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5年6月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在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為48.8%,全國網民人數達到6.68億,網民中學生群體的占比最高為24.6%,這其中19-24歲的大學生占據了大半壁江山。又據騰訊公司2016年發布的報告,我國現有微信(wechat)用戶6.97億人,占比高于我國總人口數的50%。以微信和微博為主要代表的微媒體,融合了現有最新技術優勢受到廣大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的青睞,微媒體化生活,已經成為當代眾多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樣態,微媒體平臺成為大學生們交流思想感情、表達意見觀點、尋求精神家園的重要平臺。因此,依托微媒體平臺,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大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加強和改進當代大學生的廉潔教育是既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課題。
一、微媒體時代高校廉潔教育的重要意義
1.大學生廉潔教育是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大學生廉潔教育是伴隨著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提出的,早在2005年1月中共中央頒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同年7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在大中小學開展廉潔教育試點工作的意見》,廉潔教育開始正式進入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視野,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反映出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的廉潔教育,廉潔教育是預防腐敗、倡導廉潔的重要舉措。歷經十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廉潔教育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不斷進取,結合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微媒體技術,我們的廉潔教育要與時俱進地插上微媒體這對隱形的翅膀,讓廉潔教育更加貼近學生、融入生活、更優的實現教學的目的和效果,助力我國反腐倡廉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和增強我國“軟實力”。
2.大學生廉潔教育是治療當前校園道德失范的良藥
校園是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重要場境,然而大學校園并非世外桃源一般絕塵隔世,校園本身也是社會大環境的組成部分,校園環境的開放性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作用和影響,其中有的是積極、健康正能量的,有的卻是消極、腐敗負能量的。大學階段正值人生的青年時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塑造、發展的關鍵時段,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對自身人生的計劃、對事物價值的判斷評價,有時候缺乏清醒的認識和判斷。有小部分的大學生“信仰”金錢萬能;有的大學生把追求物質享受、追求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作為自己的“理想”;校園中時常會有學生考試作弊;在評獎學金、選先進時請客送禮拉關系;在評選助學金時造假家庭貧困證明材料;在升學、就業中夸大偽造成績、材料等校園道德失范的事件發生。因此,對大學生開展廉潔教育,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積極、健康正能量的理論來教育影響他們,是治療大學生道德失范和認識病灶的一劑良藥。
3.大學生廉潔教育是完善個人綜合素質不可或缺的支撐
我國高等教育法在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同時,也明確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德育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首要要求,廉潔無疑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看廉潔教育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明確目標。由于大學生年紀輕、閱歷少、社會經驗不足、思想比較單純,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和良莠不齊的信息,極易被不良甚至有害的思想誤導或毒害,容易簡單跟風或盲目隨波逐流,因此加強大學生求真、向善、尋美的指引,特別是從清白做人,廉潔做事的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廉潔素質是大學生成長、成人、成才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二、微媒體時代高校廉潔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微媒體是在科技的推動下,以人的需求為發展目的,通過人們的高效互動與溝通,呈現出即時互動性、海量信息、分眾化、融合性、整合性與超文本性等諸多特點,微媒體能夠即時高效地促進信息的溝通交流,但是微媒體的隨意性、個性化、使得信息的可信度降低,給我們的教育和管理帶來很大負面影響。面對微媒體迅猛發展的大趨勢,我國高校的廉潔教育面臨以下的問題和挑戰:
1.廉潔教育形式單一,欠缺微媒體的廣泛運用
從目前高校廉潔教育開展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的形式還是以課堂教育、專題講座、宣傳欄展示、黨支部主題活動、團委活動等傳統的教育方式來進行。誠然,傳統的教育方式能夠更加系統、全面地厘清廉潔教育的理論知識,然而這樣的方式未能更好地聯系大學生的生活和實踐,會讓大學生們產生“高、硬、空”的隔閡感,影響廉潔教育的實效性。我們要把廉潔教育插上微媒體的翅膀,用圖文融合、音頻、視頻、動漫的形式,結合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業、發展等熱點問題,用大學生最喜歡和最推崇的方式搭建起廉潔教育的微媒體平臺,讓廉潔教育通過微媒體走進大學生的生活,讓廉潔意識貼近大學生的實踐活動。把傳統的教育方式和與時俱進的微媒體教育方式有機結合,有效運用到高校大學生廉潔教育中來,培養清正廉潔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培育風清氣正的校園廉潔氛圍。
