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中央和省、市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視,投入扶貧領域的資金、項目愈來愈多,麗江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深入一線,監督關口前移,查處了一批扶貧領域的案件,加大了對基層扶貧領域的監督執紀問責力度。
一、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的特點
(一)腐敗案件逐年遞增。全市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不斷出現,案件數量呈明顯的增長態勢:截止2017年6月,全市查處扶貧領域違紀違規問題73人次,其中古城區34人,玉龍縣13人,永勝縣10人,華坪6人,寧蒗10人。這一系列違紀違規事例表明部分基層黨委政府落實主體責任不到位,審核把關不嚴,違規發放低保,利用職務之便為本人及家人申報享受低保或貪污、虛報冒領套取低保金。查處的腐敗案件數、處分的總人數增長勢頭,涉案金額總體上呈現增長趨勢。
(二)問題涉及各類惠農資金。不法之徒視各種惠農扶農資金為“唐僧肉”,一旦經手,雁過拔毛想方設法“咬一口”。公益林補助、草山補助、危房改造資金、扶貧項目資金、低保,甚至連五保戶的補貼也成為腐敗分子眼中的“肥肉”。
(三)做案手段花樣百出。一是造假,采取虛假報名,偽造農戶信息,騙取土地補貼、低保、重復享受危房改造補償款,以及救濟款、補助金。二是私分,一些村“兩委”干部無視黨紀國法,無視群眾利益,膽大妄為,合伙或伙同他人私分扶貧專項款、專項資金。三是欺騙群眾,中飽私囊。幾十萬資金,向群眾宣傳支付時僅僅是幾萬,剩余大量款項進入私人包。四是優親厚友。這種情況在基層村“兩委”中最為普遍。在危房改造、移民搬遷、民政救濟、低保實施中,違規為親友謀取政策性補貼或優惠待遇,將真正需要的群眾甩在一邊不管不顧。
二、扶貧領域發生腐敗問題的原因
一是觀念錯位。部分村“兩委”干部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嚴重錯位,群眾觀念淡薄,無視黨紀國法,搞權利尋租。
二是管理薄弱。一部分村“兩委”存在不適應管理和發展需要的問題,呈現“上面不好管、下面管不了”的困境。村“兩委”干部腐敗問題易發多發,一方面是鄉鎮的領導、指導作用難以發揮;另一方面是群眾的監督作用難以落實。
三是監管乏力。目前,國家及省、市投入的扶貧資金種類繁多,且分散在不同的部門,政策標準不統一。普遍存在重下撥、輕監管的情況,給部分心存邪念的“兩委”干部有了可乘之機。
四是宣傳不力。受到行政成本、交通不便、通訊不暢等條件限制,扶貧政策難以做到家喻戶曉;再加上一些干部想動歪腦筋,不愿多宣傳,貧困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難以保障。
三、有效治理扶貧領域腐敗問題的幾點建議
必須站在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著力快查嚴處典型問題,有效遏制扶貧領域村“兩委”腐敗現象的蔓延勢頭,真正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果。
(一)強化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強化責任意識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的有力保證,也是全市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和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加強責任追究,倒逼基層黨委、紀委和有關職能部門把該扛的責任扛起來,該落實的責任落實到位。一是加大對一把手的責任追究力度。基層黨委書記是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各級黨委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強化責任意識,主動履職盡責,既掛帥、又出征,創新扶貧方式方法,因地制宜,精準發力。二是堅持“一案三查”。紀委要切實負起監督責任,聚焦主責主業,加大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把黨的紀律挺在前面,瞪大眼睛,伸長脖子,利用紀律“顯微鏡”瞄準扶貧領域每個角落。對涉及財政專項資金的案件,在查處涉案人的同時,要嚴肅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監管責任。三是增強責任追究的震懾力。做到黨紀政紀處理與組織處理、經濟處罰等多管齊下,用好降職、免職、調離和扣發津補貼、獎金等責任追究方式,提高違紀成本。涉及違法的,一律移司法機關。
(二)突出重點,加大打擊力度。要發揮制度的治本作用,對重點領域、重點部位、重點環節建章立制,從源頭上預防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要把以下“三類”情況作為治理的重點:重點人員,即已經蛻變為“蒼蠅”的村“兩委”成員特別是一把手;重點扶貧鄉村,即扶貧專項資金較多的;群眾反映強烈的,尤其是引發越級上訪、集體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的問題進行監督執紀問責。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對扶貧領域村“兩委”腐敗問題抓早抓小,快查快結,形成震懾。對信訪舉報量大的區域,開展集中檢查,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和地方自查自糾、立行立改。積極探索開展治理基層村“兩委”腐敗專項巡視試點工作,總結經驗,逐步推廣。通過專題巡視巡察、專項治理、集中辦案等強有力手段,查處典型案件,加大通報曝光力度,釋放嚴厲懲治基層村“兩委”腐敗的強烈信號,在全社會形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聲勢。重視做好扶貧領域案件線索來源工作,通過網絡、電話等等有效形式,暢通群眾信訪舉報渠道,拓寬案件線索源頭,及時依法依紀處理。
(三)打牢根基,筑牢思想防線。從違紀開始,進而違法,是黨員干部腐敗的基本規律。要從最基層抓起,進一步加強基層村“兩委”干部隊伍建設,重視對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廉政警示教育是預防腐敗產生的基礎性工程,就是要把紀律挺在前面,讓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自覺的講規矩、守紀律。要把黨性黨風黨紀相關專題教育延伸到基層,將解決基層干部侵犯群眾利益、貪腐謀私等作為查找問題、整改落實的重點,納入專題教育之中。筑牢基層干部的群眾觀念和宗旨意識,提高履職盡責的能力。
(四)創新方式,整合監督力量。改革創新基層紀檢體制機制,為基層紀委查辦扶貧領域基層村“兩委”腐敗提供組織保證。一是創新履職方式。整合鄉鎮紀委與派出派駐紀工委機構力量,總結推廣提級督辦、區域聯查協作、異地交叉辦案等做法,實現由縣級紀委實施線索管理、人員調配、組織領導“三統一”,更好地發揮基層紀委的作用。二是推動“三轉”向基層延伸。督促基層紀委全面落實“三轉”要求,把查處扶貧領域基層村“兩委”腐敗作為主要工作任務。落實紀委書記與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提名為主的要求,進一步增強基層紀委的權威性。通過理順體制機制、調整內部設置、充實人員力量等辦法,解決基層紀委職能定位不準、“不務正業人員兼職過多、力量單薄等問題,確保聚焦主業主責。三是加大執紀執法綜合協調力度。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在反腐敗中應各自承擔相應職責,加強協調、形成合力至關重要。要完善地方黨委反腐敗協調機制,積極發揮基層紀委的牽頭作用,重點建立健全線索和案件相互移送、通報制度,協調公安、檢察機關形成查辦基層腐敗案件的合力。
面對扶貧領域存在的腐敗問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在扶貧領域架起紀律的“高壓線”,強化全市扶貧領域特別是基層村“兩委”監督執紀問責,讓扶貧資金、扶貧項目都落到實處,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麗江市紀委監委 楊雄峰 和松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