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伴隨人生的那些警句

發布時間:2017-08-10 07:35:22   來源:普洱市紀委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鄉村集市的地攤上購得一本印制低劣的油印《增廣賢文》,讀后深受啟迪,在后來的為人處世中,常常以此告誡自己。雖未達到書中所說的:“圣賢言語,雅俗并集,人能體此,萬無一失。”的效果,但書中的諸多警句諍言,一直讓我受教受益。

后來,我又在思茅新華書店買得一本正式出版有譯文的《重定增廣》。此時我已經進城參加工作,接觸到的人和事也與在農村時不一樣了。再次閱讀《增廣賢文》,過去記住的加深了印象,過去不理解的有了新的認識。

2010年9月,到南京出差時在閱江樓買了一套中華傳世名著經典叢書,其中有一本就是《增廣賢文》和《朱子家訓》合集,較之以前讀過的《增廣賢文》,此書在通行的本子之外,增加了清朝碩果山人的《訓蒙增廣改本》和清朝同治時老學究以平上去入四韻重定的《重定增廣》,內容和形式都比以前讀過的更加豐富。

《增廣賢文》中的有些句子,讀過之后便留在了記憶深處,有的句子,在生活中也經常會聽到別人講。這些飽含人生深刻哲理的文字,在我人生的各個階段,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知不覺中提醒自己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做人做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是我的人生信條,還在工廠的生產車間做修理工時,我的師傅就經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久而久之,自己也養成了用心做人做事的習慣,從不在自己做人做事中摻入功利的色彩。對待自己承擔的工作,努力了、付出了,也就心安了。像《增廣賢文》講的那樣:“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寧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積錢積谷不如積德,買田買地不如買書。”“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

“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雖然自己做不到像古人那樣“視錢財如糞土”,但在看待錢財、名利方面也是有自己的原則的。謹記“若爭小利,必失大道。”的道理。本人曾遇到過一件誠信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那是多年前市委市政府搬遷時,允許每名干部職工集資一套房子,當時我因為在辦案點辦案無法出來籌集預付款,而把名額讓給一個熟人。兩天后,一朋友告訴我,有人跟他聯系,有誰轉讓集資名額,他給一萬元“轉讓費”,問我轉不轉?我對他說:“許人一物,千金不移。現在給一萬塊也不反悔了。”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這些格言也一直影響著我認識事物的態度。多年來,本人一直從事宣傳工作,并且采寫了一批基層紀檢監察干部。這些人中,像刀會祥、付天華等同志的先進事跡曾產生過較大影響。在采寫過程中,懷著深厚的感情,深入到群眾之中,認真甄別、挖掘、整理基層紀檢干部的閃光點和可貴精神,使自己所寫的稿子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應具備的品質,也是一個人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時常遇到的問題。認真閱讀《增廣賢文》,會使人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受到很大的啟發。比如:“受恩之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當路莫栽荊棘草,他年免掛子孫衣。”“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說自己桶索短,但怨人家箍井深。”“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不作風波于世上,但留清白在人間。”“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坦誠相待是人際交往的良藥,用什么樣的態度去與他人相處,得到的就是相同的回報。本人一直奉行說老實話、做老實人、辦老實事的“老實人精神”,盡量像《增廣賢文》告誡的那樣:“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無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貧。”

《增廣賢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雖然有的說法隨著時代的進步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合時宜,但里邊有很多格言警句卻是值得我們繼續學習,認真踐行的。可謂是:“得好友來如對月,有佳書讀勝看花。”(普洱市紀委  蘇賢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