2.大學生對廉潔教育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一方面隨著國家反腐敗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強和倡廉工作的廣泛推進,一方面伴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迅速普及和高速發展,大學生對腐敗打擊和廉潔建設問題的關注度也相應提升,然而關注度提升并不意味著思想的重視和正確認識。大學生們在網上跟帖、轉發、發表自己對腐敗現象的不滿和憤憤不平,然而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有些片面甚至虛假信息的傳播,對大學生的認知和言論造成嚴重影響的不良影響。有些大學生雖然認為反腐倡廉很必要,卻認為反腐倡廉和自己的關系不大,認為反腐倡廉是政府的事情或者認為反腐倡廉只和那些想進入政府機關工作的同學相關,因此一些大學生對廉潔教育的積極性不高,對腐敗的深層次危害認知不足,對反腐倡廉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認識得不夠深刻。
三、微媒體時代高校廉潔教育的主要路徑
1.搭建以廉潔教育為主題的微平臺,完善廉潔教育體系
一方面,隨著微媒體的飛速發展和普及運用,應用微媒體平臺進行廉潔教育是教育發展必然的趨勢,高校要做好微媒體平臺廉潔教育的頂層設計,規劃廉潔教育的資源管理、數據庫、小程序開發、欄目設置、在線交流和疑問解答、工作人員和師資的學習培訓等各個方面工作,要真抓實干,贏得時間、搶占工作先機。另一方面,課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課堂也是廉潔教育的主渠道,我們也不能放松課堂上對大學生的廉潔教育,上好廉潔教育課,把握住廉潔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和主動權。以課堂教育為主,兼具靈活多樣、隨時在線的微媒體平臺教育,使得廉潔教育形成完備的教育、教學體系,讓廉潔教育真做到正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讓廉潔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入行。
2.加強廉潔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廉潔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領導和教師是關鍵性的因素。高校加強廉潔教育工作要建立以校紀委領導下的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院長、書記、輔導員、班主任為主的師資隊伍。高校微媒體教育隊伍的職責是用正面思想和先進文化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強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抵制不良言論和錯誤言論的分辨力;幫助大學生在面對微媒體平臺魚龍混雜的信息環境中學會正確辨識事物、分析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分析大學生在微媒體時代廉潔教育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積極地、超前地做出應對措施;科學把握網絡信息時代下輿情發展規律,研究因勢利導、化解問題的方法,運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增強微媒體時代廉潔教育工作的時效性、針對性和適當性。
3.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加強廉潔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當代社會的價值引領綜合概括,其中也蘊含了對崇尚廉潔的價值引領。廉潔教育和一般意義上的知識、技能教育不同,而具有明確的價值觀教育,廉潔不僅關系個人的生活、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而且關系國家、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大學生在內心建立廉潔的價值觀,是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和前提。正確的價值觀是大學生辨別是非對錯、抵御腐敗的重要精神力量,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社會和真偽難辨的現實生活中,在價值觀教育中加強廉潔教育,強烈的崇尚廉潔的責任感能夠使大學生的意志逐漸堅定,克服內心的私欲與貪欲,抵擋腐敗思想、欲望的侵蝕和誘惑。廉潔教育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加強大學生的廉潔教育讓大學生成為廉潔的響應者、參與者,成為實現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公民個人層面的最大價值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4.強化信息監管機制,杜絕虛假信息、負能量的傳播擴散
微媒體是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可當記者”的時代,這樣傳播方式和情境打破了單向性和權威性的信息發布機制,信息的真實度、可信度大大降低,一些被有意夸大或縮小的信息,或者惡意虛構的信息都有可能在微媒體平臺上傳播,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這就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時溝通、平等對話,特別是面對多樣化的需求、多元化的利益,多形式的表達,多種類的信息的時候,我們要強化信息監管,杜絕虛假信息、負能量的傳播擴散。首先,加強信息監管和輿情分析,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微媒體平臺上廉潔教育的“先進報道”和“反面事例”,不要盲目轉發、點贊、憤青,理性面對微媒體輿論。其次,運用朋輩力量,培養微媒體的“意見領袖”,引領微媒體正能量,由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理論學習骨干和文體積極分子,他們活躍于現實生活中和微媒體平臺上,在學生群體中具有號召力和一定的影響力,他們作為大學生群體的一部分,熟悉學生們的生活特點,了解學生們的需求和想法,掌握學生們的語言,他們的天然優勢和自覺的行動力使他們成為高校廉潔教育微媒體平臺的生力軍。第三,增強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培育,提高大學生查詢、篩選、運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的廉潔價值和自身的成長價值、成才價值聯系起來,積極、正確應對消極、負面信息。(云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