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升執紀審查工作效率

發布時間:2018-09-29 07:52:08   來源:普洱市紀委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貫徹“老虎”“蒼蠅”一起打的方針,持續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的力度不斷加大,執紀審查案件的數量不斷增多,形成反腐高壓態勢。但從各地工作實際和已通報的執紀審查安全中的案例看,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安全執紀審查和科學執紀審查提出了新課題和嚴峻考驗。

一、基層紀檢監察部門執紀審查安全中存在的問題

(一)依紀依法安全執紀審查意識不強。提到安全執紀審查,少數紀檢監察干部認為與己無關,總是認為安全執紀審查主要指的是采取“留置”措施的案件要求高些,其他案件不存在安全問題,有些執紀審查人員錯誤理解和認識為只要有證據在或把證據抓到手就行等。導致對執紀審查安全工作設防意識差,麻痹大意,從而產生安全事故。

(二)執紀審查人員查案能力不足。由于受機構設置和人員變動等因素的影響,部分紀檢干部對業務理論鉆研學習不夠,執紀審查不系統、不專業,在遇到違紀案件時,只能是應付處理,甚至現學現用,稀里糊涂地干,在實際工作中,難免會有個別的執紀審查人員采取不規范甚至違紀違法的手段取證,使依紀依法安全文明執紀審查難于保障。

(三)重實體輕程序違規執紀審查。基層紀檢監察部門在查執紀審查件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特別是查處上級交辦件或網絡輿情案件時,急于出結果和交答卷,有時會出現未經審批使用執紀審查措施等違反程序執紀審查現象時有發生,出現急中生亂,亂中難安全。

(四)紀檢監察部門執紀審查條件不優。存在著執紀審查人員力量缺乏、交通工具和通訊裝配滯后等問題。基層紀檢監察部門缺乏專門的談話室、詢問室、訊問室和留置場所,在對調查對象采取執紀審查措施的時候,借助賓館、外地辦公場所等。在這種情況下,執紀審查及陪護人員人生地疏、專業醫護及安全保衛人員力量配備不夠,遇有突發事件往往很難及時控制局面。

二、基層紀檢監察部門產生執紀審查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執紀審查人員責任心不強。執紀審查人員能抓好職責范圍內的各項工作落實,但對于超出自已職權范圍的事情,不能做到據理力爭,滿足于服從和為完成任務而工作,存在“我說了不算,出了問題責任不在我”的無責任思想,缺乏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研判反腐新形勢的精神。

(二)部分執紀審查人員作風不扎實。深入基層單位和一線工作、學習、調研少,對案件查辦工作的專題調查研究不多,遇到違紀案件倉促上陣。工作憑經驗辦事,業務上“吃老本”,情感上憑人熟辦事,創新上滿足于過得去,基礎工作做得不深不透,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研究,方法單一難于取得突破。

(三)辦好案件的動力不足。執紀審查工作是得罪人的工作,在執紀審查工作中往往會遇到熟人甚至是親戚,有的執紀審查人員在執紀審查方面存在寬松軟的問題;執紀審查隊伍業務培訓上只求能執紀審查就行,執紀審查基礎設施的建設、配備上不足,憑“一張嘴、兩個人、幾張紙”難以辦大要案,難以保障安全。

三、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審查安全的建議

各級基層紀檢監察部門要把堅持執紀審查安全作為紀檢監察工作的重要職責,注重依紀依法、嚴謹科學、安全文明執紀審查,結合各地工作實際,探索切實可行的安全文明執紀審查方法,充分保障執紀審查安全,實現執紀審查工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紀效果相統一。

(一)夯實執紀審查安全基礎。

一是著力增強執紀審查能力,重點加強案前教育。要求執紀審查人員必須學習查案相關法規文件,掌握黨紀政紀法規、紀檢監察業務知識新要求,注重平時學習與專業培訓相結合,做到“磨刀不誤砍柴工”,打牢業務基礎。做到需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能、強、專、精執紀審查人才隊伍。防止能力不足導致亂干、蠻干,出現違紀違法查案現象致使安全事故發生。

二是嚴格落實相關規定。執紀審查中要按照《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等一系列條規制度要求,在查執紀審查件中貫徹落實好“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程序合法”二十四字方針,只有做到依規依紀,并長期堅持、常抓不懈,才能保障執紀審查安全。

三是扎實提升查辦效率。明確執紀審查人員工作職責,宣布執紀審查紀律、安全和保密規定,不斷完善安全執紀審查措施,規范執紀審查行為,使人員、機構和職責更加明確,便于責任追究。對違反安全規定的執紀審查人員,要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同時,執紀審查人員要案前對相關線索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斟別、討論、研究,制定出有針對性、預見性的周密執紀審查計劃、方案和措施,努力做到一查一個“實”,一查一個“準”,減少因分析研究不準不透導致戰線拉長,久查不結,影響查案質量和執紀審查安全。

