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但我們需要的東西很少。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想要一幢豪華漂亮的房子,但真心需要的卻只是一個充滿愛與溫馨的家。當我們努力去追逐自己的欲望時,常常會忽視了自己真正的需要。”《為什么幸運的人總幸運倒霉的人老倒霉》書中的這句話,被我貼在辦公室和家里,陪伴著我一路走來,提醒我不要因為欲望丟失自己。
十多年前,那時我剛從條件艱苦的鄉鎮調回縣城任職,組織便將我安排到紀檢監察機關。當時的我認為紀檢工作干的都是得罪人的活,因此是帶著抵觸的情緒走馬上任的。辦公室老前輩見我精神不振,便贈我《為什么幸運的人總幸運倒霉的人老倒霉》這本書,并意味深長地對我說:“與其說是組織安排,還不如說是你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捧讀這本書,什么是你真正需要的?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必須面對的現實?作者斯賓塞·約翰遜一連串的提問解答說到我失落的心坎里,逐漸打開了我的心結。
后來我一直從事紀檢監察工作,被我們監督提醒、教育挽救、嚴肅查處的黨員干部不少,我常把書中的內容講給身邊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聽,勸誡他們多想想自己的“真心需要”,在利益與黨規黨紀面前正確取舍。我也會把這書本的內容讀給被審查對象聽,幫助其深刻懺悔違規違紀的錯誤行為,尋找初心。
十幾年后,我重拾這本書,有種物是人非、世易時移的感嘆,曾目睹了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為功名利祿起起落落的人生,終于明白老前輩的話語可謂真知灼見,正是紀檢監察工作練就了我打鐵還需自身硬的本事,經受住了來自物質上、精神上的諸多誘惑和考驗,平安走到現在,終于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什么樣的人生算是幸運的?”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廉潔是寶,平安即福。作為一名紀檢干部,在誘惑紛繁的社會里,我們要心存敬畏,學會取舍,經常拂拭心靈的“塵埃”,“修剪”多余的欲望,心向組織,錘煉黨性,守住底線,不碰紅線。始終如一、純粹篤定地點亮自己內心的“燭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激濁揚清、揚善懲惡、不移其志,在追求忠誠干凈擔當的過程里,不忘初心。(云南省寧洱縣紀委 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