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習近平總書記3月7日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的一席話,言之殷殷、情之切切,體現出深沉的為民情懷,展現出當代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擔當。
把人民擺在最高位置,始終是奮斗的前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力量的源泉;為人民謀幸福,始終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就在于我們黨的政治宣言中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就在于我們黨的政治基因里始終傳承著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在于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指路牌”。
“為人民謀幸福”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利好撲面而來,必將大大增強群眾的獲得感。今年,中央財政預算擬安排補助地方專項扶貧資金106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規模,中央財政新增扶貧投入及有關轉移支付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中央財政還將安排大氣、水、土壤三項污染防治資金合計405億元,增長19%,支持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今年“國家賬本”中,“真金白銀”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也必將大大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把“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落到群眾的心坎上,最終要看廣大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要靠廣大黨員干部的日日為繼、久久為功。只有找準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積極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邁開步子走進群眾,撲下身子深入群眾,甩開膀子為了群眾,才能不斷提高聯系服務群眾的能力素質,更好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只有堅持把群眾感覺“不幸福”的方面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將群眾感覺“不快樂”的方面當做努力方向,從群眾感覺“不滿意”的方面認真改起,嚴肅認真對待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才能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孟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