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一起見證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變化,我們巡視干部更是親歷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全面從嚴治黨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帶來的歷史性成就。這些歷史性的變化、突破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更離不開習近平總書記開辟新境、擘畫未來的智慧掌舵和夙興夜寐、一心為民的辛勤工作!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細細品讀《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更有特殊的意義。聆聽習近平知青歲月的一個個見證者質樸真實的講述,就是重溫一段總書記青年時期經受艱苦磨礪的崢嶸歲月。當我們感受到一個大國領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激情感召,“治國如烹小鮮”的瀟灑氣度,“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果敢決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淡定從容,再去回顧總書記早年知青插隊的一個個細節和片段時,在這兩個歷史時期的關聯之間,我們看到了領袖人物成長的歷史性變化其實是滴水穿石之功積累、歲月磨礪之劍鑄就、人民信賴之心托付的成果。正所謂,“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一、回望習近平知青歲月,深刻理解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初心
回顧那段讓總書記一生都難以忘懷的插隊時光,我們被革命圣地延安對一個個北京知青的包容與厚愛所感動,更讓我們為之動容的是,習近平這位“年齡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隊時間最長的知青”在經歷巨大的現實落差和心理落差后,把陜北七年變成了“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完成了人生的歷史性蛻變。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回憶文章中說,當知青要過“四關”:“一是跳蚤關。在城里,從未見過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幾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覺,一咬一撓,渾身發腫。但兩年后就習慣了,無論如何叮咬,照樣睡得香甜;二是飲食關。過去吃的都是精米細面,現在是粗糲的雜糧,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對陜北鄉村的飯菜還很有感情,就拿酸菜來說,多時不吃還真想它;三是勞動關。剛開始干活時,我掙6個工分,沒有婦女高。兩年后,我就拿到壯勞力的l0個工分,成了種地的好把式;四是思想關。這是最重要的,我學到了農民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同時,鄉親們也逐漸把我看作他們中的一分子。”不管是幫老人拉車、教村民寫名字,還是建沼氣池、辦鐵業社、建代銷點,我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總書記當年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融為一體的奮斗足跡。
1975年10月習近平離開梁家河后,接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石春陽對習近平的最大印象就是“群眾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2015年春節前夕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回到了梁家河。那天,石春陽見證了一切,“還沒到村口,近平就提前下車了,他和前去迎接他的村民一起往村里走。路過當年修建的淤地壩時,近平站在壩邊看了好久。”后來,近平要上山去看果樹,我說:“路不太好走。”近平說:“沒關系,咱們慢慢上”。“那天,我們和近平站在山頂的果園,往四周望去,是一道道溝和一座座嶺,一派黃土高原的冬日景象。近平隔了這么多年,又回到他年輕時生活過的這片土地,心里肯定有很多回憶和感想。我能看出他回到梁家河的那種親切和高興。但他在梁家河只能待那么幾個小時,他沒有時間抒懷和感慨。他張口說的、問的,都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情況,收入、醫療、養老……從這里,我們能看出他的務實和誠懇,看出他心里一直惦念的是什么。無論近平當年是我們村的支部書記,還是現在是全黨的總書記,他的心一直都在我們老百姓中間。”
1969年1月與習近平坐同一趟知青專列到陜西省延川縣插隊的知青艾平說,“七年知青經歷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歷史起點”,“梁家河的經歷讓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國最廣闊的土地上,扎在最廣闊的人民群眾基礎上。”在建黨95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號召全黨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什么是總書記的初心?什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早在2012年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同媒體見面時,總書記就作出了深刻回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可見,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立足點,為民、惠民、富民是治國理政思想的出發點。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開幕會上明確指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情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就是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二、堅定理想信念,打牢政治底色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風雨歷程,信念如鋼!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02年談及知青生活時,有感而發:“上山下鄉的經歷對我們影晌是相當深的,形成了一種情結叫黃土情結。在遇到困難時想到這些,就會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來選擇,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關鍵是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否則,環境再好照樣會走錯路。”多么走心的話語,來自真切的體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一些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種危險,特別強調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總書記強調,“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不論風吹雨打,不怕千難萬險,堅定不移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奮斗。”“對理想信念的檢驗,和平年代不像戰爭年代那樣直截了當,但依然可以分出優劣高低。領導干部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有理想信念的影子。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和重大考驗面前,公私是否分明,法紀是否嚴明,就是對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的最好檢驗。”
