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洪流中永生
——追記景谷縣永平鎮南谷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陳紹祥
2017年9月10日夜里23時左右,家住景谷縣永平鎮南谷村漫落村民小組的刀有才聽到漫落河水響聲不同,便撐著雨傘,打著手電筒出門查看。他看到因連續強降雨,洶涌的洪水漫過自家的墻腳,離家近百米的漫落河橋被洶涌的洪水不斷沖擊著。他正在想辦法準備提示過往車輛時,前面一輛車駛過來。當時天空下著大雨,夜間視線很差,沒等他提醒,已行駛到橋面的車輛隨著橋墩被洪水沖垮,頃刻間落入河中沒有了蹤影。
他焦急地打電話向村里報告漫落橋垮塌,有車輛落入水中的情況,心里卻想著車上的人會不會是本村人?
村里向鎮里報告完后,開始進行排查,結果發現本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陳紹祥的車不見,再聯系陳紹祥,已沒有回音。人們開始懷疑,掉進河里的人可能就是陳大?
陳大是村里人對陳紹祥的稱呼,經過縣、鎮領導和相關部門連夜組織人員搜尋,在離出事地點500米的地方發現了陳紹祥的車,在一公里多的地方找到衣服。第二天上午9點多,在距離出事地點4公里多的地方找到陳紹祥的遺體。人們這才真正相信,陳紹祥遇難了。但人們想不明白,黑更半夜的,他冒雨出行是為了什么?
陳紹祥同志在滇池邊留影
面對雨夜求助,他說:“你等著我馬上過來幫你”
得知陳紹祥遇難的消息后,下南谷村民小組的朱明宏感到很自責,要不是自己打電話請他冒雨出來幫忙,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當天,朱明宏送孩子到永平鎮讀書,返回時已過了晚上21時,當車輛行駛至離南谷村近4公里的地方,由于一直下大雨,路上多處塌方,正前方被一株倒下的麻栗樹攔住。他下車一看,如果不把樹砍掉,車輛就沒法通行。他只好給南谷村委會主任戈光榮打電話,得知戈主任在永平,又撥通了陳紹祥的電話。
陳紹祥說:“我已經睡啦,你等著,我馬上過來幫你。”
朱明宏在等待陳紹祥的時候考慮到可能下雨會有塌方,一直等著不是辦法。他到小石巖村民小組借了一把砍刀,準備自救。這時他接到陳紹祥的電話,說他快到了,但前邊塌方,有石塊擋住路,他要疏通石塊后才能過來。又過了一會,陳紹祥滿身沾滿泥巴地來到朱明宏身邊,和他一起把樹砍斷后疏通道路,隨后他們兩人在雨中各自上了自己的車。
想不到的是,陳紹祥在返回的路上因洪水沖垮漫落河橋,獻出了年僅40歲的寶貴生命。
陳紹祥同志遇難的地方
青山哀怨,河水悲鳴。陳紹祥遇難后,熟知他的人想起多年來他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好事。掛包南谷村脫貧攻堅工作的景谷縣陽光保險公司的總經理楊會萍說:“陳紹祥這個人太好啦,這幾天我總會感覺到他沒有走,他做的好事已留在了我們心中。”
據戈光榮回憶,在沒有當村民小組長時,陳紹祥就很熱心公益事業,經常做好事實事幫助別人。擔任村民小組長后,他想方設法改善寨子里的生產生活條件,經常用自己的錢為群眾辦實事。
傳承千年的傣族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使景谷成為名副其實的“無量寶地,佛跡仙蹤”。縣境內自古被錄入經書并代代朝拜的“佛跡”有26處,漫落仙人洞就是其中之一。仙人洞離漫落寨子4公里多,要經過一條小河,還有一公里多非常難走的山坡路。每年朝拜,附近傣族群眾帶著朝拜物品,行走都很困難,不時還有人摔跤受傷。
陳紹祥任小組長后,決定把這條路修通,在小河里修建了水中橋。由于資金不夠,他不斷從自己家里拿出錢墊支。他爺爺當年任代課教師得到一萬元補償,他跟父母和妻子說:“這點錢我們就不用在生活上了,把錢拿去修路吧。”
他不但出錢,還出力,修路期間,他和年邁的父親陳子正一起,經常抬著鋤頭去參加修路。路修好后,他的父親經常去維護,填土、割草、墊石頭,這個積善之家在村民中留下非常好的口碑。漫落村民小組到仙人洞的路,成為陳紹祥留在群眾心中的又一處“佛跡”。
陳紹祥還有一個心愿,要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致富,徹底改變家鄉的面貌。他準備在寨子里建一個茶葉初制所,帶動鄉親們發展茶葉產業。他在村中自家的地上已開挖出建廠房的場地,后來由于景谷永平地震,南谷小學老師和學生沒有住處,他把這片地無償讓給小學校搭建活動板房作為臨時住所,直到他遇難,這個愿望都沒有實現。
