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權錢維系的“感情”靠不住

發布時間:2017-05-13 08:16:0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近日,媒體披露了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原副區長、鹽都區西區管委會原主任潘宏培的懺悔。其中一句“認為收受禮金是投資者和服務者結下的‘感情’”,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在這個自欺欺人的借口下,潘宏培從把跟企業老板吃吃喝喝當小事,到不好意思拒絕送上門的財物,再到收十幾萬也不以為然,一次一次,一步一步,成了“溫水煮的青蛙”,最終受到黨紀國法嚴懲。

馬克思曾指出,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感情并影響著人類發展。黨員領導干部和普通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也是要講感情的。但講什么樣的感情,什么樣的感情能講,什么樣的感情不能講,考驗著黨員領導干部的黨性修養,檢驗著黨員領導干部的道德品質。

革命戰爭年代,以夏明翰、方志敏等為代表的革命先烈之所以寧死也不出賣黨的利益,用生命詮釋對黨的無限忠誠,是因為他們對黨有著忠貞的感情;和平建設時期,以雷鋒、王進喜等為代表的先進人物之所以會“干一行,愛一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來,是因為他們對事業有著純潔的感情;改革開放以來,以焦裕祿、楊善洲、廖俊波等為代表的當代楷模,之所以會在人們心中樹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是因為他們對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心中時刻想著人民的利益,言行時刻為著人民的事業。

反觀落馬的“潘宏培們”,他們并非草木,亦有情感,也講感情,但講的不是對黨、事業和人民的感情,而講的是對“權錢”的感情,把手中的職位和權力當作明碼標價的“商品”,“一朝權在手,便把利來換”。扭曲感情的本真,把官商之間的禮金往來美其名曰“感情”的結晶,把感情當作貪腐的“遮羞布”,取之坦然,用之欣然,直到被包裹著“賄賂之心”的“糖衣炮彈”炸得遍體鱗傷,才發出“從人生頂峰跌落低谷,實在是咎由自取”的悔悟。只可惜,到這時懺悔再真切,也買不到后悔藥了。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些不法商人千方百計與官員“聯姻”,想方設法向其奉上“厚利”,竭盡討好之能事,看中的不是別的,正是其手中的權力。而一些官員心甘情愿被“圍獵”,讓本應為民服務的權力發生變異,相中的正是商人口袋里的錢。

如此建立起來的感情并非真情誼,而是借“情”之名,圖“利”之實。就不法商人而言,是在對權講感情;對貪官來說,是在對錢講感情。官為商謀的是利,商為官斂的是財,一旦遇到點“風吹草動”,這種用“權錢”維系起來的感情很快就會分崩離析、蕩然無存。

事實證明,當把收受禮金披上講“感情”的外衣,把講感情變成權錢交易的“幌子”時,感情兩字已失去其純真和本質,散發出的只會是陣陣的銅臭味,成為以權謀私者“自掘墳墓”的工具。

黨員領導干部既然選擇了為官從政,就要把握好政商交往的度,做到“近”而不“黏”、“親”而不“褻”,恪守清清爽爽的政商關系。不為感情弱黨性,不為私情損國法,不為關系害原則,在紀律的規范內做人,在規矩的框架下行事,用行動兌現在黨旗下許下的錚錚誓言。(孟慶毅 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