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人·手記】一位86歲老人的留言

發布時間:2018-05-01 09:10:41   來源:昆明市紀委

下班回到家中,天已擦黑。手機“叮咚”響了一聲,拿起手機看了一眼,是街道紀檢微信群發出的圖片信息,點開圖片仔細端詳:大大的“很好”倆字很醒目,“單元走道由多年黑刷白,131號近200戶居民內心高興,為此代表所有住戶,謝謝各位的關心。——86歲老人 2018.4.26。”

我趕緊撥通社區書記的電話一問究竟:“今天粉刷的潘家灣131號院子告示欄多了一句留言你知道嗎?”

“不知道,今天太忙沒注意,是有人投訴嗎?”社區書記訕訕的問道。

“不是,是你們的工作得到了老百姓的贊揚,快到紀檢群里看看吧!”我欣喜的說到。

“真的是表揚?你不要騙我喲!”書記言語里透露出喜悅之情。

“真是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我也由衷地高興。

人民西路潘家灣大村131號,是昆明市第二建筑公司宿舍,內有3幢樓房5個單元,共有202戶居民居住,該房屋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由于房屋不配套沒有進行房改,現屬于單位公房,以前為單位辦公樓,現給職工居住,由單位按月收取少量的租金,因租金無法維持修理費用,該房屋已經十多年沒有進行過粉刷,墻面一片漆黑,老舊的紅磚都不見原來的顏色,白天走入該樓房都需要照明。

近日,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在街道的安排下,人民西路社區開始對潘家灣大村131號開展清除樓道小廣告、清理走廊廢修家俱等雜物、進行樓道墻面粉刷、拔除樓頂雜草、捆扎散亂電線等工作。

針對轄區老舊小區多、困難群眾面廣、小區自治管理難等問題,自五華區城中村、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和微改造工作安排部署以來,龍翔街道結合工作實際,以建設“美麗春城、宜居昆明”為主題,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核心,全面強化黨建對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引領作用,采取綜合整治“微改造”的方式進行環境提升。街道紀工委將執紀檢查貫穿到整個“微改造”全過程,確保惠民利民的好事辦好,不出問題。

“微改造開始的時候,老百姓也不是都支持,有些人不但不支持還說風涼話,但是我們沒氣餒。”街道辦事處主任介紹說。

轄區老舊小區住戶中有很大部分是租住的外來務工人員、低收入群體,文化程度不高,職業不穩定、成分復雜、流動性大,對參與小區事務管理持“冷漠”態度。

為了改變老百姓的“態度”,街道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組織居民開展多次議事協商,征集意見,逐步統一大家的認識,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微改造”工作,積極籌措資金,組織發動各方參與到微改造工作中。充分調動樓組長、居民代表、熱心人士、社區黨員等自治力量,利用周末、節假日、八小時以外時間,認真開展進家入戶宣傳活動,積極宣傳好政策,營造了“微改造”的有利氛圍。

圍繞基層社區和居民群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張貼公告、派發調查問卷、發送手機短信等方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積極聽取小區居民在社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公共環境、社區治安等方面的改造需求,通過工作,得到了群眾的大力配合,為把“微改造”這件民生工程做實、做好打下堅實基礎。

同時,街道牽頭在轄區條件成熟的部分老舊小區建立便民利民服務制度,制定協商議事制度,建立“3+3+N”的管理模式,(即“一站式”“院壩式”“網格式”三個服務平臺,制定社區聯席會議制度、居民參與制度、社區黨員定期服務等三個制度及組織發動“N支隊伍”)。以“微改造”的方式,通過建筑局部拆建、建筑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對轄區老舊小區實施更新改造,改變了以往小區無人管理、垃圾無人清運、車輛亂停亂放的狀況,有效提升了人居環境。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習近平總書記1月5日在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所說的這句話,堪稱新時代為政之要的點睛之筆。

“不論我們做什么事,要樹立為民情懷,以民評民說為標準、民心民力為依靠、民意民生為依據、民愿民盼為目標、民苦民痛為失職,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會真正做好。”龍翔街道黨工委書記真切的說。(五華區龍翔街道  楊彬)