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帶頭人 廉潔奉公領航員 ——記全國先進工作者、祥云四中校長楊國旺

發布時間:2017-04-26 07:49:32   來源:大理州紀委

楊國旺(右四)在輔導學生

楊國旺,男,漢族,云南祥云人,1963年12月生,1985年8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現任祥云縣第四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祥云縣第二中學、第四中學等鄉鎮學校工作,因工作成績突出,他先后被評為“云南省優秀教師”、“云南省先進教育工作者”、“云南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特色教育先進工作者”等稱號。2015年4月28日,楊國旺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做教師:立志教育定人生

從報考大學志愿時起,楊國旺就選擇了師范專業,立志終身從事教育事業。1985年大學畢業后,他開始了教師生涯。1996年9月至2001年9月,楊國旺在擔任副校長后,還兼任高三年級物理教學工作。他一方面協助校長抓好學校管理,另一方面勇挑重擔抓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對他們悉心指導,處處作教學的“領頭羊”。他以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高超的教學水平,為青年教師作示范,學校整體教學水平迅速提升。

在一線教書期間,楊國旺多數時間擔任高三教學工作。十多年來,他幫助500多名學生進入各類高等學府深造。擔任校長后,他也經常輔導學生、找學生談心。如今,遍布全國各地各行業的學生,無不對他心懷感激、充滿尊敬。“我今生的最大幸運,就是遇上了楊老師!”現在正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祥云四中畢業生彭智利出國前夕深有感觸地說。

當校長:以身垂范帶頭干

2001年9月,楊國旺開始主持學校的全面工作。他常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是學校和老師培養了我,我才有機會當老師當校長。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學校辦好,讓老百姓的子女就近就能上好學校,接受優質的教育。”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學校地處鄉鎮,辦學條件有限,楊國旺就帶領全校師生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建校勞動,搬運土方上萬方建成田徑場;和教職工一起自己設計、安裝輸水管道5000多米;買材料自己加工學生鋼架床300多張;自己設計、制作、安裝了籃球架、爬高架、單雙杠等體育設施;他還帶領教職工鋪路,為了鋪完最后一車表面冷卻而不能自動卸下的拌合瀝青,他帶頭爬上車頂,掄鎬一點點將瀝青挖下,40多噸的拌合瀝青,硬是被他和老師們挖下鋪完,勞動結束已是凌晨四點多鐘了。

他幾乎每天最早到學校,又最晚離開學校。他對從早操到學生晚休一整天教育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對教師工作、校園衛生、食品安全等各種事務指導示范。高考填報志愿期間,他坐班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咨詢指導,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

通過他和全校師生的努力,學校綜合辦學水平在較短時間內得到很大提升。2013年5月,學校被云南省教育廳認定為云南省一級二等高級中學,成為全省唯一地處鄉鎮的省一級二等高中。

抓管理:勤于探索出特色

抓學校管理過程中,楊國旺結合實際,提出了“辦好一方教育,服務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的辦學理念和奮斗目標,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一年級明校紀、立規矩,二年級抓整體、防分化,三年級保合格、促尖子”的高中三年教育教學工作思路。

針對學校生源來自農村、山區,家庭困難學生多、學生層次不一的實際,楊國旺大力推行了“三生工程”,即對家庭貧困學生實行救助、對學業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輔轉化、對學業優秀有特長的學生進行促優輔導。“三生工程”發掘了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揚起自信的風帆。這種個性化的教育成為了祥云四中培養學生成才的有效辦法。在幫輔轉化學習困難學生時,他總是選最難教育的學生,通過自己的轉化工作為其他教師作示范。為解決家庭貧困學生的后顧之憂,他倡導成立了學校“希望工程基金”,他帶頭捐款,并積極向社會各界募捐。近幾年來,學校“希望基金”每月常規救助學生258人,支出9000多元。從2002年9月至今,學校救助貧困生達10800多人次,金額達800多萬元,真正做到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

搞建設:艱苦奮斗換新顏

由于歷史原因,祥云四中校園面積狹窄,硬件設施滯后。隨著辦學規模擴大和辦學效益提高,學校發展面臨巨大壓力。2004年初,楊國旺提出了征地200多畝新建一個校區的建設方案,得到了各級政府批準。新校區建設10多年來,從協商征地、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打圍墻、“三通一平”,建蓋校舍到校園綠化美化,事無巨細,不論好辦還是難辦,楊國旺都身先士卒,帶頭想辦法,同時帶頭參與建校勞動。自己不能做的,他就想辦法盡量降低開支。他倡導在校內成立“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委員會”,由基建委監管材料采購,并及時向全體教職工通報建設進展和資金使用情況,使新校區建設做到了安全、公開和透明。

如今,走進祥云四中,干凈整潔的校園內處處綠樹鮮花,優美的校園環境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所鄉間的學校。2008年12月,學校被省教育廳、省環保局評為云南省“綠色學校”。

聚能量:清正廉潔得人心

多年來,在處理評優晉級等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時,楊國旺嚴格按照政策規定公開公平公正辦理,從不徇私情,也從來不牽涉個人好惡。在建校勞動中,經常要外出購買材料,教師們開玩笑地說,最怕跟楊校長出差,因為他太“摳”。為了買到質量好又便宜的材料,他總是貨比多家,為了省搬運費,他帶著大家裝車卸貨。2004年高考,祥云四中綜合成績進入全州前五名,受到大理州委、州政府獎勵,獎勵金額9萬元。按州委、州政府文件規定,這9萬元獎金是獎給學校領導集體的,其中校長的獎金不低于40%。在討論獎金分配時,楊國旺堅持只在9萬元中劃出10%用于獎勵學校領導集體,其中校長的獎金僅占4%,其余部分用于獎勵全體教職工。近幾年來,縣委、政府和州教育局獎勵學校的獎金,他也從沒有多占多拿,他所領取的獎金基本是教職工的平均數。擔任校長10多年來,他從不把不屬于自己的一分錢裝進自己的口袋里,樹立了清正廉潔的好榜樣。

拒私利:埋頭奉獻不言悔

2007年3月,祥云縣通過招商引資,在縣城新成立了一所民辦中學。該校董事會通過深入調查,極力想聘請他去任校長。他們開出了極為豐厚的待遇,單是年薪就有20多萬元。但是,楊國旺卻拒絕了。他說,他不能丟下祥云四中的2000余名師生,他對祥云四中的一草一木都飽含感情,這里有他的根,有他的事業,他還要繼續留在這里,把學校建設好、發展好。

楊國旺就是這樣甘于清貧,扎根鄉間,無私奉獻不言悔。作為鄉村教育的帶頭人,他還會引領著那些投身于教育事業的同路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錢學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