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民意閑談中

發布時間:2018-04-08 08:00:41   來源:曲靖市紀委

清明節前回鄉掃墓,為了打發路途的無聊,一路上我循著各種話題和鄰座的老鄉們閑聊。

路過一處公墓時,我隨口問旁邊的一位鄉村教師,“大哥,你們那的殯葬制度改革怎么樣了?”大哥呵呵一笑,邊說邊揚起手比劃著,除了他任教村委會的公墓建設情況及實行火葬人數外,他還給我介紹了臨近幾個村委會的情況。不難看出這個話題在農村的火熱程度。

“那你們對這個火葬有看法嗎?”緊接著,我問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大哥將手往腿上一放,沉吟了片刻,才不緊不慢地講起來。原來,殯葬制度剛剛推行時,老鄉們的確難以接受,也出現了一些紛爭,畢竟中國人歷來講究“入土為安”。當然,一段時間后,鄉親們也慢慢地接受了,因為一直以來的土葬的確存在很多問題。除了禮儀繁瑣外,最讓鄉親們頭疼的就是大操大辦的風氣,大家相互攀比的不是孝老愛親,而是喪事宴席的多寡、舞龍隊的長短和哀樂聲的高低。當然,這種攀比還體現在隨禮上,好像你比別人多隨一百的禮錢就顯示出你更尊重亡者一般。

旁邊的大嬸有感而發,“誰說不是呢,我們村遇到白喜事,親戚們除了置辦花圈、鼓號外,還要隨‘磕頭禮’,每戶平均要湊四五百才能勉強應付得了。”大嬸說完還朝著旁邊的那位鄉村教師開了個玩笑,“你們拿工資的還不怎么,我們老百姓遇到年關客事多的時候,要賣幾車糧食才行。”

大嬸的話無疑說明大操大辦的陋習已經蔓延了婚喪喜慶事宜的方方面面。玩笑過后,大嬸還吐槽了一件稀罕事兒,村里有一家人連續兩年操辦了5次酒席,父親過壽、兒子結婚、孫子滿月辦酒席是人之常情,但建蓋樓房時,第一層建好后辦了一次酒席,第二層建好后又辦了一次酒席,成了村里有名的“宴席王”。說完,一車人都哄笑了起來。

趁著這個話茬,我趕緊給大家介紹起了省紀委監委下發的《關于規范農村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通知》精神,沒想到,竟然激起了全車人的熱烈討論。“除為本人及子女操辦婚事,為直系親屬操辦喪事外,其余事由不操辦客事,以慶生祝壽、升學入伍、就業退休、建房喬遷等事由操辦的家宴,不邀請親屬以外的人員參加并收受其財物。”

此時,鄉村教師不禁又揚起右手為《通知》手動點贊,“以后就沒人蓋房子請客了,更不會蓋一層請一次了。”大嬸也如獲至寶,“隨禮不超過100元的話,我也不用賣糧食了。”聽完,一車人又哈哈笑了起來。

在鄉親們的笑聲中,我深感民意的力量,也深知我們肩負重任。作為紀檢監察機關,我們要做的是嚴格監督、嚴肅執紀、嚴厲問責,以監督執紀的實際成效剎住大操大辦、違規操辦的不良風氣,形成婚事新辦、歷戒奢靡、厚養薄葬的社會新風尚,呼應至真至淳人情交往的民之所想、民之所向。(沾益區紀委區監委 黃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