(二)提供執紀審查安全保證。

一是執紀審查工作要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執紀審查政績觀。執紀審查人員要做到執紀審查工作中不急功近利,不給當事人制造惡意心里壓力,涉及到當事人的具體問題情緒激動時,執紀審查人員要做耐心細致的細思想工作,禁止執紀審查人員急于突破與對象情緒化的爭吵和肢體語言發生;禁止使用諷刺挖苦或不禮貌的語言激降,造成當事人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禁止傳播泄露涉案人員隱私給執紀審查無關的他人。

二是增強查辦目標的針對性。執紀審查人員在調查、談話取證過程中,要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當事人的具體特點,做到知已知彼。維護當事人的人格、地位、尊嚴和合法權益,選擇適當的調查談話方式進行,積極發揮教育感化作用,通過思想工作贏得被調查人的主動配合。對心存僥幸的對象,優化方案,對癥下藥。有特殊情況的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啟動應急預案,防止情緒變化、身體健康等突發安全事故的意外發生,扎實認真做好調查、談話、取證過程中的安全防范工作。

三是注重預防,強化安全事故責任意識。執紀審查過程中,要求當事人到相關執紀審查點、談話室等開展核實談話調查,要做好接送安全保障工作并作好相關記錄。執紀審查人員陪同其返回,交給其所在單位和親屬時,要有相關接送記錄依據,扎實做好當事人的接送移交工作。在采取執紀審查措施過程中,選派有素質、責任心強、有陪護工作經驗的人員陪護,防止因陪護人員管理不科學、經驗不足、責任心不強,導致逃跑、自殘、自殺、突發疾病和意外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嚴防執紀審查安全防線。

一是嚴把規范關。結合實際制定落實執紀審查責任制度,完善和規范執紀審查一系列紀律要求、規章制度、責任追究等,要做到制度上墻并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積極做好預防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和紀律觀念。

二是嚴把“審批關”,確保程序落實到位。各級紀檢監察部門在查執紀審查件時,要對執紀審查程序和執紀審查措施上的重點環節進行監督,并對執紀審查行為和執紀審查手段進行跟蹤檢查。同時,要結合執紀審查指導、執紀審查督查、執紀審查回訪、工作調研、檢查考核等工作,深入了解分析執紀審查情況,幫助查找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及時糾正發現的問題。

三是嚴把“督查關”,確保措施落實到位。積極運用高科技手段,加大科技執紀審查的投入,設立安全執紀審查點和談話室,在執紀審查點安裝監控系統、加強對執紀審查人員及執紀審查過程的監管,采取影像等輔助證據,提高執紀審查效率和安全指數,并防止措施執行偏差發生非正常意外。

四是嚴把“落實關”,確保責任主體到位。實行執紀審查安全責任制,執紀審查組長為執紀審查安全第一責任人,對執紀審查安全負總責,并要求將執紀審查安全責任細化分解到每一個執紀審查人員身上,責任到崗,安全到人,落實“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嚴肅查處不依法依規辦理案件的人和事。安全責任重大,也是執紀審查工作中輸不起的戰爭,只有通過教育、預防、監督、懲戒等措施,對不遵章守紀執紀審查行為的打擊,才能切實將紀檢監察部門執紀審查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四、執紀審查談話方法的運用

(一)談話角色的設置

談話是紀檢部門最為常見的執紀審查方法,也是認定事實使用較多的手段之一,因而,人的心理活動和外表特征就作為研究的對象。談話前,首先要做好兩種角色的設置:

一是主從角色的設置。就是界定主動和從屬關系,突出主動地位和從屬地位,主要針對對抗性較強的訊問對象,目的是營造一個嚴肅的氛圍。首先,要安排被談話人對面就座,間距應保持2米左右,切忌間距過大,防止被談話對象眼神游離或表情變化不被發現,要突出高低位之差,盡可能安排被談話人低椅落座。其次,談話人要注重儀表著裝,做到端莊整潔、中規中矩,同時要眼神專注、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始終保持較強的震懾力。

二是平等角色的設置。明確雙方較為平等的關系,主要針對談話對象,目的是增進溝通交流。通常安排對方在對面1米之內就座,座椅無高低之差,透現平等友好,但要避免身體接觸,既掌握分寸,又避免造成對方安全上的不適應。另外,談話人要在神情和語言上表露友善,以便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值得注意的是,平等角色和主從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應因人而異,應事而變,兩者可交叉使用、轉換使用。

(二)情緒的把控

一是執紀審查人員要善于運用觀察法。人的思想情緒變化會通過行為動作、臉譜表情等非語言形式表露出來,因而,談話人日常要留心學習相關知識點,并結合實踐悉心觀察揣摩,便能逐漸掌握知行統一性、關聯性規律特點。

