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扎根基層服務民生 ——記“全國勞動模范”麒麟區三寶供銷(股份)合作社主任田潤

發布時間:2017-10-05 07:59:00   來源:曲靖市紀委

田潤4.jpg

                                                       田潤到基層店檢查工作

麒麟區三寶供銷(股份)合作社任主任田潤,三十余年扎根基層,通過牢牢抓住群眾需要和市場機遇,率領股東和職工,把一個負債累累、幾近關門歇業的企業帶出經營困境,成為行業的標桿。三寶供銷(股份)合作社以其優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先后18次受到總社、省、市、區各級的表彰獎勵,田潤個人也獲得了多項殊榮,2015年4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真正實現了他“服務農業、服務農民的傳統不丟”的承諾。

逆風飛揚 銳意改革

1984年,21歲的田潤通過社會招工考試成為三寶供銷社的一名售貨員。2000年,田潤受命擔任主任之時,三寶供銷社已經債臺高筑。拿不到貨款的商家守在門口要債,拿不到錢不走,領不到工資的職工堵在門口,不讓田潤出去吃飯、休息;個別自控力差的還沖進辦公室,提著田潤的衣領說:“田潤,不發我的工資我就讓你好看。”為了盡快處理完積壓物資回收資金,田潤帶人到本市富源和貴州興義等地銷售。再三努力,庫存積壓仍沒處理完。田潤認識到,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先是精減社員,然后改革門店經營承包方式,最后進行最重要的改制。當時改制的潮流一是賣掉門店,二是讓職工走人。田潤對大家說:“老人們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些門店是我們的青山,如果都賣了,以后還怎么發展?堅決不能賣!”好多職工覺得留下去前途渺茫,便選擇了離開。為保留經營骨干,田潤苦口婆心做工作,總算挽留下大都分經營骨干。

負債改制,田潤想方設法籌集改制資金,一是入股的17個股東,每人承擔一萬多元的庫存商品;二是身份置換后,入股資金不足部分以現金補入;三是向離開職工商量,先借用補償金,限定時間內連本帶利帶息一次性付給。四是向供貨商家和友鄰單位協商,先供貨后付款。2003年3月改制完成,三寶供銷(股份)合作社人、財兩全。經過10年多的發展,至2016年底,三寶供銷社還完負債改制的全部欠款及向職工借的借款及利息,下設12個購銷店、6個門市部,經營商品4000多種;建立和發展專業合作社8個,綜臺服務社17個,便民超市27個,行業協會1個,全鎮12個村委會、72個村組6.3萬人,覆蓋面達80%以上。市場占有率農資90%以上,其他商品60%以上。2003年,當年實現銷售收入890萬元,利潤2.5萬元;到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12014萬元,比2003年增13倍;利潤192萬元,比2003年增長76倍。

服務“三農” 不忘根本

許多供銷社改制后,基本上放棄了農村市場。三寶街道離城很近,農村群眾進城購物容易,經營轉向更為迫切。但田潤多次對股東們說:“供銷社的根在農村,我們的經營要圍繞著農村轉,服務農業、服務農民的傳統不能丟。”田潤仍把經營重點放在農村,并以新的思路和方式迎擊瞬息萬變的市場。有一年山區群眾無錢購買農用物資,供銷社收購他們的糧食,換購同等價格的物資,進而總結出“經營要跟著市場走,市場要跟著需要(產業)走”的寶貴經驗。當農業結構進行大調整,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種植比例發生變化,供銷社化肥供應總量銳減,田潤沒有死守僵化,而是及時拜訪曲靖、昆明等地的化肥生產廠家,將農村化肥需求的品種信息反饋給廠家。陸良氮肥廠根據信息,研制生產出桉樹栽培專用化肥;沾益遠東復臺化肥廠生產出樣板田洋芋專用復合肥。田潤又要求化肥生產廠家派出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為農民測量土壤成分和肥力,播放測土施肥的科教影視片,宣傳科學施用化肥的知識。這樣一來,雖然銷售的總量減少了,但種類上去了,既保證了農業產業調整的需要,也保證了全社化肥銷售總勢頭的平衡。

