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做得太糊涂太不值了!就因200多塊錢挨了處分,丟了群眾信任。現在想想就是一時麻痹僥幸,以后千萬不能再碰。”云南省普洱市鎮沅縣和平鎮光山村村委會主任楊正明在開展扶貧耕地地力保護補貼面積核實工作中,為自家增加補貼面積2畝、套取補貼242元,近日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他覺得在村里都抬不起頭來。
楊正明的這番話,說出了他在被查處通報曝光后的悔悟和反思,也道出了不少被通報曝光的黨員干部在認清自己問題后的心聲,更體現出持續通報曝光的意義所在。
然而與楊正明不同,該市瀾滄縣富邦鄉賽罕村委會原主任李周保,因侵占扶貧項目資金5萬元、挪用農戶自籌款2.17萬元,受到開除黨籍處分,悔悟和反思都晚了。
“要鉚足發現問題不松手,查不清不放手的干勁,深入到群眾家門口找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在扶貧領域持續釋放‘不是你的一分都不能碰’的震懾力!”普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徐浡堯說。
今年以來,普洱市堅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警示和震懾作用,通過電視、報紙、網站、微信、手機短信等渠道,加大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力度,釋放出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將壓力傳導到每名黨員干部,徹底打消一些人的觀望僥幸心理。同時,選取49個典型案例編印成書,發給該市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學習,讓全市黨員干部為之警醒,生畏知止。
據了解,今年1至4月,全市通報曝光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4批37起62人。每月密集的通報曝光,點中了違紀黨員干部的“七寸”,起到了敲山震虎、舉一反三的教育和警示作用。通報后,一些被通報的縣(區)和部門,迅速排查梳理容易發生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領域,堅決消除監管盲區、堵塞監管漏洞。
“為破解基層監督執紀中的‘人情網、關系網’干擾,解決‘不會、不愿、不敢’監督問題,今年以來,市紀委監委組織10個縣(區)紀委監委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交叉檢查,發現問題線索89件,目前正在核實辦理。”普洱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針對監察體制改革后如何實現監督全覆蓋問題,全市正在研究制定推進農村基層監督工作方案,將聘請一批村務監督員,把監督觸角延伸到脫貧攻堅主戰場,切實整治農村基層“微腐敗”。(伍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