧?”莫某某苦笑一下,說起生意艱難,墊支大,利潤薄。“老石哥”微微一笑:“怕不見得吧,我知道干這行利潤很大的。”

莫某某有些著急了:“怎么不會!現在當官的都很貪,錢給不到誰幫你辦事!”“老石哥”臉一板:“你別瞎說!我們的干部都很廉潔的。”“我瞎說?不錯,廉潔的干部是不少,可是收錢的也大有人在,就說某某單位的一把手某某某吧,嘴上說不要,結果還不是照樣收錢了。” 莫某某辯解道。老石哥”微微一笑:“這些我們都知道,不過詳細情況你還要再說一說,能否爭取寬大處理就看你的態度了。”最后,莫某某交代了自己在承包學校食堂、超市過程中行賄45萬元的犯罪事實,根據莫某某的交待,又一舉查辦騰沖3個中學在食堂、超市承包過程中行、受賄案件6件8人。

“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在石清佩的心中,不管大案小案,只要涉及群眾利益,都要給人民群眾一個滿意交待。石清佩出生在貴州長順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對人民群眾有深厚而質樸的感情。他常說:“盡心盡意為群眾做事,是我們黨員干部的天職。”

2010年5月19日,正在昌寧協助辦案的石清佩在反貪局辦公室接到耈街鄉新廠村一名退休老社長電話:“包工頭把我們村的移民補償款騙走了,人也跑了,你們檢察院管不管?我們已經組織了一百多人準備到省里上訪了!”總投資277.31億元的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小灣水電站橫跨大理南澗、保山昌寧、臨滄鳳慶三縣。該項工程涉及昌寧“移民安置費”、“三通一平費”、“林木、林地、土地補償費”等國家專項資金達數億元,石清佩敏銳地意識到,這其中肯定存在職務犯罪問題!情況緊急,石清佩安撫來話人員:“這事檢察機關堅決管!請你們相信檢察機關!”同時迅速向領導匯報后,立即和昌寧縣人民檢察院的干警進村入戶,一方面安撫群眾,一方面調查取證,在短短幾天內,一舉查明了耇街鄉人大原副主席兼掛村領導劉某某玩忽職守、受賄犯罪事實。然而,包工頭趙某某攜款在逃,群眾最關心的是自身的直接經濟利益,抓獲趙某某是整個案件的重心。首先必須搞清楚趙某某現在藏在什么地方?石清佩迅速與保山市國家安全部門緊急接洽,通過手機衛星定位系統,確定了趙某某躲藏在緬甸國的邊境小寨——法師寨。

他一邊與德宏公安機關外事部門取得聯系,一邊帶著相關法律文書與偵查員一起迅速趕赴隴川縣,獲準出境許可后,由于事涉國家管轄權,石清佩知道無法在境外直接對趙某某進行緝拿,又通過關系人找到了緬甸國某邊境出入境管理局局長。獲得了他的支持后,數百份趙某某的照片被迅速分發到法師寨、曼賽央及周邊寨子。趙某某最后走投無路,在法師寨借用別人的手機打通了石清佩的電話,聲明他要投案自首。趙某某到案后,很快交待了向相關人員行賄并且詐騙公款的犯罪事實,并清退了詐騙的全部贓款。隨著案件的逐步深入,涉案金額達300余萬元,犯罪嫌疑人多達10人的窩案、串案全部告破。自此以后,老社長逢人就講:“檢察院為我做主,以后遇到困難和問題,我還來找檢察院。”

石清佩常對身邊的干警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誰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我們就要查誰”。2009年6月初,保山市人民檢察院接群眾舉報反映原隆陽區國土資源局局長楊某某在該區10多個鄉鎮的災毀復墾工程中涉嫌受賄。“請檢察院一定要嚴肅查處國土資源系統的腐敗分子”、“我們靠什么生產生活?”……來自貧困老百姓的呼聲牽動著每一位反貪干警的心。楊某某身份特殊,關系網廣,擔任重要實權崗位領導職務時間較長,作風霸道,加之認識許多高層領導和政法干警,有很強的反偵查能力。

