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入黨這扇門

發布時間:2017-07-14 17:57:4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黨支部七項組織生活制度是什么?”“黨內政治生活‘四性’是什么?”“作為班級團支書,請舉出一件你認為最能體現‘為同學服務’的事情”…… 日前,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8名黨員發展對象經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入黨“公開答辯”。

所謂的“公開答辯”,是華東理工大學考核入黨發展對象的一道重要關口。從1987年至今的30年間,共有18500余名學生經過這樣嚴格的程序,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經30年的細化和完善,入黨“公開答辯”已經形成長效機制,成為華東理工大學黨建工作的一張“名片”。

一場“公開答辯”,看似簡單,實際上卻是一個全員參與、考察篩選、公開監督的嚴格過程。通過公開的“公開答辯”,能夠對發展對象的入黨動機、現實表現、綜合素質和對黨的認識情況進行一次嚴格考察,篩選出綜合素質強、對黨熱愛的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把住黨員發展的入口關、質量關。同時,在公開答辯過程中,群眾、黨支部成員等都可以參與其中,不僅一并接受一次精神洗禮,更可以發揮監督作用,增強考察的可信度和操作的透明度。

將大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吸納到黨的隊伍中來,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增強黨的生機活力的需要。但近年來,一些高校黨建工作薄弱,對發展黨員工作重視不夠,有的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入黨的首要甚至唯一條件,重成績、輕素質;有的學生走后門,能不能入黨看與老師關系好不好;甚至有的地方巡視抽查發現,個別高校發展黨員極不嚴肅,入黨積極分子撰寫入黨申請書一抄了之。

高校發展黨員,必須嚴把質量關。質量把關不嚴,程序流于流式,就有可能讓不合格者混入高校黨員隊伍。要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確保發展黨員的嚴肅性,堅持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把綜合素質作為發展學生黨員的重要考察內容,全面、系統地考察每一名發展對象的平時表現、德智品行。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要從源頭上把好質量關,不能簡化、不搞變通、不走形式,絕不讓不合格者過關,為黨組織守好入黨這扇大門。同時,對那些在入黨問題上“開后門”、做交易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切實維護發展黨員工作的嚴肅性。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把好高校黨員質量關,讓那些符合標準、適應時代需求的大學生加入黨組織,才能為黨的肌體輸入新鮮血液,增強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