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小草,單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鳥,單位就是你的天空。如果你是一條魚,單位就是你的大海。如果你是一只狼,單位就是你躍馬馳騁的戰場。家庭離不了你,但你離不了單位,沒有單位你什么也不是。”幾天前,人民日報薦讀了一篇美文《善待你所在的單位》。多番研讀后,心中隱約有一種“大音希聲掃陰翳,撥開云霧見青天”的意味。
2010年8月,通過公考,我成為了一名基層干部。從踏入單位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誡自己,單位就是我的“另一個家”, 它給予我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作為家里的一員,我有責任按照“家規”做一些力所能及、添磚加瓦的事,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我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當然,也有和我想法不一致的人。他是我的初中同學,高中畢業后就到當地企業打工,工作時嫌繁嫌累,下鄉時嫌熱嫌遠,在外時抱怨薪水少,背后時常數落領導和同事的不是,最后還成天嚷嚷著要辭職……俗話說,好的不靈壞的靈。嘴上整天說著要辭職的人,最終真的被單位辭退了。原因很簡單,企業成本過大,運轉不好,必須提質增效。可奇怪的是,下崗不到一個月,他就開始跟家人朋友傾訴,說他內心深處還是眷戀、不舍那些天天上班下鄉勞動的日子,幻想著有朝一日再就業,即使再苦再累也比閑賦在家強……這是多么諷刺的對比,其中心酸也只能自己體味。試想,如果當初他能放平心態、擺正位置,多為單位著想和奉獻,下崗之事又豈會輪到他頭上?
在歷史的長河里,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水滴,前進、后退、駐足、留守……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積極的作用。
記得2016年單位干部職工年度考核結束后,一名被評為優秀等次的同事專門跑到鄉紀委辦公室。“書記,多虧去年的那次約談,要不然,我可能仍然會像以前一樣,上班松松散散、出現遲到早退,甚至曠工的情況。說實在的,你的談話讓我心服口服,打從那時起,我就暗暗下決心,要嚴格要求自己,為了自己、也為了單位這個大家庭,遵規守紀,做好表率!”
他口中的談話,源于2015年的一次教育提醒談話。在當年的日常作風督查中,他被發現有遲到、早退、曠工等違反工作紀律的行為。鄉紀委針對該問題,本著“紅紅臉、出出汗”的原則,對其展開約談。“作為一名黨員,你是否還記得當初入黨的誓言?是否珍惜現有崗位?是否對得起組織的培養?是否愧對單位與家人的關心?”連發四問,讓他如夢初醒。斗轉星移,卻是猶在耳邊。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個人的力量縱使再強大,在集體面前,也會顯得微不足道。作為社會之河中一顆平凡的水滴,盡管沒有光彩奪目的外衣,沒有驚濤駭浪的魄力,但我懷有一顆平常心,一顆向上的心,一顆向善的心,我會依舊保持初心,
用盡全力向前翻滾,用實際行動去感染和帶動周圍的每一個人。(芒市紀委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