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在聽了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馬善祥代表的發言后指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需要千千萬萬像老馬同志這樣的基層干部,發揮共產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結合實際把黨中央的精神貫徹落實好,把各項工作做好。”
基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的地基,基層干部可謂是地基里的“鋼筋”。只有“鋼筋”足夠堅實,地基才會堅如磐石;只有地基扎實牢靠,大廈才能穩固雄偉。成就大業,離不開基層一枝一葉、一磚一瓦的實踐;實現民族復興,離不開千千萬萬與群眾一塊過、一塊干的“老馬同志”。
基層是大有可為的舞臺,基層干部最能走進群眾的心中。馬善祥堅守信訪一線30年,累計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000多起,撰寫了160余本、520多萬字的工作筆記,總結形成66種群眾工作方法,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擺在最高位置”的理念。也正因如此,他得到了組織的肯定,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老馬”不止一個。“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歷時36年鑿出萬米生命渠的貴州省遵義市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把群眾小事當大事,被老百姓稱作“不下班的好民警”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安局橋西分局安建橋警務站原主任呂建江;“身不離村、心不離民,把生命扎根在基層大地上”的安徽省渦陽縣高公鎮原黨委副書記劉亞……正是千千萬萬個像他們一樣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視群眾利益高于一切的優秀基層干部,用忠誠和擔當、勤勞和奉獻,譜寫了扎根基層、造福百姓、獻身黨和人民事業的時代頌歌,在人民群眾心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紛繁復雜、千頭萬緒。從村民生產生活、村莊環境衛生,到居民文化生活、社區為民服務,再到上學、看病、就業,等等,一樁樁,一件件,哪一樁做不好都會消解群眾的獲得感,哪一件辦不好都會影響群眾的幸福感。而辦好這些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工作,靠的就是基層干部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堅定的執行力、落實力。
黨的十九大發出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的集結令,吹響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沖鋒號,新使命、新任務呼喚更多的優秀基層干部,黨和人民需要更多的“老馬同志”。基層干部要牢記“共產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想問題,循著人民群眾的呼聲辦事情,進得農家院、坐得矮板凳、走得田間路,像馬善祥那樣“更高標準做工作,更嚴要求對自己”,努力做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成績。(孟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