面對楊某某這么一個特殊對象,石清佩主動請纓,一方面和其他偵查人員積極進行外調收集、固定證據,另一方面他認真研究案情,制定了縝密的審訊提綱。那段時間石清佩承受的壓力是難以想象的:有上面施壓的、有下面說情的,有明處利誘送錢送禮的、有暗地發短信威脅的,都希望他能法外開恩,網開一面。可是他頂住了各種壓力,排除了各種干擾,在對楊某某針鋒相對的審訊中,楊某某開始氣焰十分囂張,甚至揚言:“你們怎么把我叫來,還得怎么讓我回去。”面對楊某某的挑釁,石清佩剛柔相濟,既政策攻心,同時又以情感人,注重在訊問上講究策略,人性化審訊,最終楊某某交代了6次收受承建方賄賂款73萬元的犯罪事實。案件結束后,有人問他,楊某某后臺硬,辦案中有過顧慮嗎?他笑著說:“黨和群眾就是我的后臺,我后臺比他還硬,有什么好怕的。”

“閑著要憋出病來”

反貪工作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斗,一旦上了案子,就猶如攻克敵人的堡壘,絲毫不能松懈。作為反貪一線的一把尖刀,石清佩長年是“5+2”、“白加黑”地超負荷工作。抓捕犯罪嫌疑人、制定偵訊方案、突破案件、調查取證……工作的繁忙和勞累程度超乎常人想像。17年來,在同事們印象中,“老石哥”幾乎每天都是第一個到局里、最后一個離開,沒請過一次事假。而在妻子的眼里,石清佩把家當成了旅店,一年365天,能有一半時間在家就很難得了。

2009年12月22日,在突審隆陽區國土局工作人員涉嫌貪污災毀復墾專項資金150余萬元的案件期間,他的后腦勺部長了一個包(囊腫)。由于連續幾天辦案,工作太累和休息時間不足,加之審案壓力較大,石清佩病情日益嚴重了。在領導和同事的催促下,他到醫院進行了檢查,醫生告訴他必須住院治療,他卻隱瞞病情繼續工作:翻閱案卷、制作筆錄、審訊犯罪嫌疑人……他依然不改“拼命三郎”的本色。又過了幾天,囊腫不但沒好還不斷長大并且發炎化膿,同事們都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療,他說:“一點小毛病,叫我去醫院閑著,沒病都要憋出病來”。他自己在家將囊腫劃破,用酒精和棉球堵住裂口,簡單的包扎過后,又回到了辦案區。就這樣,石清佩的囊腫隨著案子結束慢慢好轉了,但他自己動“手術”劃破囊腫的故事卻讓同事們為他捏了把汗。

石清佩經常到各基層院協助指導工作,在人們看來,下派指導不需要親力親為,動動嘴就可以了,但石清佩總是親臨辦案一線,突審、取證、分析案情,隨處都見他的身影。看到他消瘦的面頰,通紅的雙眼,同志們勸他先去休息,他說:“案子沒拿下來,你們就是用繩子把我綁在床上,我也睡不著。”2013年3月14日凌晨2點,石清佩正在協助昌寧縣人民檢察院辦案,手機玲聲響了,原來是騰沖縣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在突破案件中遇到阻力,想請他連夜趕到騰沖幫助突審。大伙兒都勸他:“老石哥,你已經連續工作了七八個小時,身體吃不消,現在夜深了,你先休息一下,天亮后送你去。”他說:“案子不等人,我必須連夜趕到。”同事們沒有勸住,只好安排車輛送行。到達騰沖后,他顧不上休息,洗了把冷水臉后,立即投入工作,分析案情、研究審訊策略、審訊犯罪嫌疑人……早上8點,大家收到了石清佩的一條短信“案子開了”,這看似簡單四個字,卻凝結著石清佩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正是憑著這種忘我工作的精神和對法律的忠誠執著,石清佩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從96年至今,他親自突破案件101件,參辦、協辦222件,參與初查、協查線索656件,在他所突破和參辦、協辦的案件有大要案114件,涉案金額2772余萬元,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1045余萬元,所辦理的案件每一件都是經得起檢驗的“鐵案”。

“家人怎么能享受工作餐”

