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園”里吐芬芳——記全國科普示范縣工作先進個人張云紅

發布時間:2017-10-31 10:20:21   來源:紅河州紀委

DSC06555_副本.jpg

張云紅(左一)指導種植技術

張云紅,男,漢族,1968年出生,中共黨員,現在瀘西縣三塘鄉菊畹村務農。自2007年以來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普示范縣工作先進個人”、云南省“拔尖鄉土人才”、云南省委授予“省管聯系專家”稱號,紅河州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瀘西縣助人為樂“道德模范”稱號等。

潛心鉆研  初獲成功

瀘西縣三塘鄉菊畹村高海拔、冷涼地區的特殊的自然條件,創造了豐富的物種資源,區域內適宜野生草烏生長。但由于前些年人們盲目采挖野生草烏,長期無節制的過度采集,致使野生草烏資源遭到嚴重破壞,面臨絕跡的境地。針對這一狀況,張云紅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并立志要通過發展野生草烏來保護大自然,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于是他大膽提出了人工種植野生草烏的想法。

2000年,他開始采集野生草烏種子進行人工試種,種植面積20平方米,取得初步成功。此后三年,他在試種的道路上不斷摸索和前進,有過失敗的淚水,有過激動的驚喜。功夫不負有心人,2003年,人工馴化栽培的2畝草烏,喜獲成功,畝產值達5000元左右。經驗在實踐中得出,技術在磨煉中提高,好的經濟效益,激發了張云紅向更高的目標奮進。2004年草烏種植面積擴大到5畝,當年就有了4萬元的純收入。

在此后的幾年里,他不斷的摸索,逐漸掌握了育苗、栽種、施肥、搭棚等一整套野生草烏人工馴化栽培技術。之后他擴大了種植面積,建立了百草園,用于馴化野生中草藥和培育優良中草藥品種,建立了中草藥種植基地,大量種植馴化和培育出來的中草藥,目前,他的百草園里正在試驗的有10余種中草藥,種植基地里大量種植的中草藥有6種,年收入達到近30萬元。

傾囊相授  帶民致富

“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張云紅把刻苦鉆研各種中草藥種植技術得來的經驗,傾囊相授,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脫貧夢,還帶領全村走上了致富路。

草烏栽培技術培訓_副本.jpg

傳授技術要領

他跨組結對子,跑村幫帶富,出鄉傳經驗,把種植中草藥過程中不斷摸索和總結出的實踐經驗毫無保留的傳送給種植農戶。并且編成《草烏高產栽培新技術》《半夏高產栽培技術》等指導小手冊,自己出錢印刷12000余本,無償送給想發展中草藥的人民群眾。

平時,他深入農戶、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講授,面對面講解科技知識,手把手傳授技術要領,有針對性解決實際問題,并做好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箐門村村民王建勤在他的幫助下種植草烏15畝,產值達12萬余元,除去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成本,純收入達9萬元。菊畹村村民繆勇,父親過世得早,因家里貧困輟學在家務農,年僅17歲的繆勇和他母親來找張云紅買4畝地的草烏種時,當了解到繆勇家的情況,本來4000元的草烏種錢,張云紅僅收了一點成本費。

2011年,瀘西縣技師學院聘請他為學院專職教師,到全縣各鄉鎮講解中草藥種植技術,不僅如此,外地縣的相關部門也曾多次請他云崖講授種植經驗。

幫尋銷路  助農增收

為深入掌握中藥材的市場需求和產品價量,張云紅跑遍了昆明、文山、曲靖等地的中藥材市場,了解各地中草藥的市場銷量、市場價格、市場走向,并與云南白藥廠、云南中藥廠、師宗普瑞制藥廠簽訂了保價收購合同,把廠商請到菊畹村,親自為村民講解草烏、重樓、半夏的包裝、儲存以及相關要求,規范了村民以前零散銷售、簡單包裝的粗放式經營,大大提高了中草藥的質量,市場價格大幅提升,原來賣6元一斤的草烏,經過規范包裝后價格達到10元一斤。

在張云紅的示范帶動和悉心指導下,三塘鄉的中草藥產業正逐步向規模化、規范化、市場化、品牌化、效益化方向發展,種植面逐年擴大,成為全鄉群眾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中草藥種植規模已從2008年的2500畝,發展到現在的10000多畝,為山區群眾創收5000余萬元,年人均純收入攀升至3600元。一大批中草藥種植戶走出貧困泥潭,奔上了致富路。

超越夢想  追求更高

“不懈努力,夢想將成為現實;點滴雨珠,能把彩虹搭在天上”,這是掛在張云紅家門上的一幅對聯。從中可以看出一個農民的志存高遠,可以看出他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正是由于他的無私奉獻和助人為樂,山區貧困群眾走上了增收路,窮鄉僻壤變為了致富地。

DSC_1884_副本.jpg

講授栽培新技術

對今后中草藥的發展及家鄉建設,他有著自已更大的夢想和獨到的見解。依托著菊畹村高大挺拔的風車、郁郁蔥蔥的森林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張云紅在自家的院落里辦起了農家樂,讓來菊畹的游客吃一碗“綠色”農家飯,喝一碗 “藥膳”養生湯,他想在條件成熟的時候,進一步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實現農業生產基地向觀光旅游基地的升級,使廣大種植農戶在得到生產收入的同時得到旅游收入。通過他的不懈地努力、執著追求和他無私奉獻精神,他將繼續帶動全鄉更多的人民群眾走向富裕。

這就是張云紅,一個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的普普通通的中草藥種植戶,歷經無數次的失敗,終于實現了愿望,取得了成功。他用埋頭苦干、創新實干、率先垂范的瀘西精神,譜寫了在大山深處、在窮鄉僻壤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動人故事。時至今日,他依然努力工作在幫群眾致富的第一線,就像一株草烏扎根于大山之中,默默地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盧竹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