談到陳紹祥,駐村工作隊員官建萍、楊會萍、馬曉梅等幾位女同志對他充滿感激之情。陳紹祥知道她們喜歡吃他妻子罕珍做的水豆腐,經常會讓妻子做好后拿到村委會給她們品嘗,家里的桃子果、李子果、芭蕉果和蔬菜也經常拿來讓她們分享。村里安排他負責大家的吃飯問題,他總會想方設法地把伙食搞好,有時候沒有菜,他就去家里拿。建檔立卡戶精準識別工作晚上經常需要加班,他一直陪著,燒開水,煮晚點,盡心盡力,好像大家都是來幫他家做事的一樣。
從景谷永平地震到脫貧攻堅,陳紹祥因忙村里的事,雖然離家很近,但常常扎在村委會,回家幫忙的時間很少。按照村干部的工作安排,陳紹祥負責聯系比較偏遠的黃草林,那里路不好,轎車上不去。為方便工作,他買了一輛二手吉普車。每逢村干部和駐村隊員要到道路難行的村民小組,基本上都是由他用自己的車送去。次數跑多了,大家都覺得過意不去,村黨總支書記胡應生對他說:“兄弟,我們還是商量一下,怕得給你補助點油錢,不然你扎不住。”陳紹祥說:“都是為了脫貧攻堅,就不要在這點費用上計較啦。”
2014年10月,景谷縣永平鎮發生強烈地震,他家也受損嚴重,但在整個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中,他操心最多的是村里的事、小組的事和鄉親們的事。他家的房子也需要重建,但他好長時間不回去看一次,經常忙在村里,忙在其他小組和村民家。他是寨子里的拿事人,寨子里哪家有紅白喜事、娶親嫁女,都會找他商量,請他幫忙操持。他看到小組3個居住點的公廁沒有燈,群眾很不方便。有人跟他商量,是不是召開群眾大會號召大家集資安裝路燈。陳紹祥回家跟妻子商量:“我們都還年輕,只要肯努力就能苦到錢,安裝路燈的錢就不要跟大家要了,我們出吧。”那次安裝三個居住點公廁的太陽能路燈,他家支出了2100元錢。寨子緬寺旁的公廁需要搬遷,對外協調的資金沒有到位,他拿自家的錢進行墊付。修路占著他家的田地,他說自己家的不用補償,姐姐對他說:“該怎么補是村里統一的標準,大姑媽要你們照顧,家里也很難,為什么不要?”但他始終沒有要補償。
陳紹祥雖然熱心于傣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但任村監督委員會主任后,通過參與扶貧攻堅和村里的工作,使他看到了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自己多年堅持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的想法很一致,便萌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愿望。他于2016年初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過培養考察,由村黨總支書記胡應生和老支書陶其明作為入黨介紹人,2017年7月被批準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
面對村民期盼,他說:“這個小組長讓我來試試”
漫落村民小組分片居住在南谷村委會周圍,生產生活條件在南谷村9個村民小組中可以算比較好的地方,是一個青山環抱,竹林掩映的傣族寨子。全寨子有67戶人家,308人。
據南谷村婦女主任周德秀介紹,由于漫落村民小組的村民分散居住在三個地方,各種事務不像居住在一起的寨子那樣好管理。因此,選舉村民小組長一直成為無法理順的問題。好多人不愿意當這個小組長,有的人當選了,過一段時間后又會提出不干。看到這些問題,陳紹祥說:“這么大的一個寨子,連一個村民小組長都沒有怎么行,就讓我來試試吧。”
2010年5月,靠毛遂自薦再通過村民選舉,陳紹祥被選為漫落村民小組長。當上小組長后,他帶領群眾發展甘蔗、烤煙產業和糧食生產,修路修橋修公廁修村民活動場所,做公益事業,得到群眾認可。2013年5月他當選為南谷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同月,他再次當選漫落村民小組長。當時,他提出來,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不能再擔任村民小組長,但村民不答應,對他說:“你去監督別人,我們來監督你。”村里也只好再次批準他擔任小組長。2016年5月,陳紹祥第二次當選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第三次又被村民選為漫落村民小組長,他提出來不能再當了,但群眾還是不答應。