石清佩常說:“反貪是一個高危行業,是在夾縫中求生,如果沒有一種不畏權勢不畏艱難的勇氣和決心,沒有一種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信念和毅力,是辦不成鐵案的。”石清佩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的確,對于反貪干警來說,更多時候面對的是情與法的考驗。17年的反貪生涯,石清佩經受過無數“糖衣炮彈”的洗禮,也承受了諸多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但他沖破了那些七情六欲的重重包圍,金錢面前不轉向,法律面前不讓步,人情面前不動容。2009年7月23日,在查辦昌寧縣林業局原林政科長翟某某受賄一案中,審查開始時,便有熟人、親戚紛紛上門說情,甚至有人許諾只要手下留情立馬給他妻子安排工作,結果被他一副黑臉嚴辭拒絕。保山一家房地產商張某某對“老石哥”放話,只要他放翟某某一馬,就可以在保山開發的房產中給“老石哥”優惠。說是優惠其實就是變相行賄,“老石哥”義正言辭的回答他:“我雖然只住著幾十平米的老套房,但是我的每一分錢都是清白的,你最好還是斷了這個念想!”朋友知道此事后說他犯傻,不會用權;親戚說他無情,六親不認;妻子說他‘鐵石心腸’,在案子上跟他通融,沒門。而石清佩卻覺得:自己手上的權利是是人民群眾讓我保管的,如果用來謀取私利,就是對人民的背叛。

石清佩的妻子下崗在家,看到別人都利用各種關系相繼安排了工作,妻子也多次懇求他,希望他動動關系、托托人情,他都斷然拒絕了。妻子很委屈的說:“家里僅靠你一個人支撐太辛苦了,我是想為你減輕點負擔啊!”要維持一個家庭的運轉,要支付岳母腦梗塞、糖尿病高額的治療費,還要每個學期從工資里“擠”出一部分錢供在河北滄州的13歲的小侄女上學。石清佩太難了,家里58.03平方米的老房子,就只有用了多年的床、沙發、矮柜,還是結婚時置辦的,電視是師傅修了好幾次都不愿意修了,才剛換的新的。

生活的拮據有時讓石清佩很無奈,可是這份拮據卻讓他活得很坦然。2013年8月至9月,市區兩級院組成“阿石寨”專案組辦案,期間因工作需要石清佩和其他辦案人員每天都在隆陽區人民檢察院食堂就餐,跟他同一個專案組的干警發現,每逢吃飯時“老石哥”總要“消失”20來分鐘的時間,后來經過打聽才知道他每天都要給臥病在床的妻子送飯。知道這一情況后同事們主動打上一盒飯菜讓他帶回家,可是石清佩卻搖搖頭說:“我在這里就餐是因為工作,家人怎么能跟我一樣享受工作餐呢?”連一頓盒飯都不愿意占公家的便宜,這就是我們的“老石哥”,有人說,“清泉石上流”,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一灣清泉純凈見底潤物無聲;也有人說他就像一面鏡子,能讓人照出不足、照出差距,在對照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欠你的,退休后慢慢還”

在妻子朱麗吉的眼里,石清佩在生活上很“摳”,甚至可以用苛刻來形容,他常年累月都是一身穿了多年的牛仔服,一雙膠鞋、一倆破舊的單車。可是在同事的眼里石清佩卻非常慷慨大方,有時出差中誤餐用餐時,他總是主動買單付賬。對需要幫助的人他也從不吝嗇,每次給貧困學生或受災群眾捐款時,他都非常積極踴躍。2008年汶川地震時,他前后捐了3800元,后來又偷偷地給災區匯去了1000元,要不是妻子在他去世后無意中說出來,同事們還不知道。他還非常熱心,樂于助人,辦公室里什么設備壞了,他總是二話不說主動上前修理;院里那個干警家里有事了,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去幫忙;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干警辦案中遇到難題了,他總是將自己積累的辦案經驗和技能傾囊相授;節假日安排值班或有急、難、險、重任務時,他總是爭著搶著領任務。妻子有時不解的問:“你不是領導,也沒有職務,什么事情都要沖前面,你圖個啥?”“老石哥”卻笑著說:“我是老同志,要發揮帶頭作用嘛!”

