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人生分外紅——記騰沖原戒毒所老所長楊元尚

發布時間:2016-11-18 08:56:35   來源:保山市紀委

如果說人生是一段旅程,那么旅途中的人和事都是一道風景。騰沖原戒毒所所長楊元尚用自己從警32年的經歷,書寫了自己的“別樣人生”,成為了多少人生命中難忘的風景。

妻子眼中的他——“傻帽”

“見過有領導從單位往家里拿福利的,拿自己家房子抵押貸款給單位的,我們老楊也算是獨一無二了,沒見過這么傻的人。”楊元尚的妻子說。

實地踏勘石頭山(左一)

1997年,36歲的楊元尚從原東門派出所調戒毒所任所長,賬面上的3000塊錢、9名工作人員、80多名戒毒學員和三間部隊舊營房成了戒毒所的全部家當。單位要發展、大家要吃飯,3000元錢怎么養活大家?那個雨夜,楊元尚沒有點燈,坐在老舊的辦公桌旁想了一夜,抽空了兩包煙。第二天一早,他頂著亂發、紅著眼圈、背著妻子“偷”出自家的房產證辦起了抵押貸款,也就從那天起,老楊開始戒了煙。

旁人眼中的他——厲害

“三間舊營房起家,硬是做成了這個有六七項產業的立新社區,這老楊眼光準、會經營、能下趟,厲害得很。”戒毒所旁開商店的老王說。

創業艱難,楊元尚領著大伙從種菜、為別人砌擋墻開始逐步做大做強。2002年,騰沖城市發展需要大量石材, 41歲的楊元尚敏銳的抓住了這一市場需求,他帶著四名協勤人員參加學習爆破技術,自己則成了騰沖首位獲得爆破員證的民警;他反復踏勘場地只為找到最合適安全開采的地段……開山采石的7年半里,他不知炸了多少炮,從一個門外漢硬生生炸成了一個“土專家”;9名工作人員、150名參與采石的戒毒學員,2000多天爆破零事故的背后,沒人知道藏著的是他在燈光下的認真研讀、操作時的細致入微、爆破前后的細心查驗。

戒毒人員眼中的他——恩人

“他就像我的父親一樣,雖然我不成器,但他從來沒有看不起我,他就是我的恩人。”吸毒前科人員尹某說。

老楊常說,吸毒人員就是病人,但凡吸過毒的,就沒有不后悔的,我們要通過我們的工作,讓其在身體上、精神上擺脫對毒品的依賴,最基本的就是不能歧視他們。2013年,戒毒出所學員尹某找到楊元尚,忐忑了老半天才說明了來意:10月的時候他就要結婚了,但因為自己有吸毒前科,妻子的部分親戚有些輕視自己,還有些流言蜚語說自己又在復吸毒品,于是便想請楊所長為自己“正名”。善于察言觀色的楊元尚很快洞悉了尹某內心的忐忑和自卑,通過社區民警側面了解尹某的近期表現,并親自對其進行尿檢后,爽快的答應了婚禮邀請。看到楊所長如期來到婚禮現場,還和自己的親朋聊得火熱,向大家證實自己經過尿檢,確實為“陰性”,希望大家對自己多些監督、多些幫助,尹某瞬間淚崩。

兒子眼中的他——敬業

“他熱愛他的工作,在他眼里工作永遠第一位的,他不一定是個稱職的父親,但絕對是一名優秀的警察,我理解他的選擇。”楊元尚的兒子說。

楊元尚剛來戒毒所時,所里百廢待興,家里也是最需照顧的時候,妻子在制藥廠上班,自己在外奔波,一對雙胞胎兒子剛上小學。很多時候妻子無法按時回家為孩子做飯,就只能備下兩件方便面讓孩子湊合吃;2002年,楊元尚的岳父半夜中風,醫生診斷后表示需要住院治療,可深夜醫院電梯都停止運轉了,無奈下妻子打電話給在值班的楊元尚,等楊元尚處理完手頭工作趕到醫院時,妻子和岳母、兒子已經把老人送上了四樓,并為老人辦好了住院手續。中風的老人最終還是走了,楊元尚也沒有再向老人盡孝的機會,而那夜,母親和外婆那無助而倔強的表情也深深印在孩子兒時的記憶中.

同事眼中的他——楷模

“我最佩服楊所長的就是他的愛崗敬業與待人謙和,涉及他的事,他從來都是主動做、提前做,從不混日子、擺老資格。”楊元尚的同事小趙說。

32年工齡的楊元尚按說是可以退休了,再不濟,每天來打個照面,過點半退休生活想來也沒人會說什么,可他每天在這勞心勞力圖個什么?老楊說了:“我不打麻將不喝酒,回家呆著也沒意思,這么多年在這都習慣了,我就喜歡跟這些特殊的社區居民談談,讓他們少走點彎路,這些人里哪怕只有一個發生轉變,那受益的都將是整個家庭,我都覺得自己做的是有價值的;再說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有我的回憶,只有在這里呆著才覺得心里安寧,領導讓我在這繼續干,是認可也是關心,以前干所長的時候全靠同事們支持,現在退下來了,就更不能扯單位的后腿,要支持好新所長的工作。”楊元尚因為工作突出,2011年榮立三等功,被評為禁毒工作縣級先進個人,2012年至2014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2015年被評為縣級優秀共產黨員。

現在,55歲的楊元尚依舊是每天一早來到單位,風風火火的到各個加工車間去巡視生產、不厭其煩的和社區居民交心談心,過著他那繁忙而充實的生活。就像他說的:“我愛這里,愛這份工作,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李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