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群眾多做點事”——記羅平縣優秀共產黨員梁小毛

發布時間:2017-07-05 11:39:47   來源:曲靖市紀委

梁小毛.jpg

梁小毛在基地查看蔬菜長勢

“我雖然年事已高,但只要有一口氣在,就要想辦法為群眾多做點事。”今年66歲的梁小毛如是說。

他,致富后回報社會,先后捐款204.5萬元,扶貧濟困,進行公益事業建設。

他,曾榮獲“羅平縣優秀共產黨員”“羅平縣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等稱號,還獲得“曲靖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銅質勛章”。

善行義舉 捐款204萬修路建房

梁小毛,出生于羅平縣馬街鎮扯土村委會扯土村,199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曾在馬街鎮阿東硫鐵廠、馬街鎮趙家宅煤礦、小海子煤礦、扯土村委會等企業及部門工作和任職,現定居于臘山街道辦事處以龍村委會以龍村。

1997年至2009年,他為小海子煤礦法人,由于管理有方、經營得當,煤礦效益蒸蒸日上,收入不斷增長。他成為了周邊村子小有名氣的首富。但他富裕起來后,不在人前擺闊、顯富,而是低調做人,熱心做事。

2001年扯土村委會全村遭受冰雹災害,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農作物絕收,梁小毛拿出7萬余元幫助全村1900余戶5000余人,代繳了當年的農業稅。

2004年,梁小毛捐款160萬元,政府出資142萬元,修建馬街鎮花山至小海子村全長7.2公里的彈石路。

2007年,梁小毛捐款22萬元幫助馬街鎮阿東村委會新修從飛機口子至史家寨2.5公里的村道,解決沿線三個村寨300余戶群眾的出行難題。對于梁小毛的善舉,當年羅平縣委縣政府給予他5000元獎勵,但他一分沒留就捐給了阿西者村。

2008年,扯土村委會原辦公用房成了危房,經多方爭取決定新建村委會辦公用房,但有15萬元的資金缺口,梁小毛聽說后毫不猶豫捐出15萬元,填補了這個資金缺口,使村委會辦公用房得以新建。

老驥伏櫪 志在帶領群眾脫貧

身為黨員的梁小毛,盡管年紀大,但他不甘寂寞,經常思索著如何結合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讓周邊貧困群眾脫貧,為此他默默行動。

他走村串寨,了解以龍村的勞動力狀況、主要經濟來源、主要種什么莊稼、一年收成怎樣,以及村里建檔立卡的精準扶貧戶有哪些。他,走進貧困戶家里,詳細詢問并記錄種植情況、養殖情況、一年的收入情況、面臨的實際困難等。經過一個多月的細致走訪,他記滿了一本300頁的筆記本,掌握了以龍村貧困戶的第一手資料。

同時,梁小毛主動參加以龍村委會召開的村民代表會、黨員會、精準扶貧專題會,提出20余條合理化建議;參加臘山街道辦事處的精準扶貧專題會議,提出2條建設性建議。

經過大量的走訪調查,梁小毛認為要在當地找到一條長遠的具有造血功能的扶貧路子,就應當引進一些能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項目落戶當地,帶動貧困戶脫貧。

梁小毛通過實地考察和可行性研究論證,決定在以龍沙村建設大棚蔬菜基地。在他多方奔走協調下,引進了能人梁邵云,投資300余萬元在以龍村建大棚蔬菜基地,目前已建起100余畝大棚蔬菜基地。實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運行模式,進行生產和管理,即公司出資金、技術,村委會協調場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出工時領取勞務工資。

公司在基地啟動時,無償扶持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600元,用于購買種子、化肥等蔬菜生產物資,并與公司簽訂用工合同,讓每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1至2人到基地務工,公司每年支付每位務工人員1.5萬元至2萬元的勞務工資。

“老梁這般年紀本可以享清福了,為了大家過上好日子,還這樣無私地幫我們,難得呀。”貧困戶老李充滿感激地說。

目前,該蔬菜基地已與以龍村委會的大沖村、小下阿列村、香爐山村、以龍沙村、以龍崗村的6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勞務用工合同。

黨建先行 把支部建成群眾致富的龍頭

“如何組織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讓貧困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這是梁小毛經常思考的問題。

他遵循“能人建產業、產業聚黨員、黨員帶群眾”的發展理念,積極整合優勢資源,建立臘山街道惠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并任黨支部書記。之后,他自掏腰包購買了辦公桌、文件夾等辦公用品,制定支部黨員幫扶貧困戶的措施等工作任務、目標、管理制度。同時,他還把流入到以龍村的流動黨員,吸納進黨支部。

梁小毛勇于探索“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推行“能人帶動”工程,將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流動黨員、產業能人吸收進黨支部,使其成為發展當地經濟的“智囊員”和“領頭雁”。

他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和能人聚在產業鏈上,使基層黨建成為帶動貧困農民增收致富的龍頭,努力實現黨建工作與群眾脫貧攻堅“雙推進”目標。目前,惠農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有9名黨員,其中3人為高級農藝師。(劉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