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本應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溫暖,可立春有一個月了,春風里仍然夾雜著絲絲寒意。倒春寒侵浸著整個嵩明,寒冷陰沉在車窗外一目了然。
“農村基層村務監督工作開展本來就是千頭萬緒,現在單位上工作不太忙,能多跑一家就能多了解一點情況……”。在去官莊社區的路上,縣監察局楊副局長和另一位同事已然忘記了在輾轉完4個村委會之后所帶來的疲倦,一路上都在琢磨著村務監督委員會的事。
到達官莊社區后,楊副局長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楊主任簡單寒暄幾句之后,便立即讓楊主任準備會議。在會議的開始,楊主任向我們介紹了該村監會的另外兩位委員,小李和老張。
小李,一位20多歲的大學生村官,兼任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委員。老張,坐在會議桌的最邊上,看上去約莫60歲左右,瘦瘦的、略微有點駝背,頭發花白,但雙目炯炯有神。穿著一件沾帶泥土的迷彩外衣,看得出來,他剛干過農活。
會議按程序進行著……
“還有,張委員,能談談你個人如何履行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在我以為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楊副局長突然看向老張問到,楊副局長注意到坐我對面的老張,在整個會議中始終一言不發。相比起其他村委會里那些踴躍發言的委員,我早在心里自己嘀咕:這老張肯定是對村監會的工作不了解,他這個委員啊,怕是來打醬油的呢。
老張對這意外提問并不覺得突兀,至少,他依然神情自若。他沉思著把雙手抱在胸前說到:“我們村這幾年征地、租地的比較多,這些都是村民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村監會的就是替村民監督著村委會的各項事務,為村民辦好事、干實事,把村民關心的事項公示出來,讓大伙看得到、都放心。只要村上、小組上有工程項目、招投標或者其他集體資金的使用等,我都要替村民監督村“兩委”,做記錄、讓責任人簽字”老張邊說著,邊起身去拿身后那摞厚厚的臺賬資料遞給楊副局長。
“楊副局長,說起老張啊,我忍不住要插幾句,老張對村監會的工作、對村務的監督,還有其他為村上做的事,真的是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兢兢業業”,這些大伙可都是看在眼里。老張都數不清有多少次與來村上租地的老板和村上的干部為了村民的利益與他們爭執過、爭吵過,有次一個老板急了眼還直接抄家伙,老張還住院哩!哈哈…但好在每次都是老張贏了……”。楊主任像講故事一樣,繼續說著。而我,已羞愧的不敢再看向老張,我的思緒已陷入我剛才對老張的誤解中,我想到哲學家皮爾士的一句話:“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一定精彩,但不一定需要喝彩。”
“楊副局長,有什么困難,我們都能克服,但這里我們提一點請求,可以的話請你們向上面反映一下,現在我和小李每個月有穩定的財政工資,老楊卻只很少的村補,始終嘛,他做的事確實比我們多太多…..”這時,老張突然大聲的打斷了楊主任看向楊副局長說:“這算什么請求嘛,這個委員,就算沒工資,我還是要當的,這不是也干了一年多了,我還是上一屆委員呢。以前不是村監會委員的時候,一分錢沒有,為村上免費干了幾十年,自己干的開心。只是現在當了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委員,感覺責任更重了。現村上沒有資金收入,村里還有幾個集體項目因為沒錢啟動被擱置著呢,村東口那公益園就……還有那小學里還差…!”老楊眉頭緊皺,對村上集體項目如數家珍的細細盤點著,這一刻,我覺得老楊那布滿皺紋的臉龐異常的精彩。
老張邊卷煙,邊瞪大了眼睛繼續說到:“大伙都知道,這個村監會,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苦差事,但卻是實實在在能替村民們辦好事、為大伙干實事。村里黨員本來就少,作為一名老黨員,這村監會的委員,我不當,誰當?”從見面到現在,我見老張第一次笑了,那笑容,讓人忘記了屋外的寒冷。(昆明市嵩明縣紀委 邱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