漫落村民小組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甘蔗、烤煙和糧食種植,2012年,他與糖廠協調,修通了田間公路,帶領鄉親發展甘蔗種植,使漫落村民小組的甘蔗種植面積發展到253畝,增加了村民收入,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他還到民樂等鄉鎮考察學習茶葉種植,帶頭試種豌豆,結果因當年的天氣等原因,村民得到了勞務收入,但他自己沒有獲得什么利益。他還立足本地豐富的竹子資源,與外地廠商合作,在村里建起了竹片加工廠,使村民的竹子變成經濟收入。
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之后,陳紹祥認真學習村務監督工作的相關要求,深入村組,主動作為,切實加強對村民小組資金使用,項目實施和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監督。對村里要求各村民小組做的事情,他經常進村入戶去督促檢查。
2013年,上南谷村民小組實施15萬元的新農村建設項目,項目實施過程中,村里接到群眾反映,小組的賬目不清,要求公開。陳紹祥帶著相關人員先后四次去調查核實,做村民小組長的思想工作,最后發現村民小組長和會計共挪用了項目資金9000元,追回了資金,罷免了小組長和會計。并召開村民大會,公布結果,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
2014年,下南谷村民小組實施串戶路硬化,項目實施過程中,又接到群眾反映“村民小組項目管理小組相關的公示不到位”后,他帶著村監督委委員和其他村干部不分白天黑夜,三番五次進入小組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督促他們及時查對賬目,公布相關內容,回應群眾關切。
2016年6月,村民小組換屆結束后接到群眾反映,小石巖村民小組原老班子交賬不及時,陳紹祥和相關人員深入小組查看賬務,做老班子的思想工作,督促小組新、老班子做好交接工作。每到月底,不管中心工作任務多重,他都會提醒戈光榮和其他村干部,按要求及時公開相關村務。
2017年5月底精準識別整改工作全面展開后,時間緊任務重,工作人員的作風成為做好脫貧攻堅精準識別的基礎工作。陳紹祥每天都按時上報工作人員到位情況,對動態管理工作程序、政策的宣傳情況、工作進度進行督促。同時,還承擔了駐村工作人員的伙食準備和到邊遠小組開展精準識別工作人員的接送工作,把一腔熱情獻給脫貧攻堅工作。
陳紹祥在擔任村干部4年和村民小組干部7年的時間里,累計組織、參與調處矛盾糾紛20余起,受到當地群眾的信任和尊重。
面對父母親人,他說:“我會讓你們過得好一些”
陳紹祥是眾人眼中的大好人、大善人。家里人說他良心好,外人也說他有良心。他抄寫了好多經文,并經常給家人講解書中要求人向善助人的道理。村民告訴我們,他可以做到自己不吃給別人吃,自己不用給別人用。他的妻子罕珍說:“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我是看中他人老實、良心好才嫁給他的。”
陳紹祥是漫落村民小組土生土長的傣族,生于1977年11月5日,他小學未畢業就進入緬寺學習緬文,通曉本民族語言,還能熟練書寫傣族文字,熱心于傣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他有5個姐姐,是家里唯一的兒子。
他的姐姐們都已經出嫁,他成家后和父母一起生活,多年來他和妻子罕珍孝敬雙方父母,撫養兩個子女,雖然勞累,但家庭和睦幸福。
他的姑媽是一位孤寡老人,今年已經83歲。自從十五年前陳紹祥的姑爹去世,孤獨的姑媽就一直由他和妻子照顧撫養。他的姑媽家原來離他家較遠,不方便送飯照看,他便在自己家旁邊為姑媽蓋了住房,每天都由家里人送飯給姑媽吃,疼病了及時照看送醫買藥。陳紹祥剛去世時沒有敢告訴他的姑媽,后來她反復問起,要見侄兒子。人們才不得不告訴她,她聽后哭了,邊哭邊說:“這么好的娃娃咋會遭此不幸,以后我的日子要咋過啊?”
