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的腳不好,走不了遠路……今天你們能來,我真的很感動……”兩年前的那次走訪歷程,至今仍歷歷在目,每次回想,心靈都會再一次受到觸動。
那是2014年的冬天,當時我剛到縣紀委信訪室工作不久。因多次接到反映水竹鄉沙坪村的相關問題,縣紀委領導高度重視,安排由信訪室牽頭對反映問題進行初核。由于反映問題較多,案情較為復雜,2015年元旦收假的第一天,當時分管紀律審查的領導決定親自帶隊入戶核查,了解信訪反映的真實情況。
一月的永善縣水竹鄉,到處白雪皚皚,我們調查組一行4人,冒著嚴寒,長途跋涉,深入案件涉及的每一戶群眾,了解信訪反映的真實情況及群眾反映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白天帶著干糧入戶調查,晚上匯總分析當天了解的情況。通過前期的調查,其中有一個涉及群眾利益的關鍵問題錯綜復雜、疑點重重,必須找到兩戶群眾當面核實。同時,該村的群眾知道我們在開展工作,也向我們發來微信和信息,建議我們要深入農戶調查,并且告知我們入戶要走的路很崎嶇,只能穿防滑的膠鞋。經過多方了解后得知,這兩戶群眾居住在距離水竹鄉較遠的喬山社和燈盞窩社,兩社相鄰,均不通公路,兩個社只住了我們要找的那兩戶群眾,其中一戶是一個五保戶,腿腳不便。當時大雪已經封山,如果不盡早入戶就會被凍結在水竹,勢必影響整個調查工作??紤]這些因素,我們決定無論困難有多大都要克服,一定要見到那兩戶群眾,核實清楚情況,打開疑點。
6日一早,我們出發前往喬山和燈盞窩社,由于不熟悉路況,水竹鄉黨委幫我們聯系了沙坪村的計生宣傳員給我們帶路。聽計生宣傳員說,連他這個本村人都有七八年沒有走過我們要走的這條路了,這一路沿途許多群眾多年前就已搬走,以前的路幾乎沒有人再走,現在應該是沒有路了,他也只能憑記憶給我們帶路。我們一會兒爬上山頂,一會兒又下到深溝,一會兒又竄入叢林,越走積雪越深,漫山遍野,茫茫白雪,根本看不清路在哪里,感覺走過的就是一片鳥無人絕的地方。一路上,我們只遇到一名群眾,為了節約時間,決定就地向他了解情況,形成談話材料。調查組組長看到我們倆個冷得直啰嗦,便叫宣傳員帶我們先走,人走動著的時候不冷一點。他在路邊一塊冷濕的石塊坐下,開始做記錄,手僵得連拿筆都成困難,那情景真的讓我百感交織。
談話結束后,我們繼續前行,途經李家灣的時候,其中有一段要從一座懸崖中穿過,路面積了厚厚的一層雪,模糊能看到那是一條路面不足一尺寬的羊腸小道,稍有不慎掉下去便是萬丈懸崖。大家都小心的跟在宣傳員身后走著,我更是緊張得大氣不敢出一口,攥緊拳頭小心翼翼的走著。那短短的百余米路,我感覺著實漫長,走了好久,當我跨出最后一步時,忍不住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我們大概走了4個小時,到中午1點左右,勞累、饑餓加上寒冷,我覺得自己的腳似乎麻木了,漸漸地越走越慢,忍不住想坐下來休息。組長看在眼里,硬將我們兩個女同志身上沉甸甸的資料包搶去背上,但當時他也是已50多歲了。
不知道爬了多少座山、穿過了多少片叢林,到下午3點左右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當我們踏進那位五保老人家中說明來意時,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握著我們組長的手說:“由于我的腳不好,走不了遠路,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走出我們這個地方了,也有很多年沒有外人來到我們這里,更別提領導了。今天你們能來,我太高興了……”看著這一切,環顧他所居住的那間破舊土坯房,我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覺得走這一趟真的很值得。我們坐下來,組長就和他拉起了家常,詳細了解他的生產生活情況,認真傾聽他的心聲,對他所提出的政策問題進行耐心解答,對我們所要了解的情況進行了仔細反復核實,當情況基本清楚后,我們決定繼續趕路時,“今天為了我個人的一些小事情,你們走這么遠的路來這里,我真的很高興,很感動.....”話音未落老人已開始哽咽了。組長說:“這不是小事,之前我們了解的情況,說你一個人腳不方便,你的很多錢都沒有得到,今天與你見面,當面向你了解,只要政府落實給你的各類補助都得到了,就是我們工作的大事。”
這一天,我們往返經過了10余個社,走了10余公里的崎嶇山路,這一天所走的路程是我到目前為止一天步行最遠的路程,也是我一生不可磨滅的一次走訪歷程。這一次走訪歷程,讓我明白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路程其實就在我們的腳下,只要邁出去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就近了,最后一公里也就打通了。
回到單位后,我們繼續投入到初查報告的撰寫中,對信訪所反映問題逐一梳理,對初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報縣紀委常委會研究。整個事件中,該村主任陳某某受到黨紀處理,對副支書王某某、治安員王某某作出組織處理,涉及群眾訴求和矛盾糾紛責成水竹鄉作了妥善化解,至今未再收到該村的信訪反映。我想:“這或許就是我們紀檢人‘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的貼心人’的意義目的所在,讓我更加領悟了紀檢干部的使命歸屬,我們紀檢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永遠在腳下,也永遠在路上”。(永善縣黃華鎮紀委 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