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貧賤易,耐富貴難

發(fā)布時間:2018-07-26 07:54:23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東坡志林》有云:“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閑散難;忍疼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閑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如此精爽之論,發(fā)人深省。

古往今來,大到國家和民族,小到家庭和個人,在面對“婁山關”“臘子口”這樣的困難挫折和艱難險阻時,總能迸發(fā)出不屈不撓的昂揚斗志,迎難而上,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然而,取得一定成就后,常常會陷入“舒適區(qū)”“安樂窩”,倘若再有一些贊美飄來或榮譽加身,思想上很容易松懈下來,對風險和挑戰(zhàn)不再警覺,最終被淘汰出局。

現(xiàn)實中,跌倒在富貴安逸之中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許多落馬干部經(jīng)歷過艱難歲月,有過遠大理想、凌云壯志,也曾為工作、為事業(yè)燃燒激情。例如,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稱自己“是從貧寒之家出來的,從小就痛恨貪官”。然而,在他走向人生巔峰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艱苦奮斗精神,生活奢侈、揮霍浪費,甚至把權力用于謀取榮華富貴、奢靡享樂,無法自拔?!暗阶詈笞约撼闪素澒?,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周本順懺悔說,“作為我自己來講,修身也是對別人講得多,對自己講得少,如果自己真的一以貫之地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對照黨章、對照法律去反省自己,也就不會有今天這個結局。我沒有做到,沒有做到每天去反省自己,犯了事還覺得不是事……所以有的人講這些事情再回到過去,也不可避免,我說那不是這樣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p>

同樣面對富貴安逸,態(tài)度大相徑庭,結果也就完全不一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釋放回國后,怕被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復仇的意志,于是“臥薪嘗膽”,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前恥,最終洗刷恥辱并成就大業(y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蜀國后主劉禪,沉溺于他鄉(xiāng)的花天酒地,“樂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罵名流傳至今。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惰性在安逸環(huán)境中總是容易占據(jù)上風,而這種惰性富于迷惑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警惕。安逸慣了,漸漸就會有種動彈不得的感覺,直至最后被安逸舒適所吞噬。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真正考驗一個人意志品質的,不是其經(jīng)歷過的艱難困苦,而是充滿誘惑的五光十色、燈紅酒綠。所以說,“糖衣炮彈”殺傷力常常大過槍林彈雨,因為它最擅長軟化人的意志,從而令其自動解除“武裝”、放棄自己的“防線”。

如果說苦難對人的考驗是“荊棘地”,那么享樂對人的考驗就是“無底洞”。居于苦難處,可以讓人保持清醒、處處小心,而安逸對人的腐蝕則是不動聲色的。古來今往,蹚得過苦難“荊棘地”卻逃不出享樂“無底洞”的人不在少數(shù)。比如,有的人在貧苦時,意志格外堅定,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什么氣都能忍,天天努力打拼,但富貴后就變了,只想著怎么舒服怎么過?,F(xiàn)實警示人們,人生需要砥礪,不僅要在逆境中不畏艱難,敢于向命運發(fā)出挑戰(zhàn),更需要在功成名就、現(xiàn)世安好的順境中保持冷靜清醒,決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一旦終日沉湎于安逸舒適的日子,人就容易走向自毀。要想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取得非凡成就,就要時刻自我鞭策,保持砥礪奮進的狀態(tài)。(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