二是看表情特征。面對談話,除極個別“沉穩老練”外,大都會有心情緊張、神情焦慮、情緒煩躁、心理懼怕等特征,如遇眼神游離、不敢對視,苦笑時面部肌肉有些抽搐僵硬,說話時眉弓、睫毛細微抽動等,往往表明緊張恐懼、違心說謊所致。

三是看行為特征。意識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但潛意識、無意識的行為兩者同樣有聯系,如多喝水但不一定口渴,挫手心但不見得有意識,說話口吃、不得章法、坐姿不雅或過于拘謹平時極少發生,說話較多、沒話找話、說后便忘、熱情過分等等,都是心理和情緒變化的原因。

(三)心理的引導

一是無論以何種方式開始的談話,被談話對象開始并不一定愿意合作,尤其讓被談話對象最終能夠認錯量紀更是不易。那么,如何進行目標結果控制?應針對不同心理特征采取引導策略。談話人切忌總是一種說詞、一種表情,更不可情緒暴躁、手腳不凈,否則,會造成底氣不足、最終可能將案件辦成錯案或導入死結。

二是僥幸心理。持有僥幸心理的對象往往過于盲目自信,輕信自己做事周全縝密,外界神不知、鬼不覺,或認錯時交遠不交近、交大不交小,希望通過無法調查核實的方法,能夠躲過一劫。對這類對象,事先一定要作外圍調查,盡可能多收集掌握其留下的痕跡。在談話過程中,針對狡辯、隱瞞事實情形,適時拋出一些證據,亮出底牌或殺手锏,打破其蒙混過關心理。兜包袱要慢慢兜、一點點兜,讓他不知道你手里到底有多少牌,讓他覺得所做的事情盡在掌控之中。哪怕你手中無牌可出,也要預設“陷阱”,多用些提醒暗示、詰問拷問語。如果上述不能成功,可擱置筆錄談話,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從聊家庭生活、情趣愛好、交往處事開始,通過對方說事認理,看其對事物認知,看是否重情重義,看是否重家庭感情,看是否責任擔當,然后再擇其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加以感化引導。

三是畏錯心理。此類對象犯錯后,面子心很重,害怕傷及名聲,十分懼怕受到處理,可能也表現很多抵觸情緒,但更多的是緊張而惶恐。據此,要闡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寬嚴相濟政策法規,開展執法說紀的說理教育,對其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情感引導,必要時也可通過身邊人進行親情感化教育,打消其畏錯心理,促使其認錯服紀。

四是認錯心理。對積極配合、主動認錯的對象,也要講究策略、注意方法。主要是講明從輕減輕處理的情節,矯正其過強虛榮心理,從而達到穩定情緒、打消顧慮的目的。問話用詞不能太過直白生硬,語氣要盡可能委婉含蓄,既是對對方的人格尊重,又防止對方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更是體現己方的良好個人修為。談話結束后,要落實專門人員,加強后續跟蹤幫教工作,防止其心理負擔較重而引發的不測后果。

(四)結論的演繹

演繹是一種科學方法,是得出概念的方法之一。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均被廣泛運用,執紀審查中更是必不可少。

一是方法運用。在談話中運用演繹法,其中運用得較多的是假說和定律演繹兩種。前者以假說作為推理的大前提,后者則把經驗規律和普遍規律作為前提,均以發生的事件為論點,從而推斷成立或不成立。如果仔細觀察和思考,就會發現對方陳述的內容與他的學歷閱歷以及生活常理等有很多不相符合的矛盾,這時你采用“以其之予還其之盾”的演繹方法,就會大致得出言詞真偽、事實存在與否的結論。

二是事前備書。事先多了解被談話人本人及其家庭情況,包括其學歷文化、成長背景、興趣愛好、交往圈子、性格特點等,做到知彼知己、不打無把握之仗。要多了解案情,多掌握些相關信息要素,以便從容應對。另外,還要擬好談話提綱,設想幾種可能發生的問題,以防措手不及、陷于被動。要通過換位思考和迂回出擊的方法,找準談話的切入點,設置幾個可能發生或不發生的提問,為演繹法運用準備條件。

三是論證檢驗。演繹法得出的結論正確與否,重要的是有待于實踐檢驗。談話中,讓被談對象說出事實真相成為必須,使這個必備條件成立,就要避免強制壓迫式問話,防止先入為主和事前定調,要善于甄別對方陳述的邏輯矛盾,并從矛盾中抽繭剝絲、去偽存真。事后還要多看看談話筆錄,并能夠從單份或多份筆錄中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同時要用其他掌握的事實進行談話筆錄印證,通過不斷的收集、整合、篩選、排除等工作,最終形成有效證據和完整證據鏈條。(江城縣紀委監委  阮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