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不行,勝任不了”“讓能力強的同志多干點”……印象中,說這些話的人應該滿是歉疚不安、羞愧赧顏。然而,現實的畫風好像變了,少數黨員干部在任務和責任面前祭出“能力差、干不了”的說辭,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然有幾分理直氣壯,甚至還帶著一絲狡黠的“官油子”氣。個中原委,值得深究。
哪些黨員干部喜歡自認“能力不行”呢?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有的是“不思進取、能力日下”,思想上固步自封、行動上停滯不前,混日子久了,能力素質跟不上要求,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承認“辦不了、干不成”;有的是“務虛在行、務實不行”,不接地氣、不抓落實,紙上談兵口若懸河,落到筆頭文字華美,但真要深入基層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就慌亂不已,趕緊閃轉騰挪,以免露怯;有的是“挑三揀四、拈輕怕重”,容易的活搶著干、碰到好處爭著要、看見成績迎著上,反之,遇到問題繞著走、碰到矛盾躲著走、看見難點低頭走,等等。不難發現,上述種種所謂“能力不行”,可不是功勞面前的自謙之語,而是消極避事、推諉責任的托詞。
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動輒把“能力不行”掛在嘴上,以此作為不敢擔當、不愿作為的擋箭牌,是庸懶散不良作風的新變種,其消極影響不容忽視。這些黨員干部精神懈怠、思想空洞、落實乏力,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需要的昂揚之氣格格不入;不愿埋頭苦干,而是投機取巧,以“無力承擔”玩“軟抵抗”、搞“真推辭”,與我們黨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背道而馳;對于自身“能力短板”缺乏見賢思齊的自覺,甚至因逃避責任而沾沾自喜,或者對勇挑重擔者冷嘲熱諷等,滋生負能量,消解正能量。對這類問題絕不可小視,必須堅決整治。
從根本上說,所謂的“能力不行”,其實還是“態度不行”?!墩撜Z》記載,孔子的弟子冉求說:“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回答:“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币馑季褪恰澳悴皇亲霾坏?,不是能力有問題,而是態度出了問題。”態度比既有的能力更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態度決定作風,作風影響能力。態度端正,能力可以提升;態度不正,能力極易萎縮。而且,認真負責、踏實勤勉的態度,本身就是極其重要的能力,不具備這一點,其他聰明才智也將在一味偷懶?;腥趸?、消散,甚至走上歪路、邪路。我們黨選人用人的重要原則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換句話說,考察一名黨員干部,能力固然重要,作風、態度尤為重要,態度不端正,基礎能力再強,也走不穩、走不遠。
少數黨員干部之所以堂而皇之把“能力不足”作為推責敷衍的借口,根子在于為“能力不足”買單的成本代價過低,折射出干部“能下”的制度執行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甚至“干的不如看的”等現象。解決這一問題,既要靠黨員干部自身強黨性、明責任、勇擔當,也要靠組織的激勵與督促。一方面,黨組織應高懸責任“令牌”和問責“利劍”,組織有針對性的“回爐”培訓,幫助“不會干”的迎頭趕上,鞭策“不愿干”的振作精神、端正態度、扛起責任。另一方面,也應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樹牢“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風向標,獎勤罰懶、獎優罰劣,讓更多“能力不達標”的干部真下來,讓那些拿“能力差、不擔當”說事的干部羞愧難當、知恥后勇。(陳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