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真誠溝通讓“紅臉”變“笑臉”

發布時間:2017-10-11 08:20:22   來源:曲靖市紀委

“范書記,今天我家剛賣了烤煙,買了點菜,想請你和副書記一起到家里去吃飯……”電話里,支壁村的老李熱情的邀請我。

掛完電話,和老李接觸的場景不由浮現在眼前。

今年五月,我到鄉鎮擔任紀委書記,接手的第一件信訪件就很棘手。

原來,在2016年,有群眾舉報馬街鎮支壁村委會支壁村干部貪污問題,舉報內容涉及的點較多,當時就由縣紀委、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縣審計局、鎮紀委組成調查組開展專項調查,很快查明了問題,并將調查結果和處理情況回復給了舉報人。但是,時至今年6月,被舉報人(共3人,老李是其中之一)私分集體資金的錢卻沒有退回村集體,舉報人對這件事的處理結果耿耿于懷,再一次寫舉報信反映這件事。

通過詳細了解,被舉報人之所以沒有及時上交違紀款,是因為被舉報人曾經是支壁村的村長和兩名副村長,但在2016年調查組下去調查時,三人都已不再擔任支壁村的村長和副村長,他們私分村集體資金的錢總額是15000元,其中每人分得5000元,按照公安經偵大隊立案標準和縣檢察院的立案標準,他們三人私分的款項達不到立案標準,不予立案。且三人都不是黨員,鎮紀委無法對他們采取處理措施。同時,被舉報人認為,他們作為村干部,每月的工資就幾十塊錢,在支壁村修路的過程中,他們投工投勞,誤工幾十天,私分的5000元錢是誤工費,所以不愿退回三人私分的款項。

問題出現了瓶頸。

“這件事,不能再拖了,如果采取不了法律措施,只有溝通交流,疏通他們內心的疙瘩,動員他們自愿歸還集體資金。”鎮黨委書記對我說道。

“我當村長這么多年,帶領群眾修路,誤工至少80多天,辦公事出私力,分得這5000元錢,一點都不為過,憑什么要我退回?”我還想多說幾句,對方已經掛了電話。

第一次和支壁村原村長老李電話溝通,就碰了一鼻子灰。

電話溝通不行,當面交流應該好一些。有了之前的教訓,這次,我特地邀請鎮黨委副書記和我一起,根據之前溝通好的見面時間和地點,按時來到支壁村老李家,等待我們的是緊鎖的大門。心想,這老村長明顯是在給我們難堪。

“既然來了,那就等等,群眾干活不在家是常事,主任,你去找找看,如果在周邊地里,我們就去地里找。”鎮黨委副書記一邊安慰一邊吩咐道。臨近中午,終于等到姍姍來遲的老村長。

他見到我們如同見到空氣,徑直回屋準備午飯,他的表情和行為讓我無名火起,看著副書記微笑的表情,我強忍住,一再告誡自己別忘了來的目的。

“老李,讓我們等到現在,是想讓我們在你家吃飯吧,不用這么客氣的。”副書記和他開玩笑。

“吃什么?我們老百姓有什么好吃的?你們三天兩頭催要錢,明顯不讓我好過。”老李憤恨的回答,轉身關門又往外走。

對老李的表現,我很吃驚,也很著急,正準備攔住他。副書記搖搖頭,緊隨其后來到他家的烤煙地,老李開始對地里的烤煙封頂打岔,副書記也帶領我們在老李家地里干起活來。瞅準時機,副書記對老李說道:“老李,我們知道,你當村長那些年,為村里奉獻了很多,群眾都念你們的好,但是,集體資金是村集體的,如果你們用來支付帶領修路的誤工費,那么需要召開群眾會,群眾同意了才能領取,但你們三人在沒有開群眾會,也沒有征得群眾同意的情況下,私分集體資金是違紀違規的。如同這烤煙,大家都希望能多長幾個煙葉,但是到了封頂打岔的關鍵時期,不按技術規定來,一手軟,就可能導致剩下的煙葉因營養不良而短小,賣不上好價錢,最后得不償失。”老李靜靜的聽著副書記的話,臉上不耐煩的表情有所緩解。

“你為群眾作的奉獻不能因為這5000元錢就毀了清譽,劃不來。”我立馬補充一句。

“你們為什么抓住這5000元不放呢,鎮上就缺這點錢嗎?”老李仍未松口。

“老李,不是我們抓住你不放,也不是鎮上惦記這點資金,只因集體的錢一分一毫都是集體的,任何個人不得貪占和挪用,我們要對群眾負責,希望你理解。”副書記再一次說服老李。

“我雖不是黨員,但當了這么多年的村干部,有些道理還是懂的,只是過不了心里的坎,你說,為群眾做了這么多,現在群眾都以為我們當村干部,好像貪了幾十萬似的,一點不念我們的付出。”老李委屈的說到。

“針對你的顧慮,如果你們盡快退回資金,我們也將召開群眾會,向他們說明整件事的具體情況,爭取群眾對你們的理解。”我說。

“我交,明天就把這錢交上去。其他兩位同志我去說服,一并上交。”老李沉默一會后爽快的說到。

沒幾天,老李和其他兩位舉報人的違紀款已上交到鎮農經站,被舉報人得到這一結果也息訴息訪不再糾纏,這起拖了半年的信訪件終于畫上了句號。事后,到支壁下鄉,我們總會去老李家坐坐,和他拉家常,尤其是脫貧攻堅的“三評”會議,總是邀請他參加,慢慢的,老李對我們的態度由不滿變成理解最后變為支持。

對比老李前后態度的變化,讓我感觸很深,從事紀檢工作,有時朋友變陌路,有時怒目相向變春風化雨。紀檢工作絕不僅僅是給違紀的人一個處分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做好后半篇文章,讓犯錯誤的人認識問題的根源,然后迷途知返,改邪歸正,而我,走好紀檢監察路,要學習的還有很多。(羅平縣紀委  范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