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普洱市紀委和縣委審核批準,西盟縣紀委監察局內設機構改革工作順利完成。本次改革調整,縣紀委監察局結合全縣工作實際,堅持把人員、機構、職能向一線聚攏,監督執紀主業更加突出,反腐辦案力量明顯增強。
人員向一線聚攏,力量更加突出。按照省、市紀委關于“紀檢監察室人員原則上不少于機關人員總數的30%,從事監督執紀主業部門人員原則上不少于機關人員總數的60%”的要求,在人員分配上,始終堅持人員向監督執紀一線傾斜、力量向監督執紀一線聚攏,對機關30名人員編制進行重新優化組合、排兵布陣,除辦公室人員外,其他人員全面用于從事監督執紀主業。調整后紀檢監察室有原來的2人增加至11人,占機關行政編制總數的36.7%,從事監督執紀主業的的行政編制數有原來的13人增加至25人,占機關行政編制總數的83.3%,監督執紀力量更加突出。
機構向一線聚集,主業更加突出。按照“上下對應、突出主業、歸類整合、務實推進”的原則,在機構設置上堅持突出監督執紀主業,新增加了1個紀檢監察室,改革后,縣紀委監察局機關內設機構調整為7個,具體為:辦公室(履行研究室、法規室職能),組織宣傳部(履行干部監督室職能),黨風政風監督室(縣政府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信訪室(履行案件監督管理室職能),第一紀檢監察室,第二紀檢監察室,案件審理室。調整后,直接從事監督執紀主業的內設機構達6個,占86%,監督執紀主業更加突出。
職能向一線聚焦,作用更加突出。在職能設置上,將常態性、日常性事務等方面工作全部整合至辦公室,明確了各個科室工作職能,確保業務科室把主要精力用于抓主業之上,避免職能不清、減少職能交叉,確保職能轉到位、起到效。同時,積極清理和調整了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經過兩輪的清理調整,西盟縣紀委監察局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由159個清理至13個,清退率達91.82%,堅決把不該管的工作交還給了主責部門,進一步聚焦中心工作,作用更加突出。(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