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鏡頭】萬里京運第一棧——白霧村

發布時間:2017-07-21 07:56:42   來源:曲靖市紀委

白霧村,位于會澤縣娜姑鎮,始建于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一個具有悠久的銅商歷史和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村。歷史記載,白霧村是西漢時期西南夷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明清時期的萬里京運第一棧,建有會館、祠堂、廟宇等10多座,商號150多家,歷代有漢、彝、回、白等多民族居住。2005年,白霧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1.jpg

白霧村

白霧村,曾經是娜姑古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走進白霧村,山巒疊翠,古韻悠悠。沿花崗巖路面前行,人字形屋頂、屋檐上的鈴鐺、土坯墻體的民居、飛檐翹角的特色建筑……歷史的滄桑厚重撲面而來。

2.jpg

星空下的白霧村

萬家燈火與皎皎河漢交相輝映,繁華而不喧鬧,靜謐卻不冷清。遙想當年,古村的夜晚卻是熱鬧非凡,趕馬人卸下貨物,在“得勝橋”邊開懷暢飲一碗當地自釀的烈酒,以此消除一天的疲憊。

3.jpg

白霧村牌坊

牌坊位于白霧村的最高點,站在牌坊處,憑欄臨風,數十里山巒疊嶂、田園秀美、車水馬龍盡收眼底。

4_副本.jpg

“一”字長街

街道長468米,寬4—9米不等,街道兩旁是鱗次櫛比的會館、寺廟、馬店、青樓、驛站,曾經云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富商大賈、販夫走卒和礦工匠人。今天仍然保留著滇東北山區集鎮的風貌和獨特情趣。

5.jpg

財神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銅運古道上的財神廟,數百年來一直香火鼎盛,而財神的回應始終是“天道酬勤”。

6_副本.jpg

屋檐鈴鐺

屋檐的鈴鐺在風中搖曳,“叮咚”作響,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繁華的銅運時代絡繹不絕的馬幫銅鈴聲聲,穿梭于白霧村,源源不斷地把東川府的銅馱運到四川瀘州,再裝船運送到北京鑄幣。

7.jpg

古戲臺

“天地無私,貴賤皆為角色。古今如夢,往來只換衣冠”。曾經多少國仇家恨、帝王將相、英雄俠義、兒女情長的故事在這里上演,真真是“一曲高歌千行淚,情在回腸蕩氣中”。

8.jpg

圣若瑟堂

天主教堂,系清光緒九年意大利傳教士出資并主持建造,1913年選址重建,并增建女修道院一所,還開設了西醫診所。一個小小的古村落,容納著全國乃至世界經濟、文化、科技、宗教的交融與碰撞。

9_副本.jpg

進士匾

“進士匾”是清光緒朝云南學政姚文倬授予白霧村秀才姜興文的,“一街三進士,滿村六貢生”說明了當時白霧村學風、文風之興盛。

10.jpg

三圣宮

亦稱文廟,占地面積1991.4平方米,廟內正梁上書有“大清國云南布政使司東川府政堂大清嘉慶二十四年仲秋”的墨寶。飛檐翹角的設計,既擴大了采光面,同時也利于排泄雨水,又增添了建筑物輕盈活潑的動感。

11_副本.jpg

忠孝碑

三圣宮內“恕忠孝悌廉,仁義禮智信”十個大字碑凸現了文廟的儒家屬性,闡述著孔子的思想精華和中華文化的傳統道德觀。

12_副本.jpg

陳家大院

整個建筑群布局嚴謹,錯落有致,屬于典型的“一顆印式四合五天井”,充分體現了清代中期的傳統建筑風格。

13_副本.jpg

走馬轉角樓

正樓、左右廂房和門樓圍成四合院,上層有走廊連通,可團團走遍。各扇木格花窗雕刻精巧、工藝精湛。

14.jpg

白霧田野

繁華已逝古風猶存,站在碧綠的田野邊上,白霧村的繁華隨著時間的流走已然褪盡,留下的是歷史的滄桑厚重和淡泊寧靜。(會澤縣紀委  陳耀幫  劉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