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嫻,女,一名“80后”審判員,現任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法院民事法官。自2009年進入西山區人民法院以來,一直都在審判一線,共審結案件逾2000件,無一件發回重審案件。工作至今,先后榮獲云南省優秀法官、全國辦案標兵等榮譽稱號,并被評為云南省“最美法官”。
“好好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時至今日,“80后”云南“最美法官”吳嫻仍然記得小時候爺爺在飯桌上的教誨。
吳嫻的爺爺是一名擁有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對她影響最深的人。在吳嫻的記憶中,爺爺一生都很純粹,退休后堅持義務清掃小區大院20余年,直到過世前的最后一天。“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必須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在爺爺的言傳身教下,2004年,當時還就讀于云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三的吳嫻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這一年,她還做了一個改變人生的決定:自學法律相關課程,準備考研,重拾高中時自己的夢想。之后,吳嫻在信念的支撐下順利考取西南政法大學的研究生。2009年,她如愿成為西山區人民法院的一名民事法官。
刻苦鉆研求進取 默默奉獻譜新篇
剛來到法院時,青澀的吳嫻從書記員工作做起,手寫庭審記錄、判決書、裝訂卷宗……每一個看似機械繁瑣的工作,她都以最虛心謙卑的心態認真對待,從不馬虎。7個月后,吳嫻開始主審案件,敲響了法官生涯的第一錘。“現在回想起來,那只是一件很簡單的離婚案。可在當時,知道要去給情緒不穩定的男方送達判決結果時,我緊張極了,覺得這是一座必須逾越的高山。”
如今,吳嫻已是審結案件超過2000件,經驗豐富的“老”法官了。再回頭看當年的“高山”,也只是“丘陵”而已。時至今日,當每一次結案,把檔案袋裝訂好之后,吳嫻還是會感到深深地欣慰和滿足。“每一次結案,代表著我們又處理了一個糾紛、化解了一個矛盾,當法官的價值就得到了體現,這種愉悅感是其他工作無法替代的。”吳嫻說。
然而,相比“案結”,吳嫻更追求“事了”。在她看來,要讓訴訟真正成為解決當事人紛爭的有效手段,就不能為結案而結案。“有的案件也許能很快了結,然而隨著訴訟終結,得到的結果卻不一定最適合當事人。”
曾經的一件工傷賠償案件讓她感觸很深。這起案件中,原告是一名50多歲的環衛工人,上班時被撞傷,導致下肢殘疾癱瘓。經過交通事故理賠后,這位環衛工人向西山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其公司支付工傷保險賠償金。接到案件后,吳嫻發現,這家公司實際上已經人去樓空。
“這種局面下,如果按部就班地走法律程序,即使這名環衛工人勝訴,在執行時也很難拿到賠償金。”吳嫻說。她查詢該公司的工商登記資料,經過多方聯系,成功聯系上了該公司的實際負責人。雙方多次協商后,該公司負責人最終同意賠償受傷環衛工人20萬元。“處理案子時,既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又要從當事人的實際訴求出發,最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地合法權益。”吳嫻說。正是這份對法官職業的敬畏,對追求“事了”的堅持,對當事人的用心,才讓吳嫻創造了辦結2000余案,而無一件發回重審的記錄。
攻堅克難查事實 嚴謹論證做判決
工作時,吳嫻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樣,一刻都不會空閑。在同事眼中,吳嫻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做事雷厲風行,辦案子也特別厲害。”擔任吳嫻的書記員不到3個月的小壩,她已經對吳嫻的“拼勁兒”深有感觸:“吳法官太拼了,工作再忙都不會抱怨,凡是都喜歡親力親為,經常加班處理案件直到深夜。”
在一起房產糾紛案中,某小區的百余名業主起訴小區的房地產開發商。由于律師不配合,吳嫻無法與原告有效溝通。擔心矛盾越積越大,她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每天下班到該小區“蹲守”直到深夜11點多,與原告業主當面解釋溝通。在她的努力下,20多名業主提出撤訴,而案件最后也得到妥善解決。
入黨12年,工作7年,對于黨員和法官的身份,吳嫻有自己的感悟,“一個人一輩子堅持一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小時候爺爺總說‘工作合格了,黨員這個身份才算合格’。而我能將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工作,是一件何其幸運的事。做一個法官夢的守望者,做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我會一直堅守。”(西山區紀委 辛玲 張紹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