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所聞異于此”的擔當

發(fā)布時間:2018-05-15 08:09:07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對于共產(chǎn)黨人來講,不隱真情說實話,不僅是有公心、有正氣的體現(xiàn),更是“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必修課。廣大黨員干部要敢于直面問題,矛盾面前不躲閃,挑戰(zhàn)面前不畏懼,困難面前不退縮,多拿出些“所聞異于此”的責任與擔當。

《世說新語·方正》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藉。王敦護其兄,故于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咸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于此。”敦默然。旁人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擔任王敦屬下掌管文書一職的何充,不趨炎附勢,不如蟻附膻,敢于當面戳穿頂頭上司王敦的不實之言,此種堅守事實、斗膽持異的品質,值得頌揚。

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嘗與客飲,朱元璋密使人偵視。翌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皇帝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群臣臧否,濂唯舉其善者,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宋濂面對朱元璋的詢問,實話實說,以誠不欺人的可貴品質得到認同,也贏得了天下人的敬佩。

詩人艾青說過,人民不喜歡假話,哪怕多么裝腔作勢、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話,都不會打動人們的心。說實話、講真話,體現(xiàn)的是真誠的態(tài)度、坦蕩的氣度。

每一名黨員干部,無論職位高低,年齡大小,都應當講真話、實話,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欺詐、虛偽。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很多革命先輩不論順境逆境堅持說實話,胸懷坦蕩、無私無畏、勇于擔當,成為佳話。

1929年,陳毅同志從“九月來信”到古田會議,自己帶頭批判“陳毅主義”,不僅純潔了自己的思想,肯定了毛澤東同志的英明偉大,還維護了尚處“襁褓”中的黨的團結,為紅軍沿著正確方向發(fā)展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69年,功勛卓著的戰(zhàn)將耿飚飛赴地拉那,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他發(fā)現(xiàn)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經(jīng)濟與軍事援助“有求必允”,實際效果并不好,便如實地向國內反映真實情況,并耿直不諱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毛澤東看了耿飚的信后,大加稱贊說:“耿飚敢說真話,反映真實情況,是個好大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黨員干部要有擔當意識,遇事不推諉、不退避、不說謊,向組織說真話道實情,勇于承擔責任。對于共產(chǎn)黨人來講,不隱真情說實話,不僅是有公心、有正氣的體現(xiàn),更是“打鐵必須自身硬”的必修課。廣大黨員干部要敢于直面問題,矛盾面前不躲閃,挑戰(zhàn)面前不畏懼,困難面前不退縮,多拿出些“所聞異于此”的責任與擔當。(黃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