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新年第一課

發布時間:2018-01-08 08:09:24   來源:普洱市紀委

2018年第一天上班,我早早地就來到了辦公室,懷揣著內心的“新氣象”開啟了新的工作。在給辦公室里的那盆綠蘿澆了些水后,我習慣性地拿起筆記本,準備擬定一周工作計劃……

只聽手機微信提示音“滴滴”作響,一看是我們書記給我發來了微信,心情頓時緊張起來,心想:這還沒到上班時間,書記是有什么指示嗎?那我可得忙了。點開微信,是一條關于12月25至26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召開十九大后首次民主生活會的相關內容解讀。我一邊小心翼翼地滑動著手機,生怕讀漏哪個關鍵字句,一邊琢磨著蘭書記給我發這條微信消息的用意。

文章開篇短短195字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的新聞通稿摘要,釋放出了“主題”“重點”和“聯系”三個關鍵信號,文章提到: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后,各級各單位都要召開民主生活會,這個會議怎么開?民主生活會發言如何寫?具體地講,我們在起草民主生活會發言上,無論是談認識體會,還是查問題定措施,都要認真對照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的“主題”“重點”“聯系”三個關鍵詞來展開,談認識要真思考,在對標看齊上下功夫;查問題要真剖析,在精準深入上下功夫;訂措施要真管用,在務實求實上下功夫。

我們常講向黨中央看齊,最直接最具體的體現就是及時地、經常地、反復地學習中央重要會議精神。這條信息是在提醒我,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特別是搞宣傳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時時學習,事事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積累能量,才能跟得上新時代的節拍,我們常說的“看齊意識”不是掛在嘴邊,而是用行動去實踐的。

我在實際工作中,“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是存在的,有時領導和同事的一個贊許就讓自己覺得工作干得“還可以嘛”、大家都“表揚”我了,其實工作做得并不怎么好,可能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毛病,別人只是說了句“情面話”,但自己卻渾然不知,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精神狀態其實是很值得注意的。

我雖不是領導班子成員,但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干部,我們在組織生活會上是要開展自我批評,開會同樣要向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對標看齊,發言剖析問題的關鍵仍然要落到“像、準、深”上。剖析問題要把自己擺進去,講自己存在的問題,像自己;分析問題要從具體表象上來分析準了,不搞概略;同時,要挖思想,反思自己的思想觀念、黨性原則問題,把問題挖深了。

過去的2017年,是我工作后的重要轉折,這一年我結束了駐村扶貧工作,正式成為了紀檢監察鐵軍中的一員,我還走上了副科級干部崗位。起初我是努力的,畢竟是新的工作環境,有一種本領恐慌,生怕自己比別人差遠了。一段時間后,我的狀態就不穩定了,工作成績時好時壞,寫稿子也是想寫的時候就認真寫幾篇,不想寫時就有種“不差我這一篇稿子”的想法,有了精神懈怠的思想,自然就放松了學習。

韓愈曾在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就是說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書記寄給我的這張新年“賀卡”,處處體現著領導對下屬的良苦用心,這份禮物將讓我時刻提醒自己在新的一年要更加努力,要多學習,多反思,常“照鏡子”才能“正衣冠”,以不改的初心擔起新的使命,這份提醒給我上了新年的第一課。(思茅區紀委  柴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