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殺豬飯”看作風之變

發布時間:2017-02-09 07:37:4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去年年初,一篇《大理:禁止黨員干部違規吃“殺豬飯”》的報道,在云南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人說:一頓“殺豬飯”至于這樣嗎?小題大做;也有人說:禁止黨員干部違規吃“殺豬飯”好,正了風氣,也少了人情之累。

禁令頒布一年來,違規吃“殺豬飯”歪風有沒有剎住?黨員干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有哪些改變?請讀者通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對該項工作的推進來透視當地黨員干部的作風之變——

有些“殺豬飯”暗藏著不良風氣

云南“殺豬飯”,多在每年農歷的臘月操辦。這是一個“蹭飯”的季節,也是春節前最喜慶的時節。每到歲末年尾,各個縣區村村寨寨的群眾紛紛開始張羅著選個好日子宰年豬。擺下豐盛的宴席,邀請親朋好友來到自家亮堂堂的小院里,熱熱鬧鬧地吃上一頓豐盛的殺豬飯,充滿辭舊迎新的年味。

親朋好友圍坐在一起吃頓“殺豬飯”,是幸福生活的象征,本無可厚非。然而,盡管中央三令五申嚴禁干部違規宴請、大吃大喝,一些“吃慣了嘴”的黨員干部卻很不適應。上有政策,他們就想方設法地找“對策”。現實中,有些“殺豬飯”暗藏著不良風氣,影響當地的黨風、政風、民風。

——暗藏“四風”。有一些黨員干部心懷僥幸,認為不準吃請了,就挖空心思規避紀律監督約束。他們從城市跑到農村,借“殺豬飯”的名義違規吃請。有黨員干部坦言:“雖然只是‘蹭飯吃’,可吃了人家的嘴短呀!”

——分散工作精力。有基層的黨員干部說:“以往,從進入臘月開始就有吃不完的‘殺豬飯’。今天這家,明天那家。”“還有的風俗是這樣,爹請爹的客,媽請媽的客,兒請兒的客,殺一頭豬要三番五次地請,請完客一頭豬的肉也就沒剩多少了。”

——攀比成風。比如,同一個村的人,有的家請到村支書吃“殺豬飯”,另一家則要請到鄉鎮上的領導;你家請五桌,我家就請六、七桌。攀比中,敗壞了社會風氣。

——借名收受錢禮。用一村民的話說:“村支書請你吃‘殺豬飯’,能空著手去嗎?”還有的說:“請我們去吃,先介紹自己的老母親,你不提點東西,好意思嘛?”一來二去,吃“殺豬飯”成了送禮、收禮的代名詞。

——造成不良影響。大部分“殺豬飯”都是在農村,因為農村道路狹窄,來吃飯的人又多是城里人。不一會兒,車輛就把村里的道路堵住了,村里的拖拉機、摩托車進出都不方便,這種吃喝現象在農村造成不良影響。

禁的是借“殺豬飯”之名搞不正之風

“我們禁止的是黨員干部違規吃‘殺豬飯’,禁的是借‘殺豬飯’之名變相搞腐敗和不正之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副書記楊永生說。

其實,紀律并不與民風民俗抵觸,禁止黨員干部違規吃“殺豬飯”,是大理州結合實際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反“四風”的具體措施。其目的,是要斬斷暗藏其中的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防止以吃“殺豬飯”為名,違規用公款吃喝、相互宴請、攀比浪費,造成“四風”問題隱形變異。說到底,是讓“殺豬飯”回歸到民風民俗“原生態”。

“我今年就去我岳母家吃了一頓‘殺豬飯’,少了人情之累,比往年輕松多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干部熊家強在談到“殺豬飯”時深有感觸。

“以前都是招待客人,忙都忙不過來,今年就是親戚朋友在一起吃一頓,這才是‘殺豬飯’本來的風俗嘛!”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縣蒼山西鎮村民高廣才笑著說。

大理白族自治州紀委黨風室主任張琮認為:“禁止黨員干部違規吃‘殺豬飯’問題絕不是小題大做,我們就是要讓民風民俗回歸本真,讓紀律的歸紀律,絕不準借吃‘殺豬飯’違反紀律,搞‘四風’。”

經常抓、抓經常,讓黨員干部養成遵規守紀的好習慣

黨的十八大后,黨中央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堅定不移正風肅紀、懲治腐敗,贏得了民心。作風問題有沒有變化,群眾體會最深。根治“四風”問題就是要從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下手,下大力氣整治,同時,要久久為功,防止反彈回潮。

不僅“殺豬飯”,從婚禮請客、升學宴請、就業慶升、滿月壽宴、喬遷送禮……紅白親朋簇,血錢拼臉面,因人情泛濫,讓群眾苦不堪言。與此同時,違規發放津補貼或福利、公款吃喝、公款送節禮……看似人情濃濃,實則在無形之中敗壞了黨員干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敗壞民風社風,廣大干部群眾反映強烈。

剎住違規吃請“殺豬飯”,只是大理州狠糾“四風”,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的一個縮影。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出臺以來,大理白族自治州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嚴肅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32個,處理627人。其中,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41人,涉及縣處級干部14人、鄉科級及以下干部127人。

“南澗縣公郎鎮鳳凰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彭之輝借親屬喬遷之機違規辦客,收受禮金1.59萬元,受到撤銷黨內職務處分,責令退還禮金。雙廊鎮石塊村支書龔明艷以新居落成為由,違規操辦喬遷宴50桌,收取禮金2.45萬元,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與此同時,大理州紀委還針對“四風”反復性、頑固性問題,握緊紀律尺子,堅持抓早、抓小,結合實際,制定作風建設明察暗訪制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情況月報及舉報受理、查辦、信息反饋等制度。將一個個節點連成線,讓每個節點都成為作風建設“加油站”,持續保持違紀必究的高壓態勢。該州先后12次對68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通報曝光,推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地生根。

作風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不斷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經常抓、抓經常,狠打問責“板子”,堅決改變黨員干部的慣性思維、不良行為,才能抓出遵規守紀的好習慣、好作風,養成健康的黨風政風。正如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指出的,滴水穿石,鍥而不舍,作風建設必須常抓不懈。(陳迤君 楊輝 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