巡視干部肩負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使命,必須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覺悟,加強黨性修養,增強政治巡視業務能力,真正打牢自身的政治底色。一是講政治,增強政治使命感。從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里吸取保持政治定力的堅定和從容,把握“四講四有”“講政治、有信念”是首要的要求,以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打牢自身政治底色,履行好政治巡視的光榮使命,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以許黨許國、報黨報國的歷史使命,堅決與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投入巡視工作。二是強學習,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從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里吸取孜孜不倦讀書樂學的精神和方法,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切實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著力夯實“做”合格巡視干部的思想根基,提升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圍繞黨的十九大確定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領悟黨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特別是從嚴治黨理論創新成果,不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自己,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提升黨性修養、推動巡視工作的精神營養。三是厚基礎,增強政治巡視業務能力。從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里吸取練就過硬本領的啟迪和智慧,切實打牢專業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基礎,真正做到既有發現問題的能力,又有推動解決問題的素養。牢記政治巡視要求,練就從政治上看問題的本領,理解新情況、把握新趨勢、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把學習黨章黨規、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巡視業務結合起來,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不斷適應政治巡視深化發展的需要。
三、牢記使命宗旨,做合格的巡視干部
范文瀾先生曾說,“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我們從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里收獲精神滋養、培育為民情懷、練就過硬本領。作為巡視干部,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四講四有”,踐行黨的宗旨,扎實履職盡責,嚴明紀律要求,從嚴從實履職,強化實踐鍛煉,定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熬得住辛苦,下得了功夫,做對黨忠誠的衛士、個人干凈的模范、敢于擔當的先鋒,做合格的巡視干部。
一是堅守對黨忠誠“生命線”。忠誠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責任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要與黨同心同德。作為巡視干部,對黨忠誠是第一位的要求,把絕對忠誠作為做好巡視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則,作為我們巡視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質。把牢政治方向,嚴守政治紀律,增強黨性立場和政治意識,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事事時時處處以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為重,熱愛黨、擁護黨、永遠跟黨走。二是嚴格自律守規矩。作為一名巡視干部,始終將紀律和規矩刻在心上,體現在行動上,嚴守規矩、嚴格自律、錘煉品行,始終把堅守政治品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作為立身正己的規范,時刻注重錘煉自身的道德品行與修為,以“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的精神嚴在日常、做在日常、成在日常,在工作、生活、家庭、社會等各個方面做到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經受住各方面考驗。三是務守嚴實敢擔當。從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里吸取崇尚實干、心系人民的情懷與擔當,真正從嚴從實敢擔當,敬業樂業增本領,在全面從嚴治黨的使命擔當中忠實履行職責,敢于較真碰硬,敏于發現問題,甘于敬業奉獻,樂于吃苦耐勞,貫徹執行新修改的巡視工作條例,使巡視利劍再礪鋒芒。
著名作家周大新在反腐小說《曲終人在》中說,“有舞臺就好好演一個角色,沒舞臺也別只當一個看客。”巡視干部要用好巡視舞臺、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不當看客,也不當說客,更不當過客。不當看客要有作為,不當說客要有原則,不當過客要有擔當。我們巡視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榜樣,以總書記知青歲月的奮斗精神為動力,心懷初心,擔當使命,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堅守真理、堅守正道、堅守原則、堅守規矩,明大德、嚴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用忠誠守住政治底線,用純潔守住道德底線,防得住圍獵、站得穩腳跟、挺得直腰桿,始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陳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