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召存信的“獨有家風”

發(fā)布時間:2018-04-14 08:36:20   來源:西雙版納州紀委

外公召存信在幾十年的從政經(jīng)歷中,形成了一套獨有的“家風”。概括地說,就是:政治上堅定不移、生活上艱苦樸素、對待群眾真誠熱情、齊家教子上嚴格不茍。

政治上堅定不移。外公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他認定只有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西雙版納各族群眾才能脫離苦海,走上幸福的道路。不論在什么情況下,他都沒發(fā)生過動搖,即便住牛棚、挨毒打,他都矢志不渝。外公一生念念不忘的三句話是:共產(chǎn)黨好、毛主席好、解放軍好。外公一生都為了實現(xiàn)西雙版納各族群眾的幸福生活。他沒有什么個人財產(chǎn),卻獲得了各族群眾的無限崇敬與愛戴,人們都尊稱他為“老州長”。外公一生堅定不移地堅持著自定的“五不貪”為官之道,即不貪權(quán)、不貪財、不貪色、不貪杯、不貪玩。他不與同事爭權(quán),不爭個人說了算,不樹個人威望,只要是州委定下的,他都努力去踐行落實。他說:“我們不要什么個人威望,只要一心維護共產(chǎn)黨的威望,維護毛主席的威望。”他不貪財,不占公家便宜。盡管長年累月接待大量來訪的群眾,但他從不向公家報銷一分錢開支。他行為檢點,從不喝酒、不抽煙、不打牌、不下棋、不玩麻將。“五不貪”的原則,塑造了外公良好的政治形象,深受黨組織信任和各族群眾的敬仰。

生活上艱苦樸素。外公身居高位,受人尊重,但他從來不追求生活的奢華。他的襯衣總是洗了又洗,補了又補,不到實在無法使用都舍不得丟棄。他的一臺小收音機一直用到去世。一支銅制手電筒,修來修去還在用。外公一生不抽煙不喝酒,素食三餐,粗茶淡飯。有時生病,食欲不佳,他就用一杯濃茶來泡一小碗飯堅持吃下去,從來不提別的要求。外公的住房修建于五十年代初,經(jīng)歷幾十年的風雨沖刷,多次地震后已成危房。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國家的經(jīng)濟狀況好轉(zhuǎn),州政府為領(lǐng)導(dǎo)同志修建了一批條件較好的住房,也分配了一套給外公,但外公拒絕搬家。省委省政府也在昆明分了一套很好的住房給外公,他也不加考慮地拒絕了。外公說:“離開了原住地,群眾找不到我;離開了西雙版納,見不到各族群眾,我心里不踏實。”

對待群眾真誠熱情。外公的家并不奢華,有的只是各族群眾喜歡的樸素和親切。外公的客廳,上至中央首長,省委省政府領(lǐng)導(dǎo),下至村寨各族群眾,外公都在這里接待他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外公家院子里有八個灶臺,因為群眾來的多,有時需要全部點燃才夠接待來訪群眾。我曾看見大勐龍的群眾開來了五十多輛拖拉機,男女老少來了兩百多人,外公毫不猶豫地把所有灶都燒起來,把家里的米糧油肉全部拿出來接待群眾。外公說:“群眾來一趟不容易,他們是信任我才來反映情況的。”外公就是這樣,堅持“愛民千寨,不要愛財千袋”。

齊家教子上嚴格不茍。外公從來沒有利用手中的職權(quán)為自己、為家人謀取過私利。我媽媽曾先后被分配到理發(fā)店去理發(fā),分到文化館去管圖書,外公從來不過問。后來媽媽因作風扎實,吃苦耐勞,工作成績突出,被組織上選調(diào)到州政府辦公室工作。一天,媽媽去給外公送文件,外公驚訝地問:“怎么是你呀?”媽媽告訴外公,自己已被選調(diào)到州政府辦公室工作,外公這才知道。媽媽在州政府辦公室一干就是15年,在職務(wù)晉升的問題上,外公沒有說過一句話。舅媽因病要到思茅坐飛機去昆明看病(當時西雙版納還沒有通飛機),想借外公的車送到思茅,外公沒有同意,而是買了汽車票給她們。

召存信家風的內(nèi)核其實就是忠于黨,擁戴領(lǐng)袖,關(guān)心群眾,堅信社會主義;嚴于律己,思想求真,作風求實,處人求和,處事求善,不懈地向上向善的樸實道德風范。如今,我經(jīng)過十年邊防部隊的基層鍛煉,已轉(zhuǎn)業(yè)進入了公務(wù)員隊伍。我對自己提出要求:要在長期工作中堅持“五不貪”,像外公那樣不貪權(quán)、不貪財、不貪色、不貪杯、不貪玩,把自己錘煉成一名始終忠誠于黨、服務(wù)人民的優(yōu)秀公務(wù)員。(西雙版納州紀委  召西利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