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8點45分,信訪辦公室的電話“叮叮叮”的響起,我一看來電號碼,是市紀委王復蘭書記的來電。“德坤同志,現在趕快到我辦公室,我們一起同州紀委書記張杰同志到柳井彝族鄉開展廉潔扶貧工作抽查。”王復蘭書記加快語氣地說。
對于市紀委信訪舉報工作負責人的我來說,下鄉是我的工作常態,但這次與以往不同,我第一次一起與張杰書記下鄉,心里面有些緊張。
天公不作美、外面陰雨紛紛,雨一直下個不停。大約9點50分左右到達目的地,張杰書記就直接走到柳井彝族鄉扶貧辦公室:“請您給我介紹一下我們柳井彝族鄉建檔立卡戶系統錄入情況?在系統錄入中存在那些問題及困難?”張書記在柳井彝族鄉扶貧辦公室一邊翻閱著手工填寫的建檔立卡戶臺賬,一邊看著鄉黨委書記嚴肅的問道。
“張書記,我們柳井彝族鄉貧困對象動態管理審定新識別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87戶657人,建檔立卡戶信息錄入已經超過一半,存在的問題是網絡慢,不穩定,部分信息還需要進一步核對,如家庭人口中未遷入或遷出的會出現身份證號碼重復,出現沖突無法錄入的情況。”柳井彝族鄉黨委書記認真地回答。
“那近3年來,我們柳井彝族鄉在開展的扶貧項目中,資金到位情況以及往年資金滯留情況,請您簡要說說。”張書記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視著柳井彝族鄉鄉長。
“柳井彝族鄉扶貧項目主要是整鄉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等工作,滯留資金主要是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建房補助資金226.4萬元,整鄉推進資金619萬元,州級專項扶貧資金150.1萬元,建檔立卡戶房屋就近改造資金9萬元,共計1004.5萬元。鄉長流暢地回答著張書記的問題。
張書記每到一處都對相關情況進行認真查看,親自動手查閱資料,一頁一頁的翻閱,一戶一戶的查看,在翻到奢都村委會新寨村小組某農戶表冊時,張書記突然嚴肅的提出問題“為什么這戶人家的年收入都到33萬元了,還沒有脫貧,還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工作隊長、駐村人員立即將表冊從張書記的手中接過來,臉立刻紅了起來,有些羞愧難當地答道:“張書記,這家不是33萬元,我們清楚他家的情況……是我們工作人員在填寫表冊的時候,寫漏了一個小數點,這是我們工作的失誤,我們現在就開始再次進行建檔立卡戶檔案的檢查,保證以后不再發生此類情況。”
聽了工作隊長以及駐村隊員態度端正地對情況說明之后,張書記這才放慢語氣語重心長的說:“我們作為工作隊員,要對建檔立卡戶信息檔案進行再核對,確保零差錯,要認真細致的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工作經得起第三方的評估,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人民的檢閱。”
之后,張書記對云南省脫貧攻堅監督執紀問責“五級聯動”監督平臺信息錄入培訓情況進行現場了解,與奢都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張興云同志進行了交流,詢問是否會使用平臺、怎樣登錄、怎樣操作,并讓張興云同志進行現場演示。
“柳井彝族鄉黨委政府要對近三年開展扶貧工程的項目及資進行認真梳理統計,做到情況明、底子清,要對所有資金做到管理監督到位、保障資金安全。要認真對以前年度滯留的資金、項目情況進行清理排查,制定工作倒排機制,盡快落實項目推進、資金使用撥付,確保項目按期完成、資金不滯留,各級紀委要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領域問題線索排查機制,抓好扶貧領域線索排查,著力發現問題線索。”離開時,張書記分別對市紀委和在場的其他工作人員提出要求。
回程的路上,我坐在車里面,張書記一幕幕的抽查工作中的對話情景,深深的觸碰了我的心靈,我是一名從事紀檢工作15年的干部,這次梅雨季節中的抽查,讓我想起《禮記·大學》里面的一句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山市紀委 劉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