陳紹祥的兒子今年剛上一年級,還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年齡,他還不明白失去父親意味著什么?有一天早晨,他和媽媽一起洗臉,他拿著陳紹祥的洗臉毛巾說:“媽媽!我爸爸的毛巾是干的,他好幾天沒有洗臉啦。”罕珍看著年幼的兒子,想著他這么小就沒有了父親,以后要怎么過?心頭一陣疼痛,她哭出聲來。據初步了解,陳紹祥家還有15萬元的負債。
還有一天,陳紹祥的兒子在學校問老師:“老師!我爸爸被水淌走,是不是還在縣醫院住著,以后我到永平讀書他會不會來看我?”老師聽后一時說不出話來,卻流下了心酸的淚水。
有求必應是陳紹祥做人的一貫原則,胡應生說:“那天晚上一直在下雨,陳紹祥接到電話后還能起床冒雨去幫助別人,換成其他人恐怕不一定能夠做到,他的這種助人為樂、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他是一個大孝子,對親人好也是出名的,他多次對妻子罕珍說:“家里老人娃娃你多操一些,我多在外面闖闖,讓你們以后過得好一些。”他的二姐出嫁后,家里田地少,特別是有了孩子,家里比較困難。陳紹祥就把自家的兩畝好田送給姐姐家種,告訴他們,要種好田地,多點收入,把孩子培養好。今年8月底,另一位姐姐家的孩子要去昆明讀書,他代替姐姐家送孩子到昆明,回來時忘不了給沒有出過遠門的妻子買了一件冷天穿在傣裝外面的黃色外衣,想不到這件外衣成為罕珍永遠的念想。
面對家中兩位年邁的老人和躺在床上需要端飯送水的姑媽,還有兩個尚未成年正在讀書的孩子,突然間失去了陳紹祥這棵可以依靠的大樹,罕珍感到很茫然和不知所措,她說:“陳大突然走了,什么事都沒有交接,這個家以后叫我到底要咋整啊?”
出事的當天晚上,陳紹祥忙完村委會的事務后回到家,他們夫妻兩人一起輔導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做作業。因白天很累,一家人很快就睡了。突然,陳紹祥的電話響起來,是另外一個寨子的村民打來的電話。陳紹祥接完電話爬起來,邊穿衣服邊對妻子說:“你們睡吧,有個人被堵在路上,我去幫忙一下,今天雨大,小石巖小組有地質災害隱患,我還得去看看。”
他向妻子要手電筒,妻子告訴他:“家里的手電筒沒有充電,你到媽媽家去拿一下。”陳紹祥邊答應邊撐著雨傘,到離家不遠的岳母家拿手電筒,再到當天跟他借車的人家把車開來,帶上刀斧和油鋸,開著車走了。讓罕珍想不到的是,這一走成了永別,在她的心靈深處,留下了無法言說的巨大創傷和悲痛。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特別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殘酷現實,這個原本和睦幸福的家遭到了很重的打擊。陳紹祥的母親、姐姐、妻子和親人整天以淚洗面,兩個老人在悲痛中病倒,此情此景,讓每個人都感到揪心和難過。
生如夏花,逝若冬雪。陳紹祥作為一名普通的村干部,他用自己的善舉和奉獻詮釋了農村干部的為民擔當。他的英年早逝,得到各級領導的關注關懷,云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陸俊華,云南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省預防腐敗局局長孫青友,普洱市委書記衛星,普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徐浡堯等領導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收集整理和宣傳好陳紹祥同志先進事跡,做好相關善后工作。市縣鎮和相關部門及時看望慰問親屬,永平鎮各學校師生、各單位紛紛向陳紹祥同志家屬捐款,幫助他們解決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使這個突遭不幸的家庭得到了及時關愛和救助,感受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懷和溫暖。
一座普通的橋在洶涌的洪水中突然垮塌,一個在風雨中匆匆離去的身影,頃刻間在村民心中立起一座永恒的豐碑。陳紹祥瞬間定格的生命,在洪流中得到永生。(蘇賢益 李雨瀟 張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