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永不忘卻的教誨

發布時間:2017-06-22 07:35:00   來源:文山州紀委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想起這首詩的時候,十二年前父親的那次教誨就浮現在我的眼前。

2005年9月18日,是我參加工作領取第一筆工資的日子,也恰逢中秋佳節。那天心情特好,于是就和父親商量:“爸,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一家到外面吃吃飯行不?”原以為父親會很贊同我的意見,沒想到剛提起此事,他連給我幾個“不行不行”。但父親有個特點,只要是不違反原則的事情,母親的意見一般他都會采納。于是我就叫母親試著說服他,果然湊效,他同意了。但不知為什么,在進餐的整個過程中,父親總是扳著臉,不肯和我們說半句話。飯后,正當大家準備離席時,父親叫來服務員:“小姑娘,拿兩個袋子來我打包。”我說:“爸,別打啦,又沒剩多少。”此時,父親不知那根筋被我觸發,當著大伙的面就毫不留情地教訓我:“冉庚昌,我告訴你,別以為你領工資就可以鋪張浪費、大吃大喝,你知道這糧食是怎么來的嗎?你的今天是誰給你的?是我和你媽含辛茹苦、省吃儉用換來的,請你記住,是省吃儉用”,他特強調省吃儉用這個詞。父親的一席話,頓時讓我感到他是那樣的陌生和無情,似乎在向我討回他對我付出的一切。此時,母親看我受委屈,便對父親說:“你這樣說孩子合適嗎,出來吃頓飯就有這么大的火,是哪根筋扭啦。” 聽到母親這話,父親更是怒火朝天,大聲對母親說:“你少管,現在我不說,今后他就不知自己有幾斤幾兩,到處擺闊顯橫,遭人唾罵沒教養”,隨即又把矛頭指向了我。

那晚,父親把我罵得狗血噴頭,當時自己感到很傷心和無奈,于是連家也沒回就直接去了單位。從那以后,我與父親的關系慢慢疏遠,日常不管他說的話是好是壞,對我有用還是沒用,我都不會在意,甚至很多時候故意找機會報復他一下,反覺得心里挺爽。

我與父親之間的情感直至2009年10月才得以回暖,那是因為有一天接到二哥的電話,說父親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癌癥晚期。聽到這一噩耗,頓時感到晴天霹靂、不知所措,于是向單位請了假立即趕回家。回到家里,看到父親那萎縮的身軀,心里真的不是滋味,眼淚立馬就掉了下來,大聲叫了聲“爸”。父親此時露出笑容,反而顯得比較鎮定和輕松。

父親的病情一天天惡化,連說話都顯得那么吃力,看到他痛不欲生的樣子,我真是心如刀絞。就在10月28日那天晚上,父親把我叫到身邊,拉著我的手,斷斷續續的對我說:“以前罵你的那些話,爸今晚向你道個歉,說聲對不起,但是你要記住,不管任何時候都要學會勤儉持家。再說,今后還要買房、生孩子,不勤儉錢從何而來。還有就是,任何時候都不要貪心、占便宜,你爺爺曾經這樣對我說,現在我必須對你說,不然就沒有機會了。”當時我帶著哭腔對他說:“爸,您說什么呀”并“嗯嗯”回答他提出的要求。短短的幾句話,他至少說了三分鐘。這番話后,他欣慰地閉上了雙眼,拉著我的那只手瞬間松開了,我大聲哭喊著“爸,您別走”,隨之全家人沉陷在悲痛中并呼喚著他,但他再也不理我們了!

父親的喪事結束后,母親把我們三兄弟叫到身邊,從衣袋里掏出一個黑色袋子并對我們說:“這是你爸生前交給我的,他叫我轉給你們”,母親邊說邊用手拭去眼角的淚水。我接過袋子打開一看,里面裝著不同面值的鈔票,有5角的、1元的、5元的、10元的等等,并附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庚良、庚華、庚昌,我的身體可能堅持不了多久,這是我攢下的一點積蓄,我數過了僅有三千元,你們三兄弟拿去分分補貼家用,爸對不起你們,請你們原諒。”頓時,我們三兄弟擁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場,誰也不愿提及分錢的事,一致同意交由母親保管和使用。

時間過得真快,我的父親離我而去已經八年。現在,我也為人之父,此時才真正明白了父親十二年前的那次痛罵的緣由,才深刻領會父親一詞的真正含義。我的父親,雖沒有為我留下大筆財富,但他的身上有著天下無數個父親的縮影。他的一生是那么的節儉,甚至有些摳門和吝嗇。但是在臨走前依然想著叮囑我,依然想著我們三兄弟,并把他那一生為數不多的積蓄拿出來讓我們補貼家用,在他的心里沒有私心和偏愛,只有節儉和公平。他的所為,就是致于我們終生享不盡、用不完的寶貴財富。

爸,你走了以后,我們一家人團結和睦,現在我已有了孩子,做了爸爸,今年他已經5歲了。他曾多次向我問起您,還一次次要求我給他講您的故事,您的故事我給他講了一遍又一遍,您的形象已在他腦中烙下印記,小家伙挺崇拜您的,還多次為您點贊呢。

爸,你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母親,讓她健康長壽。一定會好好經營我們的家,讓其在千家萬戶中樹立標桿和榜樣。爸,您的教誨和叮囑我會時刻記在心里,并將其融入自己和孩子的成長中。您留下的“傳家之寶”——勤儉持家的精神,我會讓它在我們家永遠流傳,讓它在人群中普及和遠航。(硯山縣紀委  冉庚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