對工作石清佩傾注了全部的熱情,而對妻子他卻有說不完的愧疚,朱麗吉是蒙自市人,在保山沒有什么親戚朋友,而石清佩卻很少有時間陪她。2013年11月妻子不慎將腿摔傷,他一個人悄悄地將妻子送到了醫院,治療期間,他的電話一直都是熱線,全是案子上的事情,他很想回去繼續工作,可是又擔心妻子沒人照顧。妻子看出他的猶豫,不想給他拖后腿就說:“只是腿傷了,手還能動,你忙去吧,我能照顧好自己。”在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朱麗吉自己拖著受傷的腿請鄰居給她買饅頭、方便面簡單的應付一日三餐。朱麗吉回憶說,老石偶爾也會趁同事們吃飯的時間回來看她,他時常對我說:“老婆,我現在是沒有時間陪你,等再過2年,我就帶你到外面好好走走看看,我欠你的,退休后慢慢還。”可是這樣簡單的承諾,妻子卻再也等不到丈夫兌現的一天了。

2013年12月6日,天色漸漸晚了,石清佩的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案卷材料厚厚的一摞,邊角已經翻得有點毛躁了,這是他辦理的傾注精力最多、案情最為復雜一起案件——由省紀委和省院直接交辦和督辦的“10?31”專案。從領受案件開始,他的神經就處于緊繃狀態,案子基本情況、每次訊問什么、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審訊中不能提的話題每天都要在腦子過好幾遍,訊問提綱總是字斟句酌、反復權衡好幾遍才落筆。此時的他胸口隱約作疼,寫一會字,然后停下來,用拳頭抵住胸口的位置,想稍稍緩解一下疼痛,這樣的情況有好幾天了,他沒有告訴院里任何人。10點17分,他有點堅持不住了,豆大的汗珠已密集在額頭上,他給反貪局長陳玉華打電話請假回家取藥,在電話中陳玉華勸他明天別來單位了,在家好好休息。卻被石清佩一口拒絕,“現在到了關鍵時刻,取了藥,我還來呢”。回到家,已經晚上11點了,妻子看著他臉色發黃、說話無力,苦苦的勸他:“咱們去趟醫院吧!”他搖搖頭說:“再等等吧,我要24小時待命,你腿疼先去休息吧。”妻子拗不過他只好依他。凌晨3點,當妻子再次走出房間時,看到的是丈夫倒在冰冷的水泥地板上,“老石,你起來啊,你這是怎么了?”妻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在寂靜的夜里顯得額外凄慘。

當120趕到時一切都晚了,因為長期超負荷工作,“老石哥”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013年12月7日凌晨4點28分。妻子這時候追悔莫及:“早知道,我就是拖也要把他拖到醫院啊”!同事們說:“老石哥”的身體這么壯,平時又愛鍛煉,走得這么突然完全是被工作累垮的啊。”石清佩就這樣帶著他對檢察事業的熱誠,帶著未盡的理想和追求,帶著對妻子未了的心愿,默默的走了……在他的辦公桌上,那尊生前他最重視的黨旗形狀的“共產黨員示范崗”還是那么一塵不染,那本最后一次記錄辦案心得的筆記本還沒有合上……而在他家的墻壁上,日歷本上一個個紅色的圓圈顯得格外醒目,那是石清佩答應陪妻子回蒙自老家的日期,因為太忙總是一拖再拖。撫摸著那一個個的圓圈,妻子不停地念叨:“你不是說要陪我到處走走嗎”、“你不是說咱們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嗎”、“你不是說一定會做個好老公的嗎”……可是妻子的話,石清佩是再也聽不見了。

41歲到58歲,這是人生中美好時光的末端。有的人,在這期間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石清佩卻用自己對黨、對人民、對檢察事業的一腔赤誠,默默在平凡的崗位上,在17年里6200多個日日夜夜中,堅守著,堅守著內心的善良純潔,堅守著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堅守著公仆的本來情懷,一直堅守到兩鬢斑白,堅守到生命的盡頭——這種堅守是一種責任,是一個人的信念,更是對檢察事業的熱愛。(段德榮 楊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