田潤一次到基層店檢查工作,發現該店銷售人員為了讓農民購買到對路的農藥,便將在田間發現農作物病蟲害植株帶回購銷店陳列,讓群眾先識別自家的莊稼患什么病,再讓農民按需購買。他馬上召集股東來開現場會,要求所有的經營人員都要認真學習植保、農藥知識。近十年來,三寶境內沒有發生一起農民誤購、誤施農藥的事故。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農產品銷售成為一大難題,田潤急群眾之所急,從2005年開始創辦種、養、加、銷售為一體的專業合作社。支持種植辣椒、苤藍、小紅蘿卜。有悠久歷史的張家營村成立韭菜花專業合作社,加工出地方名特食品韭菜花,該項目被列為云南省千村千品工程。至2016年底,三寶共建立專業合作社8個,公益性專業合作社3個。

高屋建瓴 謀通謀變

任何商業模式都不可能一成不變,三寶地處曲靖中心城區近郊,城區的商業模式必然影響農村,2005年,田潤就將在城區興起的超市模式移植到雞湯村委會,創辦了曲靖第一個綜合服務社,經營范圍擴大到餐飲、住宿、幼兒園、科技圖書、茶室等;專門購買了送貨車,將農民購買的大宗物資送到家,讓農民受到超市的服務。同年4月,省供銷社在雞湯召開現場會,總結和推廣該經驗。2006年,三寶供銷社按照農村新網工程“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形象、統一貨架、統一服裝”的要求,將所有的的經營網點全部發展為農村便民超市,改封閉式銷售為開放式銷售。這些農村超市,成為云南省供銷社2007年9月召開的全省農村銷售網點建設現場會參觀點。至2010年,三寶供銷社全面完成了28個網點的新建和改造,銷售總面9500余平方米,部分店面還與新農村建設統籌考慮,建有文化活動小廣場,老年人活動場所,部分門店達到花園式的標準。凡是三寶區域內較大的自然村,群眾不出村就可以購買到質優價廉的商品,農產品賣得方便,賣得劃算。

2014年初,田潤又啟動了區域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投資200多萬元,當年建設,當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年銷售額1000萬余元,極大地滿足了市場需求和群眾需要。2010年與溫泉鄉村市場合作,投資200多萬元,建設一個占地近四畝的農村商業廣場,銷售電視機、電冰箱,微波爐、電磁爐等家電產品和摩托車等機電產品。

郊區市場活起來,火起來,2010年6月29日在曲靖召開的全國供銷系統縣級供銷體制改革現場會,三寶供銷社被確定為主要參觀點。會議結束后,遼寧、天津、陜西、重慶等省市供銷系統相繼到三寶供銷社參觀。

清正廉潔 奉獻社會

作為一名1993年入黨的老黨員,在擔任供銷社主任長達十七年中,田潤一心服務社會,堅守廉潔底線。

改制初期,早已下崗的妻子在城區開了一個商店,經營還過得去。但部分商品與供銷社的經營商品相近,田潤做妻子的工作,關掉了小商店,向職工表明態度,自己作為主任,任何時候都不能私而忘公或假公濟私。

改制期間,部分資產要變現,有人想通過不正當途徑,占用供銷社的資產,多次給田潤送禮,有的乘田潤不在家,把禮物硬塞給田潤的愛人。田潤除了讓愛人如數送回,對確有要求的,則召集社行政會議,把當事人叫到現場,由他提出想法,通過行政會討論,經行政會討論雙方達成協議并簽訂了合同,田潤把當事人送來的“禮”當面退還。多年來共退還經營業主禮金近30萬元,在職工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供銷社原有一塊場院,承包費只有兩三千元。期限到了,原來的承包人想維持原承包價格,也給田潤送禮。田潤說:“你要承包可以,但要按新的辦法公開競價”。經過公開競價,以最高中標,承包經費是原來的十倍之多。

十幾年來,三寶供銷社在資產變現和經營活動中,沒有發生一起違法、違規事件。

對自己清正廉潔,對社會熱情回報。在新農村建設中,供銷社評估價為18萬元的五聯購銷店舊址作價3.5萬元,出讓給村子里新建老年人活動中心。拆除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張家營購銷點13間房屋,建設農村文化活動廣場。除支持現金、物資外,還為貧困村訂閱報刊雜志。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襲來,供銷社購進的幾千噸化肥從高價一路走低,價差最高每噸600多元。田潤和股東們一致決定,銷售價格只能跟著市場走,化肥是服務“三農”的重要商品,既不能斷銷,也不能脫銷,尤其春耕大忙季節,更要保證供應。僅此一項,就虧損30多萬元。

企業有了效益,田潤沒有忘記那些為供銷社創辦、發展作出貢獻的離退休員工,不管他們退休去到任何地方,他都會抽時間去看望他們,帶去企業發展的信息和慰問品,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材,為編寫社史提供素材,讓這些職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麒